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对TGF-β1诱导的HepG2细胞EMT的影响及扶正抗癌方抑制肝癌侵袭与转移的机制。方法:建立肝癌HepG2细胞EMT模型并将其分为模型组、顺铂组、扶正抗癌方组、联合用药组,分别加入扶正抗癌方与顺铂含药血清,通过黏附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并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给药组细胞的黏附率、划痕的愈合率、转移的HepG2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联合用药组转移的HepG2细胞数低于顺铂组(P0.01);各给药组HepG2细胞中Vimentin表达低于模型组,而E-cadherin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联合用药组HepG2细胞中Vimentin表达低于顺铂组,而E-cadherin表达高于顺铂组(P0.01)。结论:扶正抗癌方通过上调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下调间质细胞标记物Vimentin的表达,降低HepG2细胞运动和侵袭性,逆转其EMT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益气通腑汤在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于根治术后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通腑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复发转移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和复发转移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含量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第2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失访1例,术后3年,治疗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3例。术后第2年、第3年及总复发转移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CEA、CA199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VEGF、MMP-9、OPN水平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腑汤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降低CEA、CA199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和VEGF、MMP-9、OPN复发转移相关蛋白含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胡双双  闫克敏  王娇娇  郭萌  帖君  聂勇战  肖海娟 《中草药》2018,49(17):4113-4117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h_2(G-Rh_2)对人胃癌SGC7901/ADR耐药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G-Rh_2与阿霉素(ADR)联用对SGC7901/ADR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逆转倍数(RF);流式细胞术检测G-Rh_2对SGC7901/ADR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G-Rh_2对SGC7901/ADR细胞P-糖蛋白(P-gp)、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ADR单药处理后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54.52μmol/L)比较,G-Rh_2与ADR联用时SGC7901/ADR细胞IC50值(30.14μmol/L)明显下降,RF为1.81;G-Rh_2与ADR联用能够将SGC7901/ADR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与ADR单药处理比较,联用组细胞P-gp、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G-Rh_2联合ADR能够提高SGC7901/ADR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增加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氟尿嘧啶(5-Fu)治疗人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接种构建裸鼠人胃癌MKN45异位移植瘤模型,建立模型后,随机分为6组:A生理盐水组;B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C健脾解毒方中剂量组;D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E5-FU组;F健脾解毒方联合5-FU组。治疗4周后处死各组老鼠,观察健脾解毒方对移植瘤体积及裸鼠体质量的影响及对5-FU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对体质量的影响:经健脾解毒方及5-Fu干预后,除5-Fu组体质量增加不显著外,其余各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抑瘤率的影响:治疗后,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5-FU组及联合组各组的瘤体抑瘤率分别为18.96%、40.97%、50.94%、51.03%、54.43%。(3)对瘤重的影响:健脾解毒方组及5-FU组瘤体质量虽然小于模型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给药组同模型组及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1、P=0.032)。结论:健脾解毒方煎剂具有一定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在联合化疗药物作用下,其抑制效果明显,在有效治疗剂量中,健脾解毒方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裸鼠异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银汤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影响。方法:将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其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行期、稳定期、退行期,每期30例,均以消银汤治疗,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加减,1剂/d。同时以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人为对照。分别检测银屑病各期和健康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清中白介素18的含量。结果:经消银汤治疗后进行期、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退行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期患者之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最低。结论:消银汤可降低血清中IL-18的水平,使银屑病患者免疫调节趋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沈舒文教授在传统八纲辨证及历代医论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对食管癌提出"三维六纲"的辨证方法,将寒热、虚实、滞逆六纲贯穿于病因、病性、病势3个维度,临证以纳食进谷、存胃气为大法,治以化痰行气、解毒化瘀等,尤重以润为降,每获良效。本文结合典型病例介绍沈教授基于"三维六纲"辨治食管癌经验,以期为中医相关治疗提供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90%以上的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1]。肿瘤细胞耐药可分为原药耐药(PDR)和多药耐药(MDR)两大类。其中,PDR指仅对诱导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对其他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而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现象,是肿瘤化疗最大的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肠胃清(黄芪、党参、白术、八月札、薏苡仁、野葡萄藤、大血藤、猪苓)粗提物与奥沙利铂联合应用抑制人结肠癌HCTll6细胞的协同增效作用及机理.方法 奥沙利铂、肠胃清提取物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人结肠癌HCTll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通过TransweⅡ实验检测侵袭转移抑制作用,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侵袭转移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肠胃清提取物、奥沙利铂以及联合肠胃清提取物(0.15 mg/mL)时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HCTll6细胞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3.24±0.06) mg/mL、(15.74±0.53)μg/mL及(10.32±0.37)μg/mL,联合用药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降低,侵袭抑制率提高,ADAM-17、MMP-2、MMP-9、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P53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中药复方肠胃清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抗人结肠癌细胞HCTll6作用,在与奥沙利铂联用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DAM-17、M MP-2、MMP-9、BCL-2蛋白以及提高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胆管支架或鼻胆管置放治疗胆管恶性梗阻性疾病.方法 有29例胆管恶性梗阻患者接受治疗,成功26例;其中20例被放置塑料支架,6例放置鼻胆管.结果 插管成功率89.7%,并发症3例,其中2例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10.3%.术后1周血清胆红素由290 μmol/L下降到101 μmol/L.3、6个月存活率分别达96%及80%.结论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放或鼻胆管引流治疗胆管恶性梗阻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作为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0%,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目前国内关于肿瘤VTE危险因素的阐述尚不系统,故本文基于VTE发生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现状,梳理患者、恶性肿瘤及相关抗肿瘤治疗因素对肿瘤性静脉血栓的影响,集中讨论近5年来VTE各种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为精准防治肿瘤血栓形成、优化血栓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