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中枢神经解剖学是解剖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特别是脑,内容繁杂而抽象,重要的解剖结构多,联系复杂,概念抽象,理论逻辑性强,理解和记忆困难,很多学生对这一章节有恐惧心理,被学生们戏称为"神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大脑的各个结构的空间位置,提高学生学习中枢神经系统的积极性,是值得研究的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1])。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痤疮作为皮肤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直以来困扰着广大青少年和医疗工作者,现选择在本院就诊的青春期痤疮患者8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银翘散加减内服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疗程为2周,疗程结束后对痤疮的皮疹表现进行疗效标准对比,通过本实验的疗效观察发现,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sitagliptin,SLT)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给予(3、10和30 mg/kg)和sirtuin(SIRT)家族抑制剂尼克酰胺(nicotinamide,NAM;500 mg/kg)灌胃4周。检测空腹血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细胞SIRT3表达下调,而NLRP3表达上调(P0.05),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发生焦亡的细胞明显增多。灌胃SLT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焦亡的发生,并上调SIRT3的表达,下调NLRP3蛋白表达(P0.05);SIRT3非特异性抑制剂NAM(500 mg/kg)能逆转SLT的心脏保护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给予NAM(500 mg/kg)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SIRT3表达无明显作用,但NLRP3表达上调(P0.05),心肌组织发生焦亡的细胞增多。结论:SLT能抑制糖尿病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SIRT3/NLRP3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已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可分化为中胚层组织细胞,实验予进一步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以及是否能继续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实验于2007-02/09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①动物:选择5只普通级SD大鼠,由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胃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取双侧胫骨和股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骨髓腔.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胰蛋白酶与EDTA联合消化,传至第4代,用含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 g/L表皮生长因子、N2辅助因子的DMEM/F12培养液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③实验评估:观察原代、传代培养及诱导分化后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采用SABC法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榆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形态观察:原代细胞接种l d后开始贴壁增殖,3 d后多数贴壁,贴壁细胞呈梭形或扁平形;10 d后90%细胞融合,以长梭形为主,突起粗大,形成网状、片状;传代后细胞贴壁速度加快,增殖能力更强,7 d左右达到融合.②诱导分化后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第4代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7 d,成球的细胞脱离瓶底,悬浮在细胞液中.将细胞离心弃上清,换成血清分化液后,细胞球逐渐贴壁,球周围很快发出突起,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骨髓源性细胞球表达巢蛋白,呈棕黄色,为神经干细胞:从细胞球分化的细胞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及半乳糖脑苷脂均呈阳性.结论:骨髓基质细胞能在体外诱导分化出神经干细胞,且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进一步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观察其在神经干细胞上的表达,探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基因治疗神经病变的价值。方法:实验于2004-8/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疾病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以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细胞RNA为模板,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全长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经测序验证后,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 CMV中,与骨架质粒pAdEasy 1同源重组为腺病毒载体。线形化后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利用AdEasy 1系统上的绿色荧光蛋白鉴定病毒表达,并用病毒上清转化大鼠神经干细胞,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扩增后进行测序显示扩增片段为653bp个核苷酸,同源性比较该序列正确。②重组腺病毒载体经酶切验证为阳性克隆,转染293细胞包装后的病毒滴度为lxl09PFU/mL。③转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重组腺病毒的神经干细胞扩增出653bp的带。结论:成功构建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腺病毒并见其在大鼠神经干细胞中进行了表达。  相似文献   
7.
喻晓芬  袁琼 《护理研究》2007,21(5):1193-1196
在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医院内镜中心护理管理领域:预测评判检查和手术病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便术前重点配备抢救药品;内镜中心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用品智能备库系统;在医院感染工作中的应用;对参观学习人员和进修实习生的管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知识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从中识别出以前不为人知、有效的、新颖的、潜在的信息与知识,以指导内镜中心的护理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背景:正常成年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能增殖、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在生理情况下,这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或前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当脑缺血时,这些细胞将处于何种状态?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增殖、分化。设计: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探索性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7/2002-07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41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300g。干预: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h再灌流0.5,3,6,12h,1,2,3,5,10d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阻塞线不能阻塞大脑中动脉为假手术组,正常大鼠为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制成脑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和双标观察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或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布、分化。主要观察指标:内源性神经干/前体细胞的分布、分化。结果:在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多数脑室室管膜细胞增殖性细胞核抗原免疫反应阳性,脑实质内有零星散在增殖性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再灌流3h,增殖性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出现在嘴侧脑室下层。再灌流12h以后,双侧侧脑室的一些脉络膜丛细胞增殖性细胞核抗原免疫反应阳性。再灌流3-10d,视前区梗死区周边、纹状体、额顶皮质的增殖性细胞核抗原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显增加。再灌流3d,增殖性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开始出现于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层,并随再灌流时间延长,增殖性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免疫组化双标显示再灌流3d视前区有很少量的增殖性细胞核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随后增多。再灌流10d内,未检查到增殖性细胞核抗原/神经丝双标阳性细胞。结论:脑缺血时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向缺血纹状体和皮质迁移,此现象有助于阐明神经功能康复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对暂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 方法 用GDNF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新生大鼠NSCs(GDNF/NSCs),分化培养7 d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采用改良的插线法制作暂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 d后经脑室分别移植生理盐水、NSCs和GDNF/NSCs。于再灌注后1、2、3、5、7周末处死大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神经元分化及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区形成胶质界膜情况,行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显示神经纤维损伤情况。 结果 GDNF/NSCs体外分化为MAP2+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NSCs的分化。移植细胞在脑内分化为MAP2+细胞,于再灌注第5周分化达高峰,GDNF/NSCs组于再灌注第3~7周,其MAP2+细胞显著高于NSCs组。各组缺血区由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血管胶质界膜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其连续性中断。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血管胶质界膜损伤严重,完整性差,两细胞移植组,其胶质界膜随时间延长逐渐完整,GDNF/NSCs组早于NSCs组完善对胶质界膜的修复。此外,GDNF/NSCs组的神经纤维损伤修复优于NSCs组。 结论 GDNF/NSCs比NSCs对暂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与GDNF提高了NSCs在脑内的神经元分化,增强了NSCs对胶质界膜及神经纤维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Ⅱ型糖尿病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Ⅱ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格列汀低、中、高剂量组(西格列汀组),西格列汀与烟酰胺联合用药组(西格列汀+烟酰胺组);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烟酰胺组。每周测体质量及随机亦糖,ELISA检测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二肽基肽酶4(DPP-4)水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EPCs的衰老阳性率,RT-qPCR检测EPCs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烟酰胺组与对照组相比,EPCs衰老阳性率明显降低;DM组与NC组比较显示成模后大鼠血清DPP-4水平升高、GLP-1水平下降,EPCs中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EPCs衰老阳性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模大鼠在西格列汀干预后,随着药物剂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中DPP-4水平下降、GLP-1水平升高,EPCs中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EPCs衰老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高剂量西格列汀组相比,西格列汀+烟酰胺组大鼠EPCs衰老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格列汀能缓解Ⅱ型糖尿病大鼠EPCs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SIRT1介导的DPP-4/GLP-1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