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联合缺氧方法建立幼鼠脑瘫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SD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LPS+缺氧组(B组)和单纯缺氧组(C组),每组8只。受孕第16~17天,B组孕鼠予LPS腹腔注射后置于缺氧环境中3 h,C组孕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置于缺氧环境3 h,A组孕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未置于缺氧环境,隔24 h一次,直至分娩。于乳鼠出生4周后进行神经行为学分析;断头取脑,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B组、C组乳鼠平衡木通过时间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乳鼠双侧前后肢足印重复间距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A组比较,B组乳鼠脑室旁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局灶软化形成,C组病变程度低于B组。结论:应用孕鼠腹腔注射LPS联合缺氧的方法能够成功建立幼鼠脑瘫模型,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对儿童中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选择61例儿童颅脑外伤病例,将其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受伤后第14天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高压氧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3个月和第6个月,高压氧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压氧是一种治疗儿童中重型颅脑外伤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骨钙素在骨的形成过稃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是调节体内Ca代谢的重要激素.测定脑性瘫痪患儿血钙、磷、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以了解其骨代谢生化特点及其相关的调控因素.方法:①对象及分组:选择2005-07/2007-07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脑瘫患儿120例为脑瘫组:男82例,女38例;年龄3个月~3岁.按2005年昆明全国脑瘫会议分型标准分为痉挛型印例,不随意运动型印例:按脑瘫程度分为中轻度36例,中度42例,重度4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的100名儿童为对照组:男57名,女43名,年龄3个月~3岁.②检测指标及评估: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两组血清钙、磷水平;用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金标法测定骨碱性磷酸酶;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测定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并进行两组间、不同程度与类型脑瘫患儿间比较.结果:①脑瘫组忠儿血钙、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脑瘫组中痉挛型组血骨钙素与不随意运动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前者血甲状旁腺激素值高于后者,骨碱性磷酸酶值、降钙素值则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③重度脑瘫患儿的甲状旁腺激素高于对照组、降钙素低于对照组(均P<0.01);重度脑瘫患儿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值高于轻度和中度(均P<0.05),降钙素低丁轻度和中度(均P<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钙、磷可以通过机体自身血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调控保持正常,而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升高则提示脑瘫患儿骨矿化不足,骨形成旺盛,骨重建活跃.  相似文献   
4.
覃蓉 《家庭医学》2015,(3):24-25
脑性瘫痪造成儿童运动障碍,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至今尚无完全治愈脑瘫的方法,但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儿童康复界已形成共识——综合康复治疗手段的应用,是改善脑瘫患者的身心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方法,并为患儿最终回归家庭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言语治疗、传统医学康复治疗、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治疗、药物治疗、使用辅助器具及矫形器和矫形手术治疗等。物理治疗是治疗脑瘫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工龄1.5年以内护士)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应付方式,探讨影响低年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新招聘的护士于工作0.5年和1.5年后进行测试。[结果]工作1.5年较工作0.5年的低年资护士精神病性、偏执、强迫、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阳性项目数因子分显著降低(P<0.01或P<0.05);人格特征、应付方式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年资护士工作1.5年后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工作0.5年,人格特征、应付方式无明显变化。管理者应加强低年资护士业务技能、交流沟通能力培训,进一步改善护理工作环境,提供社会支持,为维护低年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住院脑瘫患儿医院感染率,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康复中心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1855例次住院脑瘫患儿出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脑瘫患儿院感率和院感发生的部位,并对院感发生与年龄、合并症、其他系统疾病、住院天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855例次脑瘫患儿院感按病例计算院感率为44.91%,二次院感率为7.06%,院感部位以呼吸道感染(82.20%)为主,消化道感染(12.72%)次之,院感率在不同年龄段有显著差异(P〈0.05),住院天数(OR=1.021,95%C I:1.017~1.025)、有贫血(OR=1.949;95%C I:1.414~2.687)、佝偻病(OR=1.178,95%C I:1.053~1.565)、营养不良(OR=1.736,95%C I:1.324~2.120)是院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瘫患儿院感率高,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低年龄、住院时间长、合并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是脑瘫患儿院感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脑瘫患儿免疫力、适当缩短住院治疗天数、治疗其他系统疾病是预防院感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1岁以内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有75%的脑瘫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早期干预要在智力低下儿童6岁之前,最好是在3岁以前就开始。当然,一经发现患儿有智力低下的表现,马上就开始干预更好。本中心收治的1岁以内患儿占75%,而1岁以内脑瘫患儿的智力评估和智力干预,国内文献报道不多。由此,从2001年起本中心采用Gesell量表对1岁以内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进行智力评估,并根据患儿落后的领域进行早期智力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运动疗法改善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目前中国儿童康复医疗机构数量少,同时很多家庭负担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用。为了能提高这些息儿的疗效,探讨不同年龄组及家长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性双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的影响。方法 痉挛性双瘫患儿89例。根据年龄分为《3岁组和&;gt;3岁组;并根据家长参与情况分为参与组和不参与或不规则参与组。全部患儿均采用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后肌张力缓解的情况。结果 ≤3岁组总有效率95%,&;gt;3岁组总有效率72%,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30.26,P&;lt;0.01)。家长参与组总有效率为89%,家长不参与或不规则参与组总有效率为46%,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85.44,P&;lt;0.01)。结论 不同年龄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家长有规律的参与康复训练有助于肌张力的缓解,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和足月脑瘫患儿在脑瘫类型及共患病的差异。方法将233例脑瘫患儿分为早产儿组(n=98)和足月儿组(n=125),对两组脑瘫临床类型及共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因素主要顺序在早产儿组依次为低出生体重、黄疸、窒息、颅内出血、脐带绕颈;在足月儿组依次为窒息、黄疸、宫内窘迫、颅内出血、宫内感染。早产儿组痉挛型双瘫发生率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01),足月儿组痉挛型偏瘫发生率(P<0.01)明显高于早产儿组。除听觉障碍外(P<0.05),早产儿和足月儿在智力障碍、癫痫、视觉障碍的共患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脑瘫临床类型以痉挛型双瘫为主,足月儿脑瘫以痉挛型偏瘫为主,早产儿脑瘫共患病中听觉障碍发生率高于足月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骨钙素在骨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是调节体内Ca代谢的重要激素。测定脑性瘫痪患儿血钙、磷、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以了解其骨代谢生化特点及其相关的调控因素。 方法:①对象及分组:选择2005-07/2007-07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脑瘫患儿120例为脑瘫组:男82例,女38 例;年龄3个月~3岁。按2005年昆明全国脑瘫会议分型标准分为痉挛型 60例,不随意运动型60 例;按脑瘫程度分为中轻度36 例,中度42 例,重度42 例。同期体检的健康的100名儿童为对照组:男57名,女43名,年龄3个月~3岁。②检测指标及评估: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两组血清钙、磷水平;用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金标法测定骨碱性磷酸酶;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测定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并进行两组间、不同程度与类型脑瘫患儿间比较。 结果:①脑瘫组患儿血钙、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②脑瘫组中痉挛型组血骨钙素与不随意运动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但前者血甲状旁腺激素值高于后者, 骨碱性磷酸酶值、降钙素值则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均P < 0.05)。③重度脑瘫患儿的甲状旁腺激素高于对照组、降钙素低于对照组(均P < 0.01);重度脑瘫患儿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值高于轻度和中度(均P < 0.05),降钙素低于轻度和中度(均P < 0.05)。 结论:脑瘫患儿血清钙、磷可以通过机体自身血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调控保持正常,而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升高则提示脑瘫患儿骨矿化不足,骨形成旺盛,骨重建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