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之《伤寒论》,于六经各篇开首均列纲领性条文一则,总括本经的主要脉证,后世注家均称之为六经提纲。后世有些注家把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作为少阳病的提纲,意欲概括少阳病之全部而又难以概括,从而引发所谓少阳病提纲之争议。本文以辨证论治及取象类比的方法证实第263条能做为少阳病的提纲。  相似文献   
2.
平阳张存惠修订的晦明轩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刊行于蒙古海迷失后称制一年(1249),底本为解人庞氏本,复得金末山西名士麻革、刘祁写序作跋,乃平水本中之精刻者,名家递藏,流传最为广泛,明以后诸多刻本大多源自此本.  相似文献   
3.
<正>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配伍严谨,用药精简,书中载其有缓急止痛之功,主治腿脚挛急或腹中急痛,后世医家对此多有发挥,应用范围日趋广泛。而近贤体会,本方尚有通便作用,对证治疗便秘疗效卓越,愚别有会悟,不揣浅陋,兹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热的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晔  贺千里 《河南中医》2006,26(1):46-48
高热是临床上的常见急重症,起病急、来势猛,治疗不当易致不良后果,故历来是众多医家关注的重点。中医在这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治疗经验。每种病症除了病症所具有的一般发病特点外,还有其自身所独有的一些发病特点,其决定了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辨治。高热作为一个病症当然不能例  相似文献   
5.
曾辅民一贯崇尚仲景学说,擅以经方治疗疑难杂证.在中医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潜心于结合临床深悟仲景学理,不舍临证数十年,于经方的应用积累了大量的心得.从40余年的实践中体会到,中医临床理论的根基就在仲景理论,万病不离乎六经.学必勤求于古训,思经求旨,缜密精深,围绕临床,博采众说.尤当力戒奢谈,淡泊名利.长期在临床中学不离<伤寒>,用不离经方,偶尔辅以时方,在六经辨证的理论指导之下,观脉察证,析机辨微,对不少疑难杂证和危重之证,掣用经方,收到显著治疗效果,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经方所针对病机之精微处、经方配伍的细微精神以及用药过程的剂量变化,体悟深刻.  相似文献   
6.
周念祖老师1965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40余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先生崇尚仲景学说、精于辨证、用药精纯的特点。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启迪颇多,现将先生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经验介绍如下。薏苡附子败酱散源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谓"腹皮急,按之濡"知其非寻常热势炽盛之肠痈,"腹无积聚,身无热"知其非邪热与有形实邪互结所致,实为湿热互结所致肠痈。周老认为  相似文献   
7.
曾辅民一贯崇尚仲景学说,擅以经方治疗疑难杂证。在中医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潜心于结合临床深悟仲景学理,不舍临证数十年,于经方的应用积累了大量的心得。从40余年的实践中体会到,中医临床理论的根基就在仲景理论,万病不离乎六经。学必勤求于古训,思经求旨,缜密精深,围绕临床,博采众说。尤当力戒奢谈,淡泊名利。长期在临床中学不离《伤寒》,用不离经方,偶尔辅以时方,在六经辨证的理论指导之下,观脉察证,析机辨微,对不少疑难杂证和危重之证,掣用经方,收到显著治疗效果。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经方所针对病机之精微处、经方配伍的细微精神以及用药过程的剂量变化,体悟深刻。  相似文献   
8.
曾辅民治疗虚阳外越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千里  高晔 《中医杂志》2006,47(4):266-267
曾辅民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我们有幸随侍先生左右,聆听教诲,收获颇多。兹就先生对虚阳外越证的部分临床问题及运用经方所得,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9.
曾辅民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临证数十年,于经方的应用积累了大量的心得.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收获颇多,现对先生治疗虚阳外越证的经验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0.
气能固摄有形之物,亦能固摄无形之气,当气不足时,会发生气不固摄之病证;进而气损及阳时,会出现阳不固摄的诸多病证,《内经》讲"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然当此之际,疾病表现出的假象值得注意。阳不敛阴用阳药收到阳固则阴留的作用;阳不敛阳,阳气外张,呈虚性亢奋,临床尤当重视。本文基于这一点,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