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测量下颌切牙管(mandibular incisive canal,MIC),了解其形态和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50名成人健康志愿者的锥形束CT图像,测量分析MIC的检出率、管径、长度及其与颌骨的关系.结果 在50例(100侧)锥形束CT图像中:MIC的检出率为100%(100/100),清晰率为71%(71/100);MIC的管径面积(唇舌径×垂直径)从起点至终点逐渐变小(左侧起点2.17 mm× 2.22 mm,终点0.82 mm× 0.92 mm;右侧起点2.14 mm×2.08 mm,终点0.87 mm×0.86 mm);MIC左右侧平均长度分别为17.84和17.73 mm;MIC在下颌骨唇舌向偏唇侧;在垂直方向MIC距下颌骨下缘较近,MIC到根尖的距离在尖牙最小.结论 锥形束CT对MIC有良好的检出率和清晰率;MIC在下颌骨的走行中偏向唇侧和下颌骨下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牙周膜黏弹性力学行为,通过蠕变试验获取相关数据,构建三参数黏弹性本构模型并求取模型参数。方法:取4例人体牙槽骨?牙周膜?牙齿复合体制作水平切片样本,使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对其进行蠕变试验,获得与时间相关的试验数据,再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构造三参数Zener模型,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获得模型的具体特征参数。结果:4例样本拟合曲线趋势一致,校正决定系数均在0.95以上,拟合程度最高的1例样本达0.986 54,且残差平方和都较小。结论:Zener模型能够用于描述人体牙周膜黏弹性力学行为中的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3.
深度学习技术拥有强大的特征提取和学习能力,已被证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前沿方向具有巨大潜力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该技术的一般概念及其在口腔医学各领域的应用,包括影像预处理、辅助诊疗和术后评估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背景下,口腔医学变革的新方向。深度学习技术有效结合了先进算法与专家经验,有望在将来解决口腔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些挑战性问题,为临床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方案和诊疗支持,为口腔疾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超声造影剂微泡动力学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现有的模型中选出一种造影剂微泡动力学方程,利用它能较好的为造影剂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参数。方法将三种典型的动力学模型,即修正Herring、Allen和Hoff模型,应用于造影剂Optison,并通过与实验结果作比较,分析各个模型对造影剂在二次谐波方面的预测能力,从而对模型描述微泡非线性振动的能力做出评价。结果入射超声的驱动频率为4MHz,驱动压在0.4~2.0MPa间变化时,随着声压的增大,Allen模型计算的二次谐波越来越接近于实验结果,Hoff模型对二次谐波的仿真结果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与实验结果最为接近。结论Hoff模型更适合描述造影剂微泡的非线性振动,该模型可为造影剂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临床中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问题,建立小型接骨板模型和下颌骨的独立的几何模型,为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建模提供一种方法。方法通过Pro/E和ANSYS建立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模型。首先,对168层下颌骨CT图像进行预处理,突出图像中的下颌骨轮廓,然后采用自编程序提取图中下颌骨内外轮廓点信息,最后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自下而上的实体模型建立。在Pro/E中建立螺钉和接骨板的模型,通过IGES格式转入有限元软件,最终建立下颌骨内固定骨折模型。结果和结论本模型可以较方便、真实地模拟下颌骨骨折多发部位的各种内固定方法,为后期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几何构型和材料分组较为精确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图像技术的数字化立体显示系统在口腔颅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筛选典型临床病例的三维CBCT数据和二维影像片数据,利用CBCT数据重建三维模型,利用立体显示系统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理解三维解剖结构与二维影像片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完成病例的解释与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影像片阅读考核、网络问卷调查以及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织的教学监督组抽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阅读考核的优良率为87.7%,无差评。共82名学生进行了网上打分,98.75%对教学效果满意,对教学模式感兴趣。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重视度高、讲课明晰、课堂互动好、课程总体满意,综合评分为99.43分,教学帮助度为99.14分。教学督导组的抽查结果为优。结论基于计算机图像技术的立体显示系统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提高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223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RANKL)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miR?223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内RANKL和骨保护素( OPG)的表达,计算RANKL/OPG比值的改变。结果:过表达miR?223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RANKL的表达明显下调,RANKL/OPG比值下降。结论:miR?223可调控RANKL的表达,破坏RANKL/OPG比例的平衡,改变破骨细胞的微环境,影响破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病率越来越高,且病因复杂。下颌运动轨迹观测能够针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运动能力及协调性进行诊断分析,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修复及外科治疗过程中,对TMD的诊断分析及疗效评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基于立体摄影技术的三维照相系统获取畸形面部影像的精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基于立体摄影技术的三维照相系统采集45个面部畸形的蜡制脸模的表面数据,测量19个面部软组织特征线距,以三坐标仪采集测量结果作为标准值,分析三维照相系统获取畸形面部影像的精确性,以及不同畸形形态与面部区域对测量结果精确性的影响。结果三维照相系统获取的特征线距的测量值与标准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凸起畸形对三维照相系统的测量误差有显著性影响(P<0.05),裂隙畸形对三维照相系统的测量误差无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面部区域的三维照相系统测量误差有统计学差异(P<0.05)。畸形形态对三维照相系统测量偏大百分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中间区域与面部两侧区域的测量偏大百分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区域与右侧区域的测量偏大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畸形面部影像的分析,基于立体摄影技术的三维照相系统测量正畸临床常规线性项目的精确性受畸形形态与面部区域的影响,但误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