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的患者为34例,行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治疗的患者为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根据术前、术后1月、3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且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组优良率94.1%,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组优良率90.3%,两种术式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小于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灵活、适应症广泛、学习曲线低等优点,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极低体重儿出院后体重不增因素,以求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2010年我院新生儿ICU病房共收治42例早产极低体重儿(VLBM),剔除因败血症、肺透明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及放弃治疗共5例外,余下37例在体重增加至1800~2000g后顺利出院.出院时由专职医护人员对哺养人进行了培训,告知1周定时随访1次,共4次.根据随访情况针对性制定了个体方案,同时了解家庭背景(父母文化、经济条件、母乳+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接受培训次数、父母固定工作).结果 一周定时随访有15例,共随访4次(A组);两周随访12例,共随访2次(B组);四周随访10例,共1次(C组).A组体重增加(950±150)g,两周随访2次B组体重增加(560±140)g,4周1次C组体重增加(360±140)g.A组与B组和C组比较体重增加(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背景好坏与体重增加成正比.结论 定时随访和家庭背景是早产极低体重儿(VLBW)出院后体重增加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开发研制一种放射性粒籽源弹夹自动装填设备。方法 根据放射性粒籽源的结构特点,采用振动送料技术实现放射性粒籽源弹夹的自动装填,利用光电检测原理实现对装填的放射性粒籽源精准计数,使用盖革米勒计数器对放射性粒籽源进行辐射值检测。结果 放射性粒籽源的装填效率是目前人工装填的15倍,保护了放射性粒籽源,同时也减少了辐射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结论 实现了放射性粒籽源弹夹的自动化装填,保障医疗安全,实现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4.
5.
文题释义:椎体内裂隙征:Maldague于1978年最先描述了这种现象,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X射线片上,塌陷椎体的终板附近可见到线形或半月形的低密度影,这种现象被认为与椎体缺血坏死以及受累椎体的椎体不稳定性有关;椎体内裂隙征会导致患者腰背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严重者还会伴有神经损害。 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生早期患者往往没有神经损害症状,而是在椎体塌陷进展过程中隐蔽和缓慢出现感觉和/或运动受累,并且在坐位和/或站立位出现下肢顽固性疼痛,卧位时改善(姿势性腿痛),多名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椎体塌陷引起的进展性脊柱后凸;②继发于后移的骨块引起的神经受压;③受累椎体内骨折部位的不稳定。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合并椎体内裂隙征临床症状的细节尚不清楚。 目的:分析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 方法:回顾分析168例单节段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同时记录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情况。采用X射线测量局部后凸角、椎体不稳定,通过CT判定椎体后壁骨折,分析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①在该组患者中,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7±1.6)分和(62.9±19.2)%,存在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有37例(22.0%),椎体局部后凸角与椎体不稳定分别为(16.8±7.7)°和(7.9±4.4)°,椎体后壁骨折的发生率为89.8%。②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与椎体不稳定有显著相关性(r=0.33,P < 0.001;r=0.53,P < 0.001),但均与椎体局部后凸角呈弱相关性(r=-0.16,P=0.03;r=-0.16,P=0.03)。③存在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椎体不稳定程度明显高于无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P < 0.001),而两者的局部后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8)。所有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均存在椎体后壁骨折,但存在椎体后壁骨折的患者大约有2/3表现出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④结果表明椎体不稳定是导致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的因素之一,椎体不稳定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治疗合并椎体内裂隙征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腰背部疼痛和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控制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椎体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ORCID: 0000-0002-4196-424X(孙亦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synaptopodin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期为糖尿病肾病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75例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检测患者尿synaptopodin水平,分析尿synaptopodin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结节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弥漫硬化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尿synaptopodin/β-Actin水平显著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尿synaptopodin/β-Actin与患者24 h尿蛋白量(r=0.408,P=0.014)、尿点式白蛋白(r=0.0.341,P=0.043)、血清肌酐(r=0.386,P=0.021)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synaptopodin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临床和病理相关,可成为糖尿病肾病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导致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 其治疗以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为主, 经保守治疗无效后, 需进一步手术干预[1]。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及影像特点, 可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 其中脱出型和游离型需手术治疗[2]。经皮脊柱内镜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是治疗LDH常用的微创方式, 且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3, 4]。双节段LDH虽并不在少数, 但双节段中一段为脱出型、一段为游离型却比较少见, 尤其是非相邻节段。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 OSE)是近年来脊柱外科会议中提出的新型内镜技术, 是集经皮脊柱内镜与单侧双通道内镜的优点于一体的改进术式[5]。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OSE治疗1例L3/4脱出、L5/S1游离型LDH,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目前对OVCF的临床诊疗方案已经逐渐完善化,但非严格的保守治疗可能导致伤椎进一步压缩;开放手术创伤大,螺钉松动或拔钉率高;微创的椎体增强术治疗效果虽显著,但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松动、伤椎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等相关并发症仍无法完全避免。也正因如此,国内外学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相关并发症的见解也不同。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OVCF的相关文献,从OVCF的流行病学、分型、诊断、治疗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医生在OVCF的诊疗及并发症的认识上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背景:腰骶移行椎是一种常见的先天脊柱畸形,国内外学者均有报道移行椎患者的腰骶神经根支配I区可能会发生改变,但并未系统阐述其支配区的变化以及该种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当存在腰骶移行椎时,腰骶神经根的运动和感觉支配区发生改变的可能性。方法: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及其家属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回顾分析321例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38例(11.8%)存在腰骶移行椎,包括骶椎腰化26例、腰椎骶化12例。26例骶椎腰化患者中,23例为L5/S1(L6)椎间盘突出,压迫S1(L6)神经根。12例腰椎骶化患者中,8例为L3/4椎间盘突出,压迫L4神经根。在283例正常结构的患者中,138例患者L5/S1椎间盘突出压迫S1神经根,95例患者L4/L5椎间盘突出压迫L5神经根,47例患者L3/L4椎间盘突出压迫L4神经根。比较术前骶椎腰化患者S1神经根受压的症状、腰椎骶化患者L4神经根受压的症状与正常腰骶椎患者L4、L5或S1神经根受压的症状。结果与结论:(1)S1神经根受压所致运动功能减退的分布在骶椎腰化患者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L4神经根受压所致运动功能减退的分布在腰椎骶化患者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骶椎腰化患者S1神经根受压所致的运动功能减退与正常状态下L5神经根受压所致的运动功能减退相似;而腰椎骶化患者L4神经根受压所致的运动功能减退与正常状态下L5神经根受压所致的运动功能减退相似;皮肤感觉异常的分析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4)结果说明,腰骶神经根的功能在移行椎患者中发生改变,使得骶椎腰化患者的S1神经根起到L5神经根的通常功能(神经根功能上移),腰椎骶化患者的L4神经根起到L5神经根的通常功能(神经根功能下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