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以及家庭健康提示对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患者健康行为改善的路径及其效应大小,为家庭慢病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库抽取1 134名慢病患者问卷信息进行分析: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家庭提示与健康行为改善情况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通径分析的参数估计方法为极大似然估计法。  结果  在1 134名慢病患者中,男性占41.4%,女性占58.6%;平均年龄为(53.6±10.0)岁。慢病患者健康行为改善得分为(1.89±1.20)分。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亲密度对慢病患者健康行为改善表现为间接正向作用,效应值为0.072;家庭适应性既有直接正向作用,也通过家庭健康提示起到间接正向作用,总效应为0.156;家庭健康提示表现为直接正向作用,效应值为0.357。  结论  良好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可通过促进家庭健康提示来改善慢病患者健康行为。这提示在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中,强调家庭成员参与的同时也要注重家庭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了解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小学生普及科学、合理、适龄的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16所贵州省和安徽省以农村户籍为主的小学,对2506名五、六年级在校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2.7%,其中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性别差异(67.4%)和对性态度认知(39.5%)知晓率较低;女生较男生、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六年级学生较五年级学生对青春期知识的知晓程度略高.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OR=0.72(0.61~0.86)]、同伴接纳[OR=0.70(0.53~0.96)]和家庭亲密度[OR=0.75(0.63~0.88)]对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结论 贵州和安徽农村地区小学生特别是男性、非独生子女、五年级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男女青春期发育差异和对性态度认知等问题上.要从增进同伴接纳、提高家庭亲密度等方面提高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普及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市小学4~6年级在校流动儿童卫生习惯的现状,分析影响卫生习惯形成的多方面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针对北京市小学在校流动儿童卫生习惯养成的健康教育机制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在大量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编制自填式问卷;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共6所招收流动儿童为主的小学抽取4、5、6年级户籍为流动人口的小学生共516名,由项目组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514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59.92%的流动儿童来自公立小学,40.08%来自私立打工子弟小学,其中男生占53.31%,女生占46.69%。多元线性回归统计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卫生习惯得分女性高于男性(P0.01),公立学校高于私立学校(P0.01),抚养人文化程度好的高于抚养人文化程度差的(P0.05),家庭经济情况好的高于家庭经济情况差的(P0.01),卫生习惯知识掌握好的高于卫生习惯知识差的(P0.01)。结论流动儿童卫生习惯养成受性别、年龄、学校类型、抚养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和卫生习惯知识影响显著,私立打工子弟学校的低年级男学生应作为重点人群,相应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市高年级小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方法对北京市某公立小学四~六年级小学生进行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行为、健康知识掌握及获取途径情况、未来希望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及内容以及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授课方式的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一年内85.45%的小学生出现过身体不适,一年内91.42%的小学生发生过影响健康的行为。小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得分为(56.13±15.68)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同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小学健康教育课程需求明显,未来应在北京市范围内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需求研究的抽样调查,了解小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探索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昆明市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的现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301名昆明市三级医院的临床护士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结果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总分为(76.62±9.10)分(百分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临床护士营养知识与护龄、最高学历、离校后培训有关,营养态度与科室、管理者定期监督检查、学校培训有关,营养行为与管理者定期监督检查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市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现状不尽人意,需进一步加强在校教育、在职培训和科室的督促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已经成为国际性趋势。以公共卫生领域中母婴保健为例,分析在政府主导性增强情况下该领域非政府组织发展策略。方法:通过文献法对非政府组织在该领域的发展概况进行描述和总结。结果:医改背景下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主导性日益突出,对非政府组织带来的挑战,新医改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仍然具有必要性,建议非政府组织在目标人群、项目内容、项目开展地域等方面进行及时调整,以在公共卫生领域提供更好的服务。结论:在母婴保健领域仍然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非政府组织应根据形势不断调整服务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高纯度的猪链球菌烯醇化酶(SsEno)重组蛋白并通过抗体封闭实验评价SsEno对猪链球菌抗吞噬能力的影响,鉴定其与人纤维蛋白原(hFg)结合的活性。方法构建hisSsEno重组表达质粒,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后,通过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情况,镍柱亲和纯化目的蛋白并用Western blot法进行验证。用hisSsEno免疫兔制备其高滴度的抗血清并通过人全血杀伤模型评价Eno对猪链球菌抗吞噬能力的影响。采用ELISA和Far-Western blot法鉴定hisSsEno与hFg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His标签蛋白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了高纯度的hisSsEno重组表达蛋白。SsEno免疫的抗血清能显著降低强致病的猪链球菌05ZYH33在人全血中的存活能力。hisSsEno能特异地与hFg结合。结论获得了hisSsEno重组表达蛋白,通过抗体阻封和全血杀伤模型发现SsEno是猪链球菌潜在的抗吞噬因子,且hisSsEno能特异性结合hFg。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索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以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为调查工具,对四川、甘肃、陕西3省项目村648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参与情况。结果 6道健康知识题均回答正确的居民为243人(37.5%),均回答错误者为19人(2.9%)。女性居民健康知识高得分组者是男性居民的2.161倍,参加讲座、同伴教育、获得宣传材料居民的健康知识高得分组者,分别是没有参加相应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2.720、2.147和2.159倍(P<0.01)。结论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举办讲座、开展同伴教育、发放宣传材料是有助于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提高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9.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公众健康传播材料筛选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尝试利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完备的公众健康传播材料筛选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法初步构建公众健康传播材料筛选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邀请18名社区卫生、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专科医学专家,通过两轮专家调查确定公众健康传播材料筛选指标体系。结果通过德尔菲法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公众健康传播材料筛选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26项。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第一轮0.08和0.11;第二轮0.17和0.20(P<0.05);专家的平均权威程度系数为0.80。结论初步建立较完备的公众健康传播材料筛选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性行为基本情况,为后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性知识知晓率较低,3项相关问题的全部正确率为5.3%。首次性行为的年龄为21.4岁,已婚者和未婚者在常用的避孕方法存在差异;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中48.5%的人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OR=1.89,95%C:I 1.23-2.92)、婚姻(OR=2.23,95%C:I 1.38-3.61)、文化程度(OR=1.48,95%C:I 1.03-2.11)、避孕和艾滋病相关知识(OR=2.51,95%C:I 1.67-3.78)。结论有必要加大对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健康素养,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