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探讨SLE患者CD11b rs1143679突变与WT的临床特征及干扰素诱导基因(IFN-stimulated gene,ISG)的表达差异,收集1 193例SLE患者,进行CD11b rs1143679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分析其临床表现;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突变和部分WT患者IFIT1、IFIT4、ISG15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1 193例患者CD11b突变频率为1.84%(n=2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蛋白尿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其中突变患者24h尿蛋白值为(0.61±0.18)g;WT患者为(0.39±0.14)g(P=0.034);突变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概率为68.2%,较WT患者显著增加(47.3%)(P=0.042);突变患者补体C3水平也较WT患者明显降低(P=0.021)。CD11b突变患者PBMC中IFIT1(P=0.025)、IFIT4(P=0.031)、ISG15(P=0.030)mRNA水平明显高于WT患者并与蛋白尿的发生呈正相关,其蛋白质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WT患者(P<0.05)。综上,CD11b突变的SLE患者肾损伤风险增加,ISG表达上调,可能在SLE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以地塞米松(DEX)为对照,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离12例SLE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DEX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sFas与sFasL的水平,用AV鄄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PBMCs的凋亡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的sFasL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而MPA及DEX均可使其分泌的sFas及sFasL水平显著下降,且MPA使sFasL降低的程度较sFas更显著,而DEX却正相反。SLE患者培养的PBMCs凋亡率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MPA及DEX均可使凋亡率进一步增加,而DEX较MPA对凋亡的诱导作用更加显著。结论:MPA及DEX对SLE患者PBMCs具有促进凋亡的作用,但这一作用可能并非通过Fas鄄FasL途径;而且,在诱导凋亡方面,MPA与DEX的作用既有相同,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角膜神经纤维的表现,探讨SLE患者干眼和神经纤维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HRT3?CM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比较30例(52只眼)SLE患者和33例(49只眼)健康对照者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corneal nerve fiber density,CNFD)、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orneal nerve branch density,CNBD)、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orneal nerve fiber length,CNFL)和角膜神经纤维迂曲度(corneal nerve fiber tortuosity,CNFT),分析SLE患者干眼临床综合评分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SLE无干眼组、SLE干眼组、健康无干眼组和健康干眼组CNB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LE干眼组的CNBD明显小于健康干眼组和健康无干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NFL、CNFD、CNFT的差异在4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干眼组的SLEDAI 评分与干眼临床综合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1,P=0.004),SLE干眼组的病程与干眼临床综合评分无相关性(r=0.34,P=0.069);SLE干眼组的角膜神经纤维参数与干眼临床综合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 0.05)。结论:SLE发生干眼时,角膜神经结构异常可能为干眼的内在原因之一,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可用于检查SLE角膜神经的病变情况;SLE病情严重程度与干眼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诊的3例经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明确诊断的大血管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γδ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SLE患者、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3+γδ+T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用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法检测6例活动期SLE患者及6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3+T细胞及γδ+T细胞的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42例SLE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率[(3.0±1.8)%]较非活动期[(5.3±3.0)%]及健康对照组[(6.8±2.8)%]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071和-5.913,P均<o.01);活动期SLE患者γδT细胞绝对数[(1.7±1.6)×107/L]明显低于非活动期[(5.3±3.6) ×107/L](t=-3.292,P<0.01),且两者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0.1 ±5.0) ×107/L](t值分别为-7.247和-2.905,P均<0.01).活动期SLE患者γδT细胞绝对数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365,P=0.047).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百分率(r=-0.336,P=0.030)及绝对数(r=0.410,P=0.007)均与红细胞沉降率( ESR)呈负相关,γδT细胞绝对数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409,P=0.007).此外,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SLE患者CD3+T细胞凋亡率(t值分别为2.886和2.952,P均<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数量下降,与病情活动相关;γδT细胞数量下降的机制可能与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治疗预后资料。结果SLE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与无股骨头坏死的对照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激素服用情况及病程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能改善髋关节的疼痛评分及放射学分级。结论超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5个干扰素(IFN)诱导基因(IFIT1、IFIT4、OAS1、OASL、ISG15)的表达及其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SYBRgreen dye I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76例SLE患者与54名健康对照人的IFIT1、IFIT4、OASL、OASL及ISG15 mRNA表达水平(以-AACt值表示),并且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抗核抗体(ANA)及抗dsDNA抗体等指标比较,分析IFIT1、IFIT4、OAS1、OASL、ISG15 mRNA表达水平以及上述常规检测指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SL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SLE活动组与SLE缓解组比较,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 mRNA表达增高(P<0.05);SLE组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P<0.05).②SLE组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 mRNA表达水平均与SLEDA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P<0.05).③ESR、CRP、补体C3、C4、ANA与IFIT1、IFIT4、OAS1、OASL、ISG15 mRNA表达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无相关性,抗dsDNA抗体与IFIT1、IFIT4、OAS1、OASL、ISG15 mRNA表达水平及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5,P<0.05).结论 SLE患者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的表达水平在SLE患者中显著增高,并且与SLEDA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对SLE患者病情活动度和病情严重度的判断均有较大价值,抑制这5个基因的表达可能为SLE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8 CD28-调节性T细胞和CD8 CD28 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以及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的比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SLE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新鲜外周全血以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CD8 CD28-、CD8 CD28 T细胞亚群比例,计算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比值,并分析以上数据与SLE活动度、SLE活动性评分(SLEDAI)、免疫球蛋白增高或补体下降或肾损害的关系,观察激素治疗对以上数据变化的影响。结果:(1)稳定期SLE患者外周血CD8 CD28-T细胞群比例较正常对照及活动性SLE显著升高,而高活动性SLE患者CD8 CD28 T细胞群比例显著降低,同时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比值显著升高;(2)SLEDAI与CD8 CD28 T细胞亚群比例存在负相关(P<0.05),与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比值存在正相关(P<0.05);(3)SLE患者中补体水平降低者较补体水平正常者、有肾损害者较未发生肾损害者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比值显著升高;(4)对10例活动性SLE患者进行追踪,经激素治疗达到稳定期后,其CD8 T细胞、CD8 CD28-T细胞比例及CD8 CD28 T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结论:SLE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紊乱可表现在CD8 T细胞亚群比例改变上,其中CD8 CD28 T细胞群比例以及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比值改变可能反映了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与病情活动的控制有关;CD8 CD28-/CD8 CD28 比值与病情活动性和补体异常及肾损害相关,可以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