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4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
<正>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在研究线虫的发育调控过程中发现了microRNA (miRNA)Lin-4、Lin-7,自此以后,有关miRNA的研究迅速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临床已发现超过1000种miRNA,miRNA也被称为"基因调控的新星"。据研究预测,人类基因组中约有30%的基因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非对称型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58例拟行经导管VSD封堵术的患者,术前取胸骨旁五腔心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主动脉短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行超声扫查,确定VSD部位及周围毗邻关系,并测量VSD边缘距主动脉瓣瓣环的最小距离,测量VSD下缘距三尖瓣隔瓣距离;术后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器在心腔内的形状及封堵效果,并随访3~12个月。结果 58例VSD患者选择使用非对称型封堵器,封堵术均获成功,其中嵴下型18例(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最小距离为0.5mm)、膜部13例、肌部3例、嵴内型3例、隔瓣后型21例(缺损边缘距三尖瓣最小距离为1.5mm)。术后超声显示非对称型封堵器图像清晰,封堵器在心脏内呈现超声图像与体外形态相一致。其中3例囊袋形VSD在放置对称型封堵器后因残余分流多而改用非对称型封堵器,效果良好。术后即刻观察9例存在室间隔少量残余分流,24h后完全消失。57例三尖瓣、主动脉瓣均未出现因封堵引起的明显反流,1例术后出现主动脉瓣反流,瞬时反流量约0.5ml,随访3个月,反流无明显增多。结论 根据VSD部位及形态选择非对称型封堵器能进一步扩大封堵术应用范围及提高其安全性;彩色超声心动图在筛选病例、观察疗效及远期随访中起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剂量加倍与联用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长海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经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3个月以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仍不能达标者,将其随机分为他汀剂量加倍组(瑞舒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和联合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片10mg、每晚1次+普罗布考片250mg、每天2次),每组各34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LDL-C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三酰甘油(TG)明显下降(P<0.05);他汀加倍组、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显示升高和下降的趋势,但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与他汀加倍组相比,联合治疗组TC、LDL-C降得更低(P<0.05),LDL-C达标率更高(P<0.05),但HDL-C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他汀加倍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使用优于瑞舒伐他汀剂量加倍的疗效,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杨田  赵仙先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1):1019-1019
射频电流消融术 (RFCA)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心动过速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公认 RFCA较直流电消融术安全 ,并发症少 ,但它毕竟还是一项有创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也会碰到一些并发症 ,如术中出血、术后出现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术后肺栓塞等。现将我院 1例 RFCA并发心包填塞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女 ,6 3岁。因“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悸 14月余”入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速”,行射频电流消融术。经右颈内静脉插入 10枚冠状窦电极 ,经双侧股静脉插入 3根电生理标测导管 ,分别置于高位右房、希氏束及右室心尖处。按常规行电生理检查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成人急性重症心肌炎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及随访结果。 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成人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52例与普通心肌炎患者2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按住院期间治疗结果分为生存组(44例)和死亡组(8例),回顾性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急性并发症与治疗结果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重症心肌炎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重症心肌炎院内生存组44例患者与普通心肌炎组20例患者,出院后按队列研究随访0.5~5年,对比分析再住院率与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率。 结果 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血清肌酐、高敏肌钙蛋白I和脑钠尿肽值,死亡组显著高于生存组;二元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血清肌酐、高敏肌钙蛋白I、脑钠尿肽值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重症心肌炎组与普通心肌炎组患者出院后,两组在再住院率与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率上无显著差异。 结论 血清肌酐、高敏肌钙蛋白I、脑钠尿肽增高是重症心肌炎急性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出院后远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的绝经后女性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新发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6.2 mmol/L,7.8 mmol/L≤甲餐后2h血糖≤9.4 mmol/L)的绝经后女性,年龄56~59岁,依据基线时和肽素水平,分成A组(<5 pmol/L)、B组(>20 pmol/L组),每组各40例.分析两组间基线时和6个月后和肽素、血糖的差异.结果:基线时,A组与B组组间的和肽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重、空腹全血血糖、早餐后2h血糖、空腹血清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水平、年龄等指标上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调整生活方式及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6个月后,在和肽素水平、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指标上,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有新发糖尿病16例,而A组没有.结论:在糖耐量减低的绝经后女性中,高血浆和肽素水平会进一步加重糖耐量减低,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和关键点。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对照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 ml。3周后大鼠行右心导管检查、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表现为进行性右心功能衰竭,死亡2只,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05±1.78)mm Hg vs(18.63±1.80)mm Hg(1 mm Hg=0.133 k Pa),(62.99±2.03)mm Hg vs(28.04±2.26)mm Hg,P均<0.05]。病理切片HE染色,实验组大鼠肺血管中膜明显增生,管腔狭窄,中膜管壁厚度百分比、中膜管腔面积百分比、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IVS)]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292±0.064)vs(0.106±0.026)、(0.0495±0.092)vs(0.200±0.045)、(0.473±0.041)vs(0.295±0.035),P均<0.05]。实验组大鼠肺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I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9.5±8.7)vs(18.5±5.3),P<0.05]。结论经颈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把握几个关键点可以提高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开胸穿刺经心尖导管植入国产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主设计酒杯状镍钛合金自膨胀支架,将新鲜的猪心包经脱细胞、防钙化等处理后裁剪成人工瓣膜,缝合在支架上,制成自膨胀式带瓣膜主动脉支架。选择健康羊8只,左侧开胸小切口暴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送入加硬钢丝经左心室-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建立轨道,透视引导下沿加硬钢丝通过18F输送鞘管将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送至羊主动脉瓣位置,确认正确定位后退出输送鞘管释放支架,置换动物原主动脉瓣。手术后即刻行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瓣膜工作情况。结果  1只羊因支架植入位置过高导致冠状动脉堵塞当场死亡;1只羊因为术中支架置入位置过低导致主动脉瓣大量瓣周漏,术后死亡;余6只实验羊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即时DSA影像、超声检查结果表明人工主动脉瓣膜植入位置理想,无明显反流及瓣周漏,人工瓣膜代替原瓣膜工作正常。结论  使用国产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通过经心尖途径经导管植入置换动物主动脉瓣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2 7岁 ,因发现心脏杂音 1 6年、心悸伴双下肢水肿 3个月入院。患者于 1 1岁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未进一步检查治疗。平素体质较差 ,但能胜任一般轻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后即觉心悸 ,但无活动后口唇发绀等症状。 2 0 0 2年 5月就诊于当地医院 ,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 (PDA) ,曾尝试行经导管封堵术 ,但因术中测肺动脉压高达 94/34mmHg( 1mmHg =0 .1 33kPa)而放弃封堵。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入院后第 3天行经导管PDA封堵术。在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股静脉。逆行主动脉造影示PDA呈漏斗型 ,最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