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对慢性重症肝炎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慢性重症肝炎合并细菌感染为感染组,以慢性重症肝炎不合并细菌感染为非感染组?比较二组间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并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体温检测做比较?结果:感染组第1?3天PCT值与非感染组相比均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PCT?WBC?CRP和体温4项指标的阳性率中,PCT?WBC?体温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组的阳性率以PCT?CRP为高,分别为96.9%(63/65)?95.38%(62/65),而WBC高?体温较低,分别为23.08%(15/65)?20.00%(13/65),说明PCT?CRP提示存在感染的灵敏性高于WBC和体温?PCT?WBC?CRP?体温在非感染组的阴性率分别是100%(60/60)?95.00%(57/60)?11.67%(7/60)?95.00%(57/60)?PCT与WBC?CRP?体温在特异性上两两比较,?字2分别是3.39?94.93?3.08,P分别为 > 0.05?< 0.005?> 0.05?提示PCT和WBC对感染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RP,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存活组PCT?WBC均明显下降,CRP下降,死亡组PCT?WBC?CRP则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存活组,治疗前PCT?WBC?CRP与治疗后比,t分别为6.40?5.84?5.97,P均 < 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血清PCT水平的高低,对判断重型肝炎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在重型肝炎患者的抢救治疗中,由于患者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常不可避免地合并细菌感染和(或)真菌感染,造成治疗困难。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曲霉感染也时有发生,并成为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方面,也给患者的经济造成严重负担。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我们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7年1月—2014年3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肝炎科住院的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曲霉感染的患者11例,男9例,  相似文献   
3.
陈凯红  杨美蓉  周颜  蒲云川 《肝脏》2011,16(5):434-434
患者,女性,15岁,学生,汉族。以发热2d,呕吐、腹痛4d,鼻衄半小时主诉人院。入院前4d患者无明显诱因下自觉上中腹隐痛,同时有恶心、非喷射性呕吐10余次,吐物为胃内容,遂出现畏寒发热,自测体温达39.5℃,病后当天到当地医院就诊,予静脉补液和头孢曲松、地塞米松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及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EGVB患者分为三组: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组22例;生长抑素组42例;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组(联用组)36例。观察三组的止血成功率、平均止血时间、肝性脑病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组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81.8%(18/22)、(3.33±0.97)天;生长抑素组分别为95.2%(40/42)、(2.23±0.77)天;联用组分别为97.2%(35/36)、(1.8±0.58)天。联用组与生长抑素组比较止血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止血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联用组与生长抑素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肝硬化EGVB,不但止血效果好,平均止血时间缩短.而且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  相似文献   
5.
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中淤胆型肝炎发生率高.急性淤胆型肝炎因黄疸持续不退或进行性加深,病死率随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增加,临床上使用综合治疗效果不很理想。我们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间隔48-72小时使用,辅以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苦参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纤维化作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0例,在一般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注射液静脉滴注,600mg/次,1次/日,疗程1月;对照组100例,应用一般保肝治疗,疗程1月。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CL-IV)等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均好转,肝功能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不仅具有较好的保肝作用,且抗纤维化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的研究显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是一个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免疫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对慢性乙肝(CH)患者发病时和经甘草酸二铵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的不同时期进行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T辅助细胞(Th)1、Th2细胞的代表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干扰素(IFN)-γ、及IL-10的测定,动态观察其变化,以了解CH患者在不同病程中机体细胞免疫的状况、测定指标的临床意义及甘草酸二铵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0年,臭氧治疗病毒性肝炎在欧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细胞因子在慢性肝炎发病及转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们应用医用三氧治疗系统治疗慢性中度乙型肝炎患者,并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4种细胞因子(TNF-α,IFN-γ,IL-8,IL-12)及肝功能的变化,以研究医用三氧治疗对慢性肝炎患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陈凯红  蒲云川  毛燕群  张英  杨美蓉  尹翠兰  李超 《肝脏》2012,17(11):785-787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有Ⅲ度及以上肝性脑病的急性、亚急性、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者,在综合性保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每日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血液滤过治疗后肝昏迷的神志转清率为72%,其中有11例患者肝性脑病持续时间长达7d;有6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以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来计算远期生存率,治疗后的神志转清率和远期生存率均以亚急性肝衰竭最高,急性肝衰竭次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则显著低于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给予10次以上的血液滤过治疗对改善远期预后效果不明显。血液滤过治疗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较治疗前显著减少。结论采用每日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暴发性肝衰竭,可以有效地使严重肝性脑病者神志转清,延长其生命,对患者的远期生存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L-2、IL-6、LPS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使用普通保肝治疗,血必净组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检测血必净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IL-2、IL-6、内毒素及肝功能、PTA的变化。结果二组患者IL-2、IL-6均于治疗后第五天上升然后下降,血必净组IL-2、IL-6在第五天的峰值及第十天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LPS治疗后均下降,第十天时血必净组LP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患者肝功能的损伤较对照组更快改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拮抗内毒素,更好的保护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