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后颈部疼痛与腰段硬膜外腔压力(lumbar epidural pressure,LEP)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选择择期经椎板间隙入路PELD患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9~71岁,ASAⅠ或Ⅱ级。采用腰段硬膜外麻醉,并经硬膜外导管接换能器连续监测LEP,记录手术开始前LEP基础值(LEPbase)、后颈部开始疼痛时LEP(LEPpain)和术中LEP最大值(LEP_(max)),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LEP_(max)与后颈部疼痛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有30例(34.9%)患者术中出现后颈部疼痛。LEP_(max)最低为31.0mm Hg,最高为77.0mm Hg。后颈部疼痛患者LEP_(max)为(60.6±8.8)mm Hg,明显高于无疼痛患者的(50.7±9.5)mm Hg(P0.01)。后颈部疼痛的发生与LEP_(max)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中腰段硬膜外腔压力最大值越高的患者,后颈部疼痛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N-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N-型钙电流的影响,评价其对交感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获得急性分离的SD大鼠(7-10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0.1、0.3、3.0、10、50、100μmol/L)对N-型钙电流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位(Vh)-80mV,刺激电压(Vt)-30mV- 10mV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对N-型钙电流均有抑,且呈浓度依赖性(r=0.964,P<0.01)。临床相关浓度的咪达唑仑(0.3μmol/L)使钙通道电流峰值下降35%(P<0.01)。50%钙通道电流峰值受抑制的μmol/L浓度(IC50)约为4.25μmol/L。结论:临床 相关浓度的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N-型钙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咪哒唑仑的循环抑 制作用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的研究表明全麻药能直接作为递质门控通道的变构调节剂.通过利用多种麻醉药对同一家族的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比较性研究,提出了全麻药作用于递质门控离子通道结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咪达唑仑复合对交感神经元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丙酚与咪达唑仑联合应用可达到增加麻醉效能 ,减轻循环抑制的目的[1 ] 。既往的研究表明 ,交感神经节钠通道可能参与介导异丙酚的循环抑制作用[2 ] 。本文旨在研究异丙酚、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联合作用 ,探讨复合诱导循环稳定的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急性分离的方法及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同前[2 ] 。在Vh - 80mV、Vt 0mV条件下 ,记录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咪达唑仑及其复合在给药前、给药 30s后的钠通道电流。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首先应用公式y =A1 (A2 -A1) [1 10 ^(logX0 -X) x…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探讨临床浓度咪达唑仑对钾电流的作用是否与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有关。方法 :用酶消化法获得急性分离的SD大鼠 (7~1 0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 ,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对电压门控钾电流的影响。结果 :在钳制电位 (Vh) -80mV ,刺激电压 (Vt) -1 0 0mV~ 3 0mV ,时程 1 60ms条件下 ,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对电压门控钾电流均有抑制作用 ,且呈浓度依赖性。临床相关浓度的咪达唑仑(0 .3 μmol·L-1)使钾通道电流峰值下降3 .89% (P =0 .88)。5 0 %钾通道电流峰值受抑制时的咪达唑仑浓度(IC50 )约为 70 .0 6μmol·L-1。结论 :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电压门控钾电流具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 ,但临床浓度咪达唑仑对钾电流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的研究表明全麻药能直接作为递质门控通道的变构调节剂。通过利用多种麻醉药对同一家族的抑制 性氨基酸受体的比较性研究,提出了全麻药作用于递质门控离子通道结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的研究表明全麻药能直接作为递质门控通道的变构调节剂。通过利用多种麻醉药对同一家族的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比较性研究,提出了全麻药作用于递质门控离子通道结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异丙酚、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联合作用 ,探讨两者复合诱导时循环稳定的可能机制。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SD大鼠 (7~ 10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 ;等辐射线图法分析异丙酚、咪达唑仑复合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在钳制电压 (Vh) 80mV、刺激电压 (Vt) 0mV条件下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咪达唑仑分别使钠通道电流峰值降低 2 7.6 6 % (P <0 .0 1)和 19.98% (P <0 .0 5 ) ,随浓度增加 ,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5 0 %的钠通道电流受抑制时的浓度 (IC50 )分别为 33.12 μmol·L- 1和18.35 μmol·L- 1。 1/4、3/4IC50 的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合用时的IC50 数值点落在理论上的相加等效线的95 %可信区间内 ;1/2IC50 的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合用时的IC50 数值点落在理论上的相加等效线的 95 %可信区间的左下方。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浓度依赖性 ;除等效剂量合用呈协同抑制作用外 ,两者复合主要呈相加抑制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流 ;复合诱导时循环稳定可能与两者催眠作用明显协同导致诱导剂量的降低 ,从而减弱对交感神经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经尿道腔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经尿道腔内手术随机分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组(Ⅰ组,n=30)和硬膜外麻醉组(Ⅱ组,n=30).分别予以评定麻醉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起效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药剂量。结果:两组麻醉起效后,血压均有所下降,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Ⅱ组,麻醉满意率明显高于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Ⅱ组,麻醉药剂量明显小于Ⅱ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经尿道腔内手术,只要应用得当,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是一种可行的并具有一定优点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前肌肉注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DEX组(D1组、D2组、D3组)4组,每组50例。诱导前D1组、D2组、D3组分别肌肉注射DEX1、1.5、2IAg/kg,C组肌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5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过1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记录注射DEX前(R)、注射芬太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min(T4)、插管后3min(T5)、插管后5min(T6)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以及咳嗽反射情况。结果D1组、D2组、D3组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分别为8%、6%、4%)明显低于c组(32%)(P〈0.01);D。组、D:组、D3组之间咳嗽反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1时点MAP、HR[(89±10)、(91±11)、(94±9)、(90±9)mmHg(1mmHg=0.133kPa),(68±9)、(70±10)、(68±8)、(70±12)次/min]与T0时点MAP、HR[(9±8)、(89±10)、(92±8)、(88±9)mmHg,(73±11)、(74±9)、(71±7)、(72±8)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Tn时点MAP、HR[(91±8)、(89±10)、(92±8)、(88±9)mmHg,(73±11)、(74±9)、(71±7)、(72±8)次/rain]比较,各组T2时点MAP、HR[(80±8)、(78±10)、(71±9)、(69±9)mmHg,(64±9)、(65±10)、(58±7)、(56±8)次/min]明显降低(P〈0.05);T2时点D2组、D3组MAP、HR[(71±9)、(69±9)mmHg,(58±7)、(56±8)次/min]低于C组、D1组[(80±8)、(78±10)mmHg,(64±9)、(65±10)次/min](P〈0.05);诱导后D,组有11例(22%)发生低血压,明显高于c组[2例(4%)](P〈0.01);D2、D3组分别有10例(20%)和12例(24%)发生心动过缓,明显高于C组[1例(2%)](P〈0.01);D,组、C组之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预先肌肉注射小剂量(1μg/kg)DEX能显著减少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且对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