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评价不同骨型人群中的髁突不对称性。方法 收集拍摄CBCT的个体共110名,年龄18~30岁。对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参考系并三维定点。所有个体按照不同骨型进行分组,组Ⅰ(Cl Ⅰ)为骨性Ⅰ类(0°≤ANB≤5°),组Ⅱ(Cl Ⅱ)为骨性Ⅱ类(ANB>5°),组Ⅲ(Cl Ⅲ)为骨性Ⅲ类(ANB<0°),每组按性别进一步分组。输出定点坐标,计算髁突(Co-Sig)的不对称情况,同时分析下颌支(Go-Sig)以及髁突-下颌支(Co-Go)的对称性。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Ⅱ和组Ⅲ间的髁突-下颌支不对称性(Co-Go R-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在三维上主要体现在y坐标(P<0.05);组Ⅰ和组Ⅲ以及组Ⅱ和组Ⅲ间的下颌支不对称性(Go-Sig R-L)也受不同骨型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在三维上同样体现在y坐标(P<0.05)。左右侧髁突、下颌支以及髁突-下颌支在部分人群中体现出性别差异及偏侧性差异(P<0.05),且这种偏侧性均表现为右侧优势。颏下点(Me)的z坐标在不同骨型人群中的差异较大(P<0.05),而x和y坐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髁突-下颌支以及下颌支的不对称性与不同人群的骨型相关,差异主要来源于高度。骨性Ⅲ类和Ⅱ类人群分别表现为下颌骨前突和下颌骨后缩。颏部偏斜与髁突不对称性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资料分析颜面不对称患者颌骨的三维形态特征以及其颜面部不对称的发生部位。方法对20例标准组及41例错畸形患者分别使用CBCT采集颅面部数据,使用Dol-phin11.0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选择上下颌骨的部分标记点进行不对称系数的测量。结果上颌骨不对称发生率为20.0%,下颌支不对称发生率为50.0%,下颌体不对称发生率为30.0%。安氏Ⅲ类组上颌骨不对称发生率为38.1%,下颌支不对称发生率为47.6%,下颌体不对称发生率为61.9%。安氏Ⅱ类组不对称发生率为20.0%,下颌支不对称发生率为50.0%,下颌体不对称发生率为35.0%。安氏Ⅲ类组中2例(9.5%)患者仅发生上颌不对称。结论颜面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形态异常,上颌骨不对称通常伴随着下颌骨的不对称,安氏Ⅲ类患者颜面部不对称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3.
破骨细胞在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中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慧  穆锦全  徐芸  陈文静 《口腔医学》2008,28(3):148-150
目的初步研究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中破骨细胞和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的变化和规律,探讨破骨细胞在正畸导致的炎性牙根吸收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模型,免疫组化检测OPG的表达,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变化。结果实验第1天,OPG表达量下降,第3天以后逐渐恢复至生理水平。实验第1天起,TRAP染色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实验第7、10、14天,TRAP染色阳性数量已逐渐恢复至生理水平。结论施力终止后,大鼠牙根即停止吸收,并于1~3d后开始牙根修复,OPG的量与此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磨牙症是人在非生理功能(睡眠)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的收缩,上下牙彼此磨动或紧咬,发出响声的现象。由于牙齿磨动时常伴有“咯吱咯吱”的声音,通常也叫“咬牙”。因它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又叫“夜磨牙”。  相似文献   
5.
吕陶红  穆超  穆锦全 《口腔医学研究》2013,(12):1185-1187,1190
干细胞的发现是人类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器官修复和组织再生提供了希望。通常干细胞(stemcells)具有3种重要特性:克隆生长、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根据分化能力不同,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cells)、亚全能干细胞(pluripotentcells)和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cells);根据发育阶段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和成体干细胞(adultstemcells,ASC)。ESC可分化为人体任何一种组织或器官并发育成一完整个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旋转式和往复式两种刷洗方式对E-max热压铸瓷、Ceramage聚合瓷、纳米树脂这三种美容修复材料所造成的影响。方法:制备E-max热压铸瓷、Ceramage聚合瓷、纳米树脂试件各12片,按照不同的刷洗方式分成两组,在室温下用自制的电动牙刷刷洗装置,以牙膏浆为磨损介质,对三组试样分别进行刷洗,每个试样刷洗时间为194.6min,刷洗力度为200N,刷洗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实验前后三种试件的重量损失、粗糙度变化值和色彩改变值。结果:两种方式刷洗时,树脂组和聚合瓷组重量均有损失,热压铸瓷组重量无变化,其中树脂组>聚合瓷组(P<0.05);其中纳米树脂重量损失为旋转组>往复式组(P<0.05)。粗糙度值的变化,旋转式刷洗聚合瓷组和树脂组无明显变化,E-max组粗糙度值增加(P<0.05),往复式刷洗造成三组材料的粗糙度值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热压铸瓷组最大,树脂与聚合瓷的变化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实验前后树脂组的色差值最大,Ceramage聚合瓷其次,E-max无明显变化;树脂组与铸瓷组之间的色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种刷洗方式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电动刷洗会造成树脂材料和聚合瓷的重量损失和颜色改变,引起热压铸瓷的表面粗糙度值的增加。旋转式刷洗对树脂材料的磨损要大于往复式刷洗,往复式刷洗造成三种材料的粗糙度值均增加,两种方式对材料颜色变化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徐芸  冯慧  穆锦全  陈文静 《口腔医学》2008,28(5):266-267
目的观察氟化泡沫在酸性环境下抑制牙釉质脱矿的作用。方法样本制备后,实验组样本用氟化泡沫处理,对照组藻酸盐印模封闭处理。显微硬度计分别测定人工龋蚀前后样本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甲基麝香草酚蓝法测定样本酸蚀钙溶出量。结果实验组钙溶出量和釉质显微硬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氟化泡沫能抑制酸性环境下的牙釉质脱矿,能防止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釉质脱矿。  相似文献   
8.
秦天牧  徐芸  穆锦全  冯慧  陈文静 《口腔医学》2008,28(11):574-576
目的研究分牙橡皮圈是否会引起健康第一恒磨牙牙髓病变。方法使用数字式全自动无痛牙髓活力测试仪对30例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应用分牙橡皮圈分牙前及分牙后2 h、1 d、3 d、5 d和取出分牙圈后的牙髓电活力测试,并对受力前后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120颗受检健康第一恒磨牙分牙后第1天90.0%表现为敏感,分牙后第3天敏感率为68.3%,此后逐渐降低。分牙后第1天第二恒磨牙已萌出的第一恒磨牙敏感率为93.5%,而第二恒磨牙未萌出的敏感率为61.5%。结论临床使用的分牙圈不会导致第一恒磨牙牙髓病变,但可使牙髓处于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表面处理对纤维桩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及各自的粘结面超微结构。方法 20根纤维桩分为4组(n=5):表面无处理组(A)、椅旁硅烷化处理组(B)、厂家预处理组(C)、厂家预处理+椅旁硅烷化处理组(D)。分别用树脂核材料置于纤维桩周围制成圆柱形标准试件,包埋,切割成1 mm薄片。每根纤维桩可获得10个薄片。每组5个薄片用于电镜观察纤维桩与树脂核材料粘结界面的超微结构;45个薄片在万能实验机上进行微推出实验,记录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的剪切粘结强度依次为(13.46±1.78)、(18.39±1.60)、(24.54±1.34)、(24.39±1.65)MPa。表面处理组均高于A组,C组高于B组,D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电镜观察各组纤维桩与树脂核材料粘结界面结合良好。C组和D组的纤维桩粘结界面可见微机械固位结构。结论纤维桩表面由厂家预处理有效提高了纤维桩剪切粘结强度,表面预处理形成的微机械固位和化学粘结固位是增强纤维桩粘结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正畸分牙模型,观察牙髓组织中P物质(SP)的表达,探讨正畸分牙过程中疼痛的分子机制。方法:0.03 mm结扎丝结扎于右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之间,模拟铜丝分牙。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分牙后6、12 h、1、3和7天大鼠牙髓组织中SP进行检测,观察P物质的时空分布。结果:SP阳性反应产物呈条索状分布于冠根髓。在实验6、12 h组表达增强,1天后达到高峰,7天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正畸分牙过程中牙髓组织SP的表达先急剧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提示SP可能在正畸分牙致疼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