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步态分析的差异,评估气流受限程度和系统性炎症对慢阻肺患者步态的影响,从而及早预测慢阻肺患者的跌倒风险并制定跌倒预防策略。 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来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6例,均行步态分析、坐-站起立测试、肺功能及外周血检查。首先比较COPD组与对照组之间步态分析等的差异;然后将COPD患者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肺功能分级分为轻中度组,重度组和极重度组,分析气流受限程度对步态特征的影响;最后分析不同肺功能的COPD患者的炎症指标与步态分析之间的关系。 结果COPD组的步速、步行距离、步频、步长、摆动相时间、双足支撑时间、踝关节角速度、站立时长、步行周期、支撑相时间、髋关节屈、膝关节角速度、踝关节屈、踝关节伸及坐位时长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肺功能分级的COPD患者中,优势侧步频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有相关性(P<0.05);不同肺功能分级的COPD患者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FEV1呈正向弱相关,并且NLR与支撑相时间、站立时长及坐位时长均呈正向弱相关,与踝关节伸(跖屈角度)及踝关节角速度呈负向弱相关,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有相似结果(除支撑时间)。 结论COPD患者的活动耐力及步态稳定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并且随着其肺功能的进展,步态稳定性越差;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肺功能及步态分析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定量步态分析可以早期发现COPD患者异常的步态参数,及早识别患者的跌倒风险,从而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定量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评估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心室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QTSI)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通过常规多节段心脏扫查确定患者,以QTSI采集9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不同室壁的心肌应变曲线,分别测量其不同心肌节段的最大应变值,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9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受累心腔内有异常隆突、粗大的肌小梁,其间存在深陷的隐窝,隐窝内有低速血流与心腔相通.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组室间隔、左室前壁和下壁中段及心尖段心肌的应变值显著降低.结论 应变成像技术可准确地检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并作出定量分析,可作为超声心动图诊断该病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组织速度成像检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脏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检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脏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36例,健康人3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常规超声指标EF值、E/A;组织速度指标VS、VE、VA以及VE/VA,分析EF与VS的相关性以及E/A与VE/VA的一致性。结果糖尿病组与健康组比较,EF值、VS、VA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糖尿病组VE绝对值、VE/V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二尖瓣口血流E/A以及室间隔组织速度成像VE/VA可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脏舒张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评定小鼠心室的舒张功能。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脉冲多普勒及左室内压测定,评定雄性C57BL/6小鼠主动脉结扎前后(4周)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a)显著下降,术后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a)/二尖瓣舒张晚期速度(Aa)显著降低,表明C57BL/6雄性小鼠心室舒张功能失调,并通过测量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和跨瓣血流多普勒参数证实。结论组织多普勒能检测小鼠由于长期压力后负荷引起的心室舒张功能失调。同时组织多普勒可用于常规评定小鼠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QTVI)、应变(ε)和应变率(SR)显像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与高血压病患者局域心肌舒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肥厚型心肌病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患者不同心肌节段的定量组织速度、应变率值以及收缩期最大应变值。结果:HCM组Vs、Ve、SRs、SRe及ε测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CM组部分心肌节段SRs、SRa、ε测值与高血压LV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QTVI、ε和SR显像为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早期节段心肌功能异常及鉴别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提供了准确和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左心室(左室)心肌收缩运动的价值。方法 30例DHF患者(A组)、30例DHF可疑患者(B组)及30例正常人(C组)行常规超声测量相关指标。应用2D-STI测量三组左室径向及纵向各18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与C组比较,A、B组E/A降低,E/E′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E/A降低,E/E′升高(P<0.05)。A组所有节段径向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C组(P<0.05)。A组部分节段径向及纵向收缩期峰值低于B组(P<0.05)。结论 2D-STI可作为一种无创性定量检测方法准确评价D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运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称型封堵器(SVSO)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VSO介入治疗63例PMVSD患者。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3.0%(58/63)。PMVSD直径5.1±1.9mm,PMVSD距主动脉瓣2.7±1.0mm,SVSO直径7.2±2.1mm。即刻封闭率94.8%。心律失常发生率23.8%(15/63例),心肌损伤2例,封堵器脱落1例,术后新发生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右心室流出道梗阻1例。平均随访7.4±2.7个月,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或破损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发生。结论应用SVSO介入治疗PMVSD疗效好、安全性高,但要高度重视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尤其是要做好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临床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的 7例沉默型PDA病人进行心导管检查 ,术后 3个月、6个月及每年随访一次。结果  7例病人肺动脉平均压平均为 (16 0± 2 4 )mmHg ,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量比 (Qp/Qs)为 1 0 8± 0 0 2 ,左向右分流量平均为 (0 32± 0 0 8)L/min ,左向右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比例平均为 0 0 98± 0 0 2 4。PDA最窄处平均直径为 (0 9± 0 2 )mm。 7例病人均未行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平均随访 9 5个月 (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未发现房室腔增大、肺动脉压增高 ,无感染性动脉内膜炎和心内膜炎发生。结论 沉默型PDA的左向右分流量很少 ,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沉默型PDA病人是否需要治疗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双腔(DDD)起搏前后右心室心肌运动位移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在评价右心室运动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DDD起搏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VVI技术检测右心室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位移,并比较术前术后之差异。结果术前术后右心室各室壁不同节段心肌收缩峰值位移表现为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降低,其中基底段与心尖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后间隔、游离壁及右心室整体位移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DD起搏后右心室心肌运动位移较术前明显降低;VVI可精确测量DDD起搏前后右心室心肌位移的程度,从而客观反映右心室之运动状态,进而判断右心室之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