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葛勇胜  许戈良 《医学综述》2007,13(19):1443-1445
肝移植已成为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选择合适的肝癌病例作为移植对象是决定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另外手术禁忌证及术后复发等问题也要慎重考虑。本文就肝癌肝移植治疗方面相关问题近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运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运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肝血管瘤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切除的52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精细肝切除术23例,传统肝切除术29例。 结果:5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顺利康复,术中及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发生。精细肝切除组与传统肝切除组比较,前者手术时间延长[(128.0±25.7)min vs.(100.9±20.4)min](P<0.05),术中出血、输血例数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7.0±1.5)d vs.(8.6±1.5)d](P<0.05),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277.5± 189.3)U/L vs.(960.0 ±635.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峰值[(254.2 ±191.4)U/L vs. (838.5±677.1)U/L]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8.7% vs. 31.0%)(均P<0.05)。 结论:运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较传统肝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脏外科行全腹腔镜ALPPS治疗的1例直肠癌术后肝脏多发转移和2例巨块型肝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检查指标和术后随访结果以评价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第一步手术均在腹腔镜下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和原位肝实质离断+胆囊切除术,第一次和第二次术前三维可视化结果显示,3例病例术前两次预估剩余肝脏体积分别为221 ml和364 ml,320 ml和532 ml以及332 ml和422 ml,预留肝脏体积较前增加了65%、66%和27%,在剩余肝脏体积比达到安全标准后第二步手术行解剖性右三叶肝切除术,术后对症治疗肝功能逐渐恢复,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无远处转移。结论全腹腔镜下可以安全地、有效地开展ALPPS,预留肝脏短期内能代偿增生。腹腔镜ALPPS为复杂的肝脏恶性肿瘤创造了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亚砷酸对肝癌细胞增殖及PCNA,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亚砷酸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细胞群体倍增时间(TD)、细胞集落形成试验观察亚砷酸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亚砷酸对BEL-7402细胞PCNA,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亚砷酸处理后BEL-7402细胞生长抑制率上升(2.0,4.0,8.0 μmol/L的亚砷酸作用24,48,72 h后抑制率分别为27.13%,42.65%,47.74%;35.52%,53.24%,60.41%;50.61%,65.88%,70.81%;与对照组比较P<0.05),TD逐渐延长[2.0,4.0,8.0 μmol/L的亚砷酸作用48h后TD分别为(24.68±3.99);(32.42±4.46);(36.95±8.91);与对照组比较P<0.05及P<0.01],集落形成率下降(0,8.0 μmol/L的亚砷酸作用7d后集落形成率分别为46.00%,18.80%;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亚砷酸处理后的BEL-7402细胞PCNA,c-Myc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亚砷酸能抑制BEL-740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CNA,c-Myc蛋白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联合Ⅳ-亚硝基吗啉(N-nitrosomorpholine,NMOR)诱导SD大鼠的肝癌模型并初步动态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及肝癌肺转移。方法按100mS/kg体重腹腔注射一次DEN,第二天开始给予含100ppmNMOR饮水供鼠自由饮用的方法诱导SD大鼠肝癌模型,病理常规HE染色动态观察。结果病理学检查证实DEN+NMOR成功诱导出具有转移能力的肝癌模型,20周时肝癌发生率为87.5%(21/24),肺转移发生率为47.6%(10/21)。病理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肝细胞癌变和肺转移发生等时期。结论该肝癌模型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USC3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行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SC3在HCC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USC3的表达情况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及癌旁组织中TUSC3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92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例(60.9%)HCC组织中TUSC3表达下调,癌旁组织中33例(35.9%)TUSC3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USC3在HCC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P=0.008)、TNM分期(P=0.031)、肿瘤直径有关(P=0.0 2 0)。20对新鲜标本的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TUSC3的mRNA[(0.99±1.46)vs.(1.96±2.18)]与蛋白[(0.49±0.35)vs.(1.04±0.43)]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结论:TUSC3基因在HCC中的表达下调,其低表达可能与HCC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微波固化治疗肝脏多发性肿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肝脏外科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微波固化治疗肝脏多发性肿瘤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6.7±11.4)岁。9例病人均采用腹腔镜切除部分肝脏,余病灶行微波固化术。观察病人术中及术后情况,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7例病人联合应用腹腔镜肝切除与微波固化,2例因出血风险大中转开腹,联合胆囊切除2例,手术时间为(191.6±42.2)min,术中出血(85.5±63.2)ml,术后住院时间(6.0±1.8)d,肝门均未阻断,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出血、胆瘘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微波固化作为微创手段治疗肝脏多发性肿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诱导性大鼠肝癌模型中HIF-1α、VEG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诱导性大鼠肝癌模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7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6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联合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和N-亚硝基吗啉(NMOR)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于诱癌第4、8、12、16周分批处死实验大鼠,常规制作肝脏病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第8、12、20周,模型组大鼠肝脏呈现典型的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肝硬化、肝癌的病理变化;肝脏HIF-1 α及VEGF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HIF-1α与VEGF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r=0.953,P<0.01).结论 HIF-1α及VEGF参与大鼠肝癌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可能与HIF-1α、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体外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TNP-470作用于MHCC97-H细胞,应用MTT试验、体外侵袭实验,检测MHCC97-H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力的变化。建立MHCC97-H细胞人工基底膜基质凝胶体外三维细胞培养模型,观察MHCC97-H细胞能否形成血管生成拟态以及TNP-470对其影响,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改变。结果TNP-470对MHCC97-H细胞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可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明显抑制MHCC97-H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减少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和细胞间连接。结论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可形成血管生成拟态,TNP-470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