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19篇
  免费   970篇
  国内免费   723篇
耳鼻咽喉   135篇
儿科学   223篇
妇产科学   132篇
基础医学   834篇
口腔科学   199篇
临床医学   3367篇
内科学   1468篇
皮肤病学   213篇
神经病学   261篇
特种医学   10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89篇
综合类   6661篇
预防医学   2608篇
眼科学   191篇
药学   2749篇
  31篇
中国医学   2772篇
肿瘤学   52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383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1118篇
  2013年   1038篇
  2012年   1147篇
  2011年   1253篇
  2010年   1332篇
  2009年   1240篇
  2008年   1210篇
  2007年   1336篇
  2006年   1232篇
  2005年   1157篇
  2004年   1049篇
  2003年   1008篇
  2002年   811篇
  2001年   700篇
  2000年   743篇
  1999年   742篇
  1998年   628篇
  1997年   608篇
  1996年   526篇
  1995年   469篇
  1994年   402篇
  1993年   312篇
  1992年   292篇
  1991年   265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院外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收治的76例其他疾病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心绞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将研究组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随访,实验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发生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基础病、婚姻状态、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吸烟史、合并高血压、BMI>24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实验组各项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与性别、吸烟史、基础病症、BMI等因素息息相关,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院后给予院外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心绞痛复发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颈前路应用Zero-P椎间融合系统与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2008年1月~2018年6月对比Zero-P椎间融合系统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以纽卡斯尔渥太华评分(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上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C3~C7Cobb角、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危险度差值(risk difference,RD)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漏斗图判定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14篇文献总计1159例患者(Zero-P组546例患者,钛板组613例患者)纳入研究。文献质量评价6篇为9分,4篇为8分,4篇为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Zero-P椎间融合系统患者的手术时间[SMD=-0.60,95%CI(-0.73,0.46),P0.01]、术中出血量[SMD=-0.50,95%CI(-0.64,-0.37),P0.01]、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RD=-0.09,95%CI(-0.14,-0.04),P0.01]及慢性吞咽困难发生率[RD=0.14,95%CI(0.06,0.31),P0.01]显著低于应用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系统的患者。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NDI、VAS评分、Cobb角、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漏斗图显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与应用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系统相比,应用Zero-P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亦具有满意的疗效,且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161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分为两组,运用SPSS 2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及等比数据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61例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位置则与跳跃性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直径≤1 cm(OR=0.182, 95%CI=0.070~0.472, P=0.000)与肿瘤累位于甲状腺上极(OR=0.218, 95%CI=0.082~0.574, P=0.002)均为跳跃性颈侧区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位置位于上极、直径≤ 1 cm与跳跃转移密切相关;对于此类患者必要时需行患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以降低临床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严格限制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反复发作的疼痛,是一种不可预知的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不适,还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本研究探讨注射A型肉毒素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的影响,为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舒适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01-10-2017-12-3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传统口服药治疗58例(失访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A型肉毒素治疗91例(失访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12和2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ous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和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焦虑抑郁程度和疼痛程度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4周,观察组的焦虑得分为(13.6±4.1)分,低于对照组的(18.4±3.8)分,t=6.933,P0.05;观察组的抑郁得分为(15.3±4.4)分,低于对照组的(20.1±4.1)分,t=6.448,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疼痛得分为(3.1±0.7)分,低于对照组的(5.1±0.6)分,t=17.464,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疼痛得分为(2.9±0.5)分,低于对照组的(5.8±0.7)分,t=28.553,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疼痛得分为(3.2±0.8)分,低于对照组的(8.4±0.9)分,t=17.464,P0.05。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6,P=0.255。结论 A型肉毒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以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30岁。主诉:面颈部、胸腹及上肢丘疹10年余。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胸腹部出现散在粟粒大肤色至浅褐色扁平丘疹,无明显症状,未予诊治。1年前妊娠期间皮损增多,累及面颈部、胸腹部及上肢。于外院诊断为"扁平疣",予伐昔洛韦口服,皮损未见好转,于2017年12月31日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三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绝经后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非甾体类药物(NSAID)+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予以NSAID+玻璃酸钠+依降钙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WOMAC评分、腰骨密度值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1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高于治疗前(P0.05);而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而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SAID、玻璃酸钠、依降钙素联合应用于绝经后妇女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治疗,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还能提高活动度及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于临床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