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的应用.方法:收集120例HBVDNA拷贝数>103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同时应用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样本中PreS1抗原进行检测.选择荧光值较高的一例PreS1抗原阳性血清标本,倍比稀释至1:16384倍,用TrFIA试剂与ELISA定性试剂盒同时进行PreS1抗原的检测.结果:有9例标本ELISA结果为阴性,而用TrFIA可检测到PreS1抗原,χ2=7.1,P<0.05,TrFIA方法灵敏度高于ELISA方法.一例PreS1抗原阳性血清标本ELISA在1:2048倍时结果为阴性,而TrFIA在1:8192倍时仍可检出PreS1抗原.TrFIA方法高、中、低三个浓度批内CV分别为3.57%、3.71%、6.74%;批间CV分别为3.54%、4.16%、8.52%均优于ELISA方法.50份正常体检者血清标本(乙肝标志物均阴性)用TrFIA试剂进行PreS1抗原的检测,结果均阴性,特异性100%.结论:TrFIA与ELISA相比,精密度和灵敏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哮喘小鼠血清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表达的影响,及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小剂量川芎嗪组(C组,40 mg/kg)、大剂量川芎嗪组(D组,80 mg/kg),每组6只.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气道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SCF含量.结果:小鼠血清中SCF含量哮喘组(114.9±27.3)p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8.6±11.2)pmol/L(P<0.01);小剂量川芎嗪组(70.6±7.9)pmol/L与大剂量川芎嗪组(51.4±8.1)pmol/L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均<0.01);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总数,管壁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WA/Pi)和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ASM/Pi)哮喘组分别为(32.6±4.5)个/mm2、(1.196±0.111)mm、(0.292±0.027)mm,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6±1.2)个/mm2、(0.571±0.057)mm、(0.139±0.01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小剂量川芎嗪组分别为(26.0±2.5)个/mm2、(0.949±0.105)mm、(0.243±0.027)mm,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剂量川芎嗪组分别为(12.1±1.6)个/mm2、(0.875±0.111)mm、(0.178±0.023)mm,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血清SCF表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3.
米松可能通过抑制血清SCF表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医院1951例肺部嗜肺军团菌感染患者状况.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呼吸科门诊和住院肺部感染患者血清标本1951份,采用军团菌属(Lp)抗体快速金标记检定卡进行嗜肺军团菌IgG抗体的检测;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嗜肺军团菌感染率分别为:0、0、3.33%、3.57%、3.45%、0、0.90%、0、0、2.11%、11.17%、17.09%,3-5、10-12月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高,其中12月份最高;男性感染率为2.90%,女性为3.59%,男女性嗜肺军团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0、21~30、31~40、41~50、51~60、61~70、>70岁组患者嗜肺军团菌感染率分别为:5.66%、7.14%、5.08%、5.03%、4.44%、1.68%、1.89%,>61岁老年患者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低,而14~60岁年龄段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高,其中21~30岁组嗜肺军团菌感染率最高.结论 秋冬季和春季是嗜肺军团菌的高发季节;嗜肺军团菌感染无性别的差异;嗜肺军团菌感染有年龄的差异,>61岁老年患者嗜肺军团菌感染较低,中青年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荧光免疫层析的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性能与临床性能评价。方法:鼠抗人PlGF单抗荧光标记、羊抗人PlGF多抗包被硝酸纤维素膜,建立PlGF的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并对其线性范围、准确度、重复性等分析性能进行评价;以电化学发光法为对照,采用136例孕妇血清进行临床性能评价。结果: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0~9 000.0 pg/mL,准确度为97.98%,重复性、变异系数CV为3.14%(500.0 pg/mL)和2.98%(5 000.0 pg/mL);与电化学发光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y=1.032x-5.002(r=0.991);Bland?Altman统计分析显示,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的平均值略高于电化学发光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GF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与临床性能较佳,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传统包皮环切术、袖套状包皮切除术和包皮环切吻合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门诊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n=279)、袖套状包皮切除术(n=354)和包皮环切吻合术(n=285)治疗包茎或包皮过长9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术后4 h和7 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创口完全愈合时间、包皮水肿程度、患者对术后外观的满意程度及围手术期费用等指标。结果:包皮环切吻合术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要优于袖套状包皮切除术和传统包皮环切术(P<0.05)。传统包皮环切术、袖套状包皮切除术和包皮环切吻合术的创口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为(18.6±5.2)d、(11.4±3.7)d、(20.3±5.7)d,表明袖套状包皮切除术创口完全愈合时间明显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和包皮环切吻合术(P<0.05)。袖套状包皮切除术在手术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术后水肿程度、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等方面与包皮环切吻合术相似,但要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P<0.05)。传统包皮环切术和袖套状包皮切除术在术后7 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围手术期费用上明显低于包皮环切吻合术(P<0.05)。结论:3种术式各有优缺点,最终的术式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经济承受能力和手术者对不同术式的手术技巧差异和熟悉程度等多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7.
背景:胎盘由滋养细胞及大量起源于胚外中胚层的间充质和血管共同组成,提示胎盘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成分.目的:探索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评价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采用人以及兔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根据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不同比例(1:5,1:10,1:20,1:50,1:100,1:500)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用 ELISA法测定混合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索的含量.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于细胞抑制人或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成正比,同时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细胞因了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的分泌.提示胎盘间充质于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同种异体或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乙肝感染者不同HBsAg含量进行分组,与CG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清p53抗体检测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53基因突变是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最常发生的基因改变。近年研究发现,突变型p53蛋白作为免疫系统的靶抗原在细胞内积聚,使得机体免疫耐受丧失,而产生p53抗体。已有资料显示,血清p53抗体与p53基因突变在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它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疗效、肿瘤的复发及预后等密切相关。肺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率较高。本文通过对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的定量检测,探讨p53抗体对肺癌临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伴高TC血症患者87例,随机分为2组,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B组口服普伐他汀20mg/d,其他治疗相同。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和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A组优于B组,且起效时间短。结论:2种他汀类调脂药物都可以明显升高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阿托伐他汀在调脂治疗达标时间和治疗达标后血清脂联素升高的程度上优于普伐他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