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提供生育咨询以及为改善高龄女性个体化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女方年龄≥40岁且使用自身卵子行体外受精的共2 467个治疗周期资料,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岁及以上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获卵数明显减少(40~48岁女性平均获卵数分别为2.97、 2.69、2.17、2.01、1.77、1.61、1.68、1.29和1.00,44~48岁与40~43岁依次组间比较均P<0.05),尤其是44岁以上女性胚胎发育潜能明显降低(40~48岁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8.90%、43.72%、33.67%、34.29%、24.39%、21.14%、26.32%、16.67%和0%,44~48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共有518个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结果显示,随女性年龄增加,临床妊娠率(40~48岁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92%、21.15%、20.79%、10.96%、18.87%、11.11%、5.88%、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种植率(40~48岁种植率分别为23.65%、19.51%、17.70%、8.54%、7.49%、10.81%、5.56%、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和活产率均显著降低(40~46岁活产率分别为18.46%、10.58%、9.90%、5.48%、5.66%、2.78%和5.88%,43~46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3岁以上者结局更差。44岁以上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40~45岁流产率分别为31.43%、50.00%、52.38%、50.00%、70.00%和75.00%,44~45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6岁女性仅1例妊娠并分娩,47岁和48岁女性均无成功妊娠。与抗苗勒管激素(AMH)>1.0 ng/mL组相比,AMH≤1.0 ng/mL组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显著下降(27.04% vs. 14.74%,22.99% vs. 13.50%,15.88% vs. 7.37%;均P<0.05),流产率明显升高(41.27% vs. 50.00%,P<0.05)。结论:≥40岁高龄女性随年龄增长生育力逐渐降低。40~43岁年龄段女性助孕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卵巢仍有一定储备者(AMH>1.0 ng/mL),但44岁以上女性原则上不再建议ART助孕,对于46岁以上卵巢功能衰竭的女性强烈建议卵子捐赠或收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液外泌体中miRNA-9、miRNA-18b、miRNA-19、miRNA-24、miRNA-199和miRNA-320水平,初步探讨其在PCOS发生、发展中的潜在意义。方法:48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分为PCOS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留取其卵泡液。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卵泡液外泌体,分别用外泌体粒径分析(NTA)、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透射电镜验证外泌体。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卵泡液和外泌体miRNA-9,miRNA-18b,miRNA-19,miRNA-24,miRNA-199,miRNA-320的表达情况。结果:卵泡液中PCOS组miRNA-199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5.42±0.80 vs.1.02±0.94,P0.01),miRNA-320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47±0.06 vs.1.23±0.09,P0.01);2组间miRNA-9,miRNA-18b,miRNA-19和miRNA-24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泌体中,PCOS组miRNA-9和miRNA-18b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8.94±0.54 vs.1.01±0.97,2.66±0.19 vs.1.12±0.06,均P0.01),miRNA-199和miRNA-320的表达水平则低于对照组(0.43±0.11 vs.1.22±0.07,0.53±0.09 vs.1.18±0.15,均P0.01)。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和外泌体存在miRNA-9,miRNA-18b和miRNA-199的表达,可能与PCOS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 育龄夫妇(女方29岁)因甲型血友病(HaemophiliaA)生育风险,于2011年11月1日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咨询。女方弟弟患有甲型血友病,基因检测发现F8 c.3385 C>T半合子突变,女方及其母亲为F8 c.3385 C>T杂合突变携带者,家系图及突变位点见图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在生殖中心应用日趋广泛,而与ART有关的医疗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建立ART安全核查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以保障ART安全,降低潜在风险,提高医护服务质量。本文结合本院生殖中心的实践情况,进行了以下3个方面的探索。首先,建立身份识别制度。在核对证件的同时,采集不孕夫妇双方的指纹和头像存档。在进行获取配子(卵子和精子)前、胚胎移植前和冷冻胚胎复苏周期胚胎移植前均通过指纹系统进行身份验证。其次,建立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实现辅助生殖病案的信息化管理。最后,建立严格的核查制度,包括检验查对、用药查对、手术安全核查、胚胎实验室安全核查等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提供生育咨询以及为改善高龄女性个体化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女方年龄≥40岁且使用自身卵子行体外受精的共2 467个治疗周期资料,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岁及以上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获卵数明显减少(40~48岁女性平均获卵数分别为2.97、2.69、2.17、2.01、1.77、1.61、1.68、1.29和1.00,44~48岁与40~43岁依次组间比较均P0.05),尤其是44岁以上女性胚胎发育潜能明显降低(40~48岁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8.90%、43.72%、33.67%、34.29%、24.39%、21.14%、26.32%、16.67%和0%,44~48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共有518个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结果显示,随女性年龄增加,临床妊娠率(40~48岁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92%、21.15%、20.79%、10.96%、18.87%、11.11%、5.88%、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种植率(40~48岁种植率分别为23.65%、19.51%、17.70%、8.54%、7.49%、10.81%、5.56%、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和活产率均显著降低(40~46岁活产率分别为18.46%、10.58%、9.90%、5.48%、5.66%、2.78%和5.88%,43~46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3岁以上者结局更差。44岁以上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40~45岁流产率分别为31.43%、50.00%、52.38%、50.00%、70.00%和75.00%,44~45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6岁女性仅1例妊娠并分娩,47岁和48岁女性均无成功妊娠。与抗苗勒管激素(AMH)1.0 ng/mL组相比,AMH≤1.0 ng/mL组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显著下降(27.04%vs. 14.74%,22.99%vs. 13.50%,15.88%vs. 7.37%;均P0.05),流产率明显升高(41.27%vs. 50.00%,P0.05)。结论:≥40岁高龄女性随年龄增长生育力逐渐降低。40~43岁年龄段女性助孕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卵巢仍有一定储备者(AMH1.0 ng/mL),但44岁以上女性原则上不再建议ART助孕,对于46岁以上卵巢功能衰竭的女性强烈建议卵子捐赠或收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细胞浆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CSI-ET)术后双胎妊娠的临床生殖结局,探讨降低辅助生殖技术中多胎率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ET术后获得双胎妊娠的425例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和围产期结局?结果:①行IVF/ICSI-ET 4 603个治疗周期,双胎率23.35%,流产率9.18%,妊娠并发症发生率13.41%,出生缺陷发生率1.60%;②活胎双胎组孕周[(29.66 ± 3.64周) vs. (30.69 ± 3.47周)]? 出生体重[(2.64 ± 0.45)kg vs. (3.12 ± 0.64)kg]低于活胎单胎组,剖宫产率(97.68% vs. 77.38%)?早产率(41.06% vs. 16.67%)?低体重儿发生率(42.05% vs. 19.05%)高于活胎单胎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多胎减胎组和自然减胎组比未减胎组获得良好的生殖结局,孕周[(38.00 ± 2.03)周?(37.89 ± 2.46)周 vs. (36.43 ± 1.77)周)]和出生体重[(3.05 ± 0.65)kg?(3.15 ± 0.63)kg vs. (2.64 ± 0.45)kg]?早产率(13.64%?15.71% vs 37.24%)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双胎较单胎妊娠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不良风险高,需重视其围生期保健和产前检查?临床早期预测并进行减胎等补救性手段是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发育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93枚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解冻复苏,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法受精,观察胚胎发育形态,经72h体外培养后移植。结果成熟卵母细胞解冻复苏率为75.6%,正常受精率为72.6%,卵裂率为88.7%,优质胚胎率为48.9%。共移植19例,9例妊娠,已分娩2例,临床妊娠率为47.3%。新鲜周期与冻卵解冻周期相比,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方法对成熟卵母细胞的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第3天4种胚胎移植策略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岁患者的第3天胚胎移植周期,均为第一次促排卵周期,采用控制性促排卵长方案和短方案,排除供精周期和遗传性疾病患者,获卵数≥2个。根据移植胚胎数及评分(评为Ⅰ、Ⅱ、Ⅲ、Ⅳ级,Ⅰ、Ⅱ级为高评分胚胎,Ⅲ、Ⅳ级为低评分胚胎)分为4组:A组移植1枚高评分胚胎,B组移植2枚高评分胚胎,C组移植1枚高评分胚胎和1枚低评分胚胎,D组移植2枚低评分胚胎。比较4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双胎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4组的流产率分别为8.67%、10.34%、13.54%、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46,P=0.246);B组的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5.94%、49.38%,均高于A组(32.05%、28.63%)和C组(42.86%、3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C组的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B组的双胎率(36.31%)高于A组(0.67%)和C组(2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1枚高评分胚胎与1枚低评分胚胎协同移植,可获得可接受的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亦未提高双胎率。  相似文献   
9.
人卵母细胞的形态对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卵母细胞形态对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受精以及对随后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试图寻找在受精前能预示卵母细胞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的形态标记。方法:ICSI前依据第一极体和卵周隙的形态以及细胞质有无内容物,对卵母细胞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和卵裂率以及移植当天的优质胚胎率。结果:不同极体和卵周隙形态的卵母细胞ICSI后受精率有显著差异;无细胞质内容物的卵母细胞其受精后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有内容物的卵母细胞。结论:卵母细胞的形态反映了其成熟度;并可以预示ICSI后的受精能力;有无细胞质内容物可能是卵母细胞细胞质成熟度的标记。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出现过多的多原核合子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外受精中异常受精的现象,已经引起越来越多胚胎学家的关注。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多原核一般认为是由于多精受精引起的,而对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研究者则认为多原核的形成是由于第二极体不能排出,也可能是二倍体的精子或卵母细胞参与了受精。文献报道在体外受精周期中,受精卵中出现多原核的比例约为3%-10%。然而在一些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受精卵中存在过多多原核形成的现象。本文对体外受精(IVF和ICSI)治疗周期中,部分患者的大部分受精卵中出现多原核的现象进行汇总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多原核形成的原因及其机制,为临床上体外受精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