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收集近3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1例,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回顾性分析了两组的临床资料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早产儿组23例,足月儿组18例。早产儿组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绒毛膜羊膜炎、子痫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的孕母妊娠期糖尿病5例(占27.8%),早产儿组孕母妊娠期糖尿病共1例(占4.3%),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7,P=0.035)。与足月儿组相比,早产儿组的原发病以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χ2=19.158,P<0.001),容易合并肺出血(χ2=4.433,P=0.035)、颅内出血(χ2=8.715,P=0.003)。足月儿组原发疾病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χ2=10.786,P=0.001)。新生儿肺炎在两组均有较高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P>0.05)。两组之间并发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低血糖、气胸、败血症等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治愈21例,死亡2例,足月儿组治愈15例,死亡3例,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原发疾病是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肺出血以及孕母有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并发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的足月儿,要重视可能伴有的肺动脉高压并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生儿血培养细菌种类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662份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对其中培养结果阳性的45份标本进行细菌分类和抗生素耐药分析.结果 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占首位,其次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在非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中,对青霉素耐药的比例最高(87.18%),其次是红霉素;对头孢菌素及头霉素类耐药皆在50%以上,其中头孢呋肟耐药比例达100%.结论 新生儿条件致病菌感染比例增加,抗生素使用导致非自然选择耐药菌感染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MSCs)经谷氨酸培养后Smac基因表达情况及其是否参与了谷氨酸诱导的BMSCs凋亡调控。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加入30mmol/L谷氨酸培养后,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用PL/Annexin—V双染法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0、10、30、50mmol/L谷氨酸组)凋亡细胞的比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经30mmol/L、50mmol/L谷氨酸作用24h后Smac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的BMSCs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发现:CD29,CIM4和CD105表达阳性,CIM5,CD14和CD34表达阴性,具备BMSCs的特征;经谷氨酸培养后,可见BMSCs细胞核皱缩,边聚,双核状;谷氨酸诱导组较多细胞呈凋亡改变,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的百分率也相应地增加(分别为14.24%、30.72%、93.31%);RT—PCR法发现经30和50mmol/L谷氨酸作用后,BMSCs Smac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Smac基因表达也相应增加。结论BMSCs经谷氨酸培养后Smac基因存在高表达,它可能参与了谷氨酸诱导的BMSCs凋亡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小RNA干扰靶向抑制Par-4基因表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CD2相关蛋白(CD2AP)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利用构建靶向抑制Par-4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BMS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ar-4基因的mRNA水平.采用谷氨酸诱导hBMSCs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MSCs凋亡百分率.Western blot检测hBMSCs CD2AP蛋白表达量.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Par-4-SiRNA可下调hBMSCs Par-4-mRNA水平,抑制率为88%(P<0.01).而非抑制的对照序列未见抑制作用(P>0.05).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谷氨酸加常规hBMSCs组凋亡百分率为(59.12±5.43)%(P<0.01).而在Par-4-SiRNA转染的Par-4-SiRNA-hBMSCs组中,谷氨酸对hBMSCs的凋亡诱导作用被显著抑制,凋亡百分率显著下调为(39.49±5.01)%(P<0.01).3.Par-4-SiRNA转染的Par-4-SiRNA-hBMSCs组,谷氨酸对hBMSCs中CD2AP的下调作用被显著抑制,CD2AP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结论 靶向抑制Par-4基因的表达能够拮抗谷氨酸诱导的hBMSCs凋亡及CD2AP表达的下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母亲对其所产婴儿的影响.方法 2003-2010年患SLE产妇所产28例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 SLE母亲狼疮活动者较不活动者早产、低体重、宫内生长发育受限的比例高.28例婴儿中1例死亡,3例发生贫血,7例发生非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2例出现皮疹,3例有一过性心率下降,无房室传导阻滞,2例发现房间隔缺损.随访患儿未出现明显生长发育落后,复查心脏B超和免疫学指标正常,暂未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论 SLE母亲可致所生婴儿在新生儿期出现多系统损害,但损害可能只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谷氨酸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凋亡,探讨Smac基因是否参与谷氨酸诱导的BMSCs凋亡。方法原代培养大鼠BMSCs,加谷氨酸培养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分别经10、30、50mmol/L谷氨酸作用24h后BMSCs存活率,并用PI/Annexin-V双染法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凋亡细胞比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经30、50mmol/L谷氨酸作用24h后Smac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谷氨酸诱导组BMSCs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谷氨酸浓度增加,凋亡细胞百分率也相应增加;RT-PCR法发现谷氨酸作用后,BMSCsSmac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谷氨酸浓度增加,Smac基因表达也增加。结论谷氨酸能诱导BMSCs凋亡,Smac基因可能参与谷氨酸诱导的BMSCs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RNA干扰靶向抑制Par-4基因表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谷氨酸诱导凋亡.设计和合成针对Par-4基因mRNA的siRNA(Par-4-siRNA),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Par-4 mRNA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百分率.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Thr308)的蛋白激酶Akt1蛋白表达量.比色法测定Caspase-3酶活性.结果筛选出的Par-4-SiRNA-1、2显著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Par-4基因的mRNA表达,mRNA水平分别降低88%、67%.在谷氨酸诱导后24 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生凋亡,百分率为60.30%±6.82%.Par-4-SiRNA-1、2都显著抑制谷氨酸的诱导作用,凋亡百分率降为38.80%±3.97%(P<0.01)和45.49%±4.32%(P<0.01).谷氨酸诱导后24 h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中磷酸化Akt1蛋白表达下调(89.07±6.42和28.30±5.65,P<0.01),而Par-4-SiRNA-1、2对之下调都有显著抑制作用(63.56±6.75和45.59±4.88,均有P<0.01).谷氨酸诱导后24 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aspase-3酶活性上调(0.1428±0.0495和0.8616±0.1051,P<0.01),而Par-4-SiRNA-1、2对之上调都有显著抑制作用(0.6581±0.0555和0.7041±0.0401,均有P<0.01).结论 小RNA干扰可靶向抑制Par-4基因的表达,拮抗谷氨酸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早产儿生后2周粪钙卫蛋白(FC)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1年3~6月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病例,排除严重的胃肠和全身疾病者。采集早产儿生后2、3、4、5、6、7和14 d的7个日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FC水平。结果 42例早产儿进入分析,其中男25例,女17例,中位胎龄34.5(28~36.4)周,中位出生体重2 200(930~3 200)g。①胎粪(生后2 d)FC水平为(84.7±15.8) μg·g-1,3~7、14 d FC水平分别为(76.5±12.4)、(86.0±17.6)、(77.5±17.4)、(82.2±15.5)、(84.3±16.1)和(80.3±19.6)μg·g-1;7个日龄FC水平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胎粪FC水平剖宫产儿显著低于自然分娩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 P=0.01),生后2周内不同日龄FC水平与性别、孕龄及出生体重无显著相关性;生后3~14日龄FC水平还与分娩方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生后2周早产儿不同日龄FC水平相近,分娩方式对胎粪FC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成像技术评估危重早产儿气管内插管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并接受气管内插管术的10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定位气管内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超声定位组(50例)和以听诊肺部及胃泡判断气管导管在位的对照组(53例),导管固定后均采用胸部X线评估导管的位置。观察并分析超声组声像图特征,比较组间定位气管导管适宜率、误入食管率、误入主支气管(置管过深)率、脱管(置管过浅)率,评价2种方式定位导管的准确性。  结果  超声组定位导管适宜率(86.0% vs. 54.7%, P=0.001)高于对照组,误入主支气管率(6.0% vs. 20.8%, P=0.029)、脱管率(4.0% vs. 17.0%, P=0.033)低于对照组;以X线定位气管导管位置适宜为金标准,2组定位方式为筛查标准,发现超声组定位灵敏度(91.1% vs. 88.9%)、特异度(80.0% vs. 11.8%)、约登指数(71.1% vs. 6.5%)及Kappa一致性系数(0.561 vs. 0.00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超声成像技术评估气管导管定位实时、有效,可准确判断导管位置及深度,减少放射性暴露累积,值得在危重早产儿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