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多巴酚丁胺激发试验在肥厚型心肌病激发试验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潜在型肥厚型梗阻与静息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2例确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正常或轻度增加)进行多巴酚丁胺激发试验,以5 μg·min-1·kg-1为起始剂量静脉泵人多巴酚丁胺,每隔5 min增加5 μg·min-1·kg-1,最大剂量20 μg·min-1·kg-1.每一次剂量泵入2 min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与57例静息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入选22例患者激发状态时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峰值为(5.39±1.60)m/s,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峰值为(125.7±62.4)mm Hg(1 mm Hg=0.133 kPa);达到峰值时多巴酚丁胺给药平均速率为(13.9±6.85)μg·min-1·kg-1.16例(72.7%)患者达到阳性标准;6例(27.3%)患者虽达到阴性标准,但LVOTPG也有显著升高.潜在型梗阻患者的年龄、性别、各房室腔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LVOTPG等与静息型梗阻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二尖瓣前向运动(SAM)现象发生率较低(62.5%比100%),Maron Ⅱ型较多[50.0%(8/16)比29.8(17/57)]. 结论 在肥厚型心肌病激发试验中,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敏感性高的方法.潜在型较静息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SAM现象发生率低,Maron Ⅱ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非全身或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室肥厚.多数患者没有症状,部分出现流出道梗阻,仅有小部分患者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有效剂量内引起严重不良反应,需要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近年来.通过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者,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残余SYNTAX评分(residual SYNTAX score,rSS)对左主干病变(Left main,LM)接受PCI的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LM病变PCI治疗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冠脉造影及介入操作资料,并计算其基线SYNTAX评分(baseline SYNTAX score,bSS)和rSS,根据rSS分值进行分为rSS<8、rSS≥8两组,所有患者接受3年随访。结果:高rSS组患者左主干+三支病变比例更高,LM钙化比例更高,LVEF更低、肌酐清除率更低、操作并发症发生率及IABP支持比例更高,预后方面,高rSS与更高的心源性死亡(1.13% vs. 0.51%,p=0.0458)、支架内血栓(2.36% vs. 1.35%,p=0.0440)、所有血运重建(12.43% vs. 8.09%,p=0.0002)、全因死亡+所有心肌梗死+所有的血运重建复合终点(19.11% vs.13.29%,p<0.0001)、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4.28% vs. 2.78%,p=0.0286)发生率相关。回归分析表明,rSS≥8分、年龄、左室射血分数是全因死亡+所有心肌梗死+所有的血运重建复合终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接受LM介入治疗的患者人群,较高的残余SYNTAX评分是3年复合终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吸烟因素对左主干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男性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阜外医院接受左主干病变PCI的男性冠心病患者3122例,其中不吸烟组1207例,当前吸烟组1339例,已戒烟组576例,随访3年,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所有心肌梗死以及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及靶病变失败(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对三组间定量资料采用ANOVA或Cruskal-Wallis检验,对定性资料采用Chi-square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和LogRanh检验。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当前吸烟组年龄低于不吸烟组及已戒烟组(P<0.0001);预后方面三组患者MACE复合终点(P=0.2772)、靶病变失败(P=0.2522)、支架内血栓(P=0.2118)等主要次要终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分组中,心源性死亡(P=0.2509)、靶血管血运重建(P=0.9866)、全因死亡(P=0.3130)、所有血运重建(P=0.5028)和卒中(P=0.3985)等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心肌梗死(5.67%比5.10%比2.97%,P=0.0072)和靶血管心肌梗死(5.48%比5.10%比2.89%,P=0.0067)发生率方面,已戒烟组发生率高于不吸烟组,高于当前吸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Cox回归分析,既往心肌梗死(HR=1.339,95%CI 1.042~1.722,P=0.0227)和基线SYNTAX评分(HR=1.0333,95%CI 1.017~1.049,P<0.0001)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前吸烟是靶血管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R=0.793,95%CI 0.646~0.974,P=0.0274)。结论对左主干病变行PCI的患者,吸烟状态对其长期MACE或靶病变失败的发生并无影响,而对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则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静息和运动中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情况.方法 连续入选的60例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 <5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HCM患者,超声测量静息LVOTG和运动峰值LVOTG.51例静息LVOTG< 30 mm Hg的患者中,26例患者运动峰值LVOTG≥30 mm Hg为潜在梗阻,25例运动峰值LVOTG< 30 mm Hg为非梗阻.9例静息LVOTG30 ~49 mm Hg为静息梗阻.分析不同类型梗阻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潜在梗阻与非梗阻患者相比,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73.1%比8.0%)、流出道狭窄(46.2%比4.0%)更常见、二尖瓣反流程度更重、静息LVOTG[(16.9±7.2) mm Hg比(7.1 ±4.3)mm Hg]更高,室间隔肥厚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M征(OR 6.431,95% CI2.323 ~291.112,P=0.002)和室间隔肥厚部位(OR0.011,95% CI0.001 ~0.179,P=0.008)为发生潜在梗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约半数静息无梗阻的HCM患者存在潜在梗阻.SAM征和室间隔肥厚部位有助于潜在梗阻的识别.  相似文献   
6.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非全身或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室肥厚.其在各种族均有发病,男女比例类似.近年来,通过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机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性,51岁,于2018年2月以"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发作性胸痛3个月"收入院。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症状,测血压达240/150mm Hg(1mm Hg=0.133kPa),此后多次测血压均高于正常,无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心悸、肢体无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总结冠状动脉左主干不同程度病变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以期有助于早期风险评估及临床诊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左主干病变的227例患者,根据左主干造影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狭窄程度50% ~70%,73例),B组(狭窄程度≥70%,154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点.结果 A组年龄45~79岁,平均(61.1±11.5)岁;B组年龄30~79岁,平均(56.5±10.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的心绞痛发生率为61.6%,显著低于B组的82.5%(P=0.001),2组既往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主干狭窄程度越高累及导联范围越广,Ⅰ、avL、V4-5导联累及程度最高,Ⅰ、avL、V1、V3-6导联B组累及比例显著高于A组.心电图心肌缺血性改变中除V1导联以外T波改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ST段压低,ST段抬高及异常Q波居后.2组心房颤动、束支阻滞、一度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27.4%、B组有21.4%的患者心电图未见异常.结论左主干严重狭窄可见于年轻患者,病变越严重心绞痛发生率越高,心电图累及导联越广,Ⅰ、avL、V4-5导联累及比例最高,以T波改变、ST段压低为主,但仍有约1/4患者心电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ere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9例HOCM患者在PTSMA术中向拟订靶血管远端注入声学造影剂后即刻观察造影剂显影范围,选择靶血管,判断预后效果,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结果109例HOCM患者于PTSMA术中全部施行MCE检查,101例MCE技术判断适于PTSMA术,术后无并发症,左室流血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eular outcome tract pressure gradients,LVOTPG)由术前78.0±30.7mmHg降至术后即刻37.4±30.0mmHg(p〈0.001)、术后6月随访进一步下降至33.3±23.4mmHg(p〈0.00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压力阶差下降不明显,症状无改善,于术后或直接行外科Morrow手术。结论MCE技术可在PTSMA术中判断远期疗效,判定正确的靶血管,避免严重的并发症、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无创性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QRS波时限和QTc间期预测远期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的价值。方法采集28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在急性期(<30 d)超声测定LVEF、体表心电图测定QRS波时限和QTc间期的数据,临床随访观察远期(>1年)发生的SCD事件。LVEF降低的界值为35%,QRS波增宽的界值为110 ms,QTc间期延长的界值为450 ms(男)/460 ms(女)。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SCD组和幸存组。结果在心肌梗死后平均(15±3)个月内,15例(5.2%)患者发生SCD。与幸存组患者相比,SCD组患者的LVEF明显降低[35%(28%~52%)比50%(33%~60%),P<0.0001],QRS波时限明显延长[115(88~152)ms比105(91~126)ms,P=0.0222],而两组患者QTc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8(416~513)ms比450(394~493)ms,P=0.1836]。SCD组患者中LVEF降低、QRS波增宽和QTc间期延长的比率依次为40%、67%和60%。生存分析提示,LVEF降低(26.1%比3.4%,P<0.0001)和QRS波增宽(9.7%比2.7%,P=0.0098)患者远期SCD发生率增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RR:6.0(2.0~17.8),P=0.0011]和QRS波增宽[RR:3.1(1.0~9.0),P=0.0345]均为S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QRS波增宽能独立预测远期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