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次,有人得知我是内分泌科医生时,好奇的问“男人也有内分泌吗?”可能有许多人根本没听说过内分泌这个词汇,而听过的则多数是来自电视、网络——内分泌失调,差不多是和女人的种种不适关系密切。还有泌尿科的患者来找我,告知他找错了后还非常无辜的说,不都是一个“泌”字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100例T2DM患者,分成AS组39例和无AS组61例。30例非糖尿病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RBP4浓度、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T2DM组(AS组和无AS组)血清RBP4浓度及RBP4/TTR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2DM中AS组较无AS组RBP4/TTR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S组和无AS组血清RBP4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危险因素与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BP4及RBP4/TTR是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b〉0,OR〉1,P〈0.1)。结论RBP4与T2DM密切相关,也是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并探讨它与体脂、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及炎症因子等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5例正常对照组(NGT)、54例初诊2型糖尿病组(NDDM)和54例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组(LDDM)患者的空腹血清FGF-21浓度,同时测定受试者的体格指标及空腹状态下血糖、血脂、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并计算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NDDM组和LDDM组的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NDDM和LDDM组间的FGF-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相关分析显示,FGF-21与年龄、WHR、收缩压(SBP)、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hs-CRP均显著正相关,与HOMA-β成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是血清FGF-21的独立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GF-21与2型糖尿病成正相关。结论FGF-21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背景 作为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目前关于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研究甚少。目的 探究不同糖代谢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选取上海市泥城镇云松社区常住居民5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糖耐量异常组(IGR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根据2010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诊断高尿酸血症。比较NGT组、IGR组、T2DM组不同血尿酸水平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体脂指标,并分析不同糖代谢水平者血尿酸水平与各体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GT组196例,其中高尿酸血症24例(12.2%);IGR组170例,其中高尿酸血症27例(21.8%);T2DM组205例,其中高尿酸血症30例(14.6%)。三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0.594)。NGT组无高尿酸血症者年龄小于高尿酸血症者,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躯干脂肪百分比/腿部脂肪百分比(TF%/LF%)、躯干脂肪质量/四肢脂肪质量(TFM/LFM)、腹臀比(A/G)低于高尿酸血症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高尿酸血症者(P<0.05)。IGR组无高尿酸血症者男性所占比例、腰臀比、TF%/LF%、TFM/LFM、A/G低于高尿酸血症者,HDL-C、上肢脂肪百分比(ULF%)、下肢脂肪百分比(LLF%)高于高尿酸血症者(P<0.05)。T2DM组无高尿酸血症者年龄小低于高尿酸血症者,女性所占比例、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身脂肪百分比(BF%)、躯干脂肪百分比(TF%)、ULF%、LLF%低于高尿酸血症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糖代谢水平者血尿酸水平与TF%/LF%、TFM/LFM、A/G均呈正相关(P<0.05);NGT组、IGR组血尿酸水平与腰臀比呈正相关,与BF%、TF%、ULF%、LLF%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血尿酸水平、体脂分布均存在差异,且血尿酸水平与体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基诺族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现况。方法 2012年2-4月对云南省基诺族18~75岁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基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共5577人完成问卷、体格检查和血样本检测,所有数据纳入分析。以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确定糖尿病、糖调节异常。以2010年全国人口性别年龄构成为标准人口,使用直接法计算标化率。结果 基诺族总人群[5577例,(40.113.2)岁]、男性[2649例,18~75岁,平均(39.913.6)岁]、女性[2928例,18~75岁,平均(40.212.9)岁]的糖尿病标化率分别为6.8%、9.4%和4.1%。在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单纯空腹血糖7.0 mmol/L的占38.4%,单纯2 h血糖11.1 mmol/L的占39.8%,二者均升高的占21.8%。总人群、男性、女性的糖尿病前期标化率分别为19.6%、21.9%和17.5%。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的占42.6%,单纯糖耐量受损的占43.8%,空腹和餐后均受损的占13.6%。男性、增龄、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饮酒均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明显超过女性。基诺族成年人空腹血糖异常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6 岁,因"多尿、多饮10 余年,神志不清1 h"入院.患者10 余年前在我院诊断为2 型糖尿病,先后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格列齐特、胰岛素"等不规则治疗,平时不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喜饮白酒.1 周前据广告自行购买"中成药胶囊"服用,每日3 次,每次2 片.3 d 前易出现饥饿感及上腹部不适,未重视.入院前1 d 正常进食,晚餐饮白酒350 g,睡前自测末梢血糖5.6 mmol/L.晨起时家人发现其冷汗、乏力,继之出现昏迷,急送我院,测静脉血浆血糖0.54 mmol/L(己糖酶法),予高糖40 ml 静脉推注后神志即刻转清,昏迷总时长约1 h,查头颅CT 无明显异常,拟"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收住入院.患者同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病史.入院时诉仍头昏乏力,无其他不适.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3~6倍,已成为世界第2位糖尿病大国。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现状却不容乐观,Diabcare—Asia中国区2003年(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项目,以下简称Diabcare-中国2003)的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种类可谓形形色色,但临床表现又往往无形无色。相对来说,糖尿病足显而易见,许多从未学医的朋友也常常能指出:“这是糖尿病烂脚”。严重的糖尿病足可导致截趾、截肢致残甚至致死。那么严重的糖尿病足常有什么特点呢?可将它归纳为表里不一,即几个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定正常糖调节者、合并与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D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浓度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甲状腺素转运蛋白(RBP4/TTR)比值探讨RBP4在DR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5例合并DR的T2DM患者(DR组)血清RBP4、TTR、真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并与37例非DR的2型糖尿病患者(NDR组)和30名正常糖调节者(NGR组)作横断面对照.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1)排除肝肾疾病,并且入院后生化检查无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及球蛋白异常;尿蛋白/尿肌酐<0.2,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2)无营养不良及体重指数(BMI)<19 kg/m2;(3)无感染及应激状态,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3.0 mg/L;(4)1个月内未服用维生素A、铁剂及影响其代谢的药物.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R组RBP4/TTR较NDR组及NGR组显著增高(0.12±0.06、0.09±0.04、0.072±0.021,F=9.562,P<0.05).DR组RBP4与NG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13±3)mg/L,t=3.74,P<0.05],但与NDR组无统计学差异[(15±4)、(15±3)mg/L,t=1.73,P>0.05].分别将RBP4和RBP4/TTR引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BP4(B=0.214,OR=1.239,P<0.05)和RBP4/TTR(B=0.718,OR=2.051,P<0.05)均为DR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RBP4可能在T2DM发生DR的过程中起作用;血清RBP4/TTR比值在评估DR危险因素时的价值要优于血清RBP4浓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