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幼儿急疹合并粒细胞缺乏症的升白细胞治疗方案及意义。方法:幼儿急疹合并粒细胞缺乏症30例患儿分为两组,(1)对照组以健儿清解液/喜炎平及利血升为基础治疗。(2)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第2、4、6、8、14天外周血象及病程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出疹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及总病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在发热第2天正常或稍有下降,在病程第4天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3)经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观察组在病程第6、8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上升,对照组上升相对缓慢,上升水平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病程第14天,观察组及对照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恢复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促进幼儿急疹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患儿的白细胞生成,但并不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对早产儿生后早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科所有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早产儿,根据置管种类,分为UVC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及UVC+PICC组,同时选取符合要求的未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分别将UVC组与对照组,UVC+PICC组与PICC组的营养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了解UVC对早产儿生后早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结果UVC组与对照组在性别、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质量及有无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等生后严重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恢复出生体质量时日龄、达足量喂养时日龄、住院期间日均体质量增长等营养指标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与出生时白蛋白差值、好转出院率、住院时长、出院时足量喂养率、直接胆红素(DBil)异常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VC组与UVC+PICC组在性别、生产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VC+PICC组的胎龄、出生体质量较PICC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及NRDS等生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ICC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与出生时白蛋白差值、DBil异常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上优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住院期间日均体质量增长、好转出院率、住院时长、出院时足量喂养率、ALT异常率、败血症发生率、NEC发生率上与PI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UVC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PICC,均能改善早产儿生后早期的营养状况,而在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并不高于未行中心静脉置管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对醛固酮(aldosterone,ALD)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LD(100nmol/L)诱导组、ALD(100nmol/L)+RA(5μg/ml)干预组、ALD(100nmol/L)+RA(25μg/ml)干预组、ALD(100nmol/L)+线粒体呼吸链酶抑制剂rotenone(ROT,10μmol/L)干预组。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DCFDA荧光法定量检测活性氧(ROS)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醛固酮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Vimentin和α-SMA表达显著上调,E-cadherin表达下降;ERK1/2磷酸化水平增高;活性氧族(ROS)释放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