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肌皮瓣在修复颈胸部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斜方肌、背阔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颈胸部组织缺损创面30例,其中斜方肌肌皮瓣16例,背阔肌肌皮瓣10例,腹直肌肌皮瓣2例,腹外斜肌肌皮瓣2例.结果 术后26例完全成活,3例部分坏死,1例需二次修复.30例患者全部随访,平均随访7个月,局部复发2例,余均恢复正常功能.结论 颈胸壁软组织缺损应用斜方肌、背阔肌、腹直肌肌皮瓣可以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上述三种肌皮瓣可为受区组织提供充足的血供,尤其为骨外露及放疗后组织坏死创面,提供了可靠的修复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微淋巴管密度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及两者与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生存分析评价两者表达高低对黑色素瘤无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取黑痣为对照?结果:黑色素瘤微淋巴管密度(14.30±4.91)明显高于黑痣(7.64±3.08)(P < 0.01);黑色素瘤溃疡组的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无溃疡组(P=0.005);VEGF-C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未发现相关性(P > 0.05),且其表达强度高低对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及无转移生存率均无影响(P > 0.05)?而微淋巴管密度≥14.7比<14.7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转移生存率缩短(P < 0.05)?结论:黑色素瘤内部存在新生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和原发灶有无溃疡正相关,检测微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甲腔皮肤、软骨复合组织联合额部皮瓣行较严重的鼻缺损再造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选取因外伤、鼻部肿瘤造成的半侧鼻或全鼻缺损患者,根据鼻尖、鼻翼、鼻小柱等缺损面积,设计额部皮瓣和耳甲腔皮肤、软骨复合组织,分期行复合组织瓣预制、转移、断蒂等,完成半侧鼻或全鼻再造,尽可能修补鼻的骨架支撑和外形。结果:本组20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行鼻再造,未发生移植物、皮瓣坏死,术区瘢痕轻微,鼻部外观及功能良好,耳部供区无畸形。结论:耳甲腔复合组织联合额部皮瓣行鼻再造可达到理想的外观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重度上睑下垂的视功能障碍程度高于轻中度者, 患者一经确诊, 需尽早行手术矫正。目前, 重度上睑下垂的矫正术式可归纳为上睑提肌缩短术、额肌悬吊术、联合筋膜鞘悬吊术、联合术式。然而由于术式繁多, 目前对各术式的选择尚无统一的标准。该文介绍了上睑下垂分类及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并针对重度上睑下垂的矫正方法及适应证、优缺点等进行总结比较, 以期为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SD大鼠背部缺血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提高皮瓣成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6.0 cm×1.5 cm的大鼠背部任意皮瓣模型,实验组皮瓣下局部注射胰岛素0.1 U(1 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量注射前?注射后1?2?3 h血糖浓度,测定24 h后皮瓣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测定7天后的皮瓣组织成活率以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皮瓣组织微血管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注射组在注射前?注射后1?2?3 h的血糖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术后24 h,胰岛素组的皮瓣组织内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SH?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7天,胰岛素组皮瓣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963±8.649)% vs(56.175±4.250)%(P < 0.01);术后7天,胰岛素组的皮瓣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8±42.20 vs 101.00±22.99(P < 0.01)?结论:局部使用胰岛素能明显促进SD大鼠背部缺血任意皮瓣的成活;其机制与降低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