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62篇
  2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Klebsiella pneumoniae bloodstream infection, KPBSI)临床特征及肺炎克雷伯 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儿童KPBSI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 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KPBSI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10例患儿,64例(58.2%)为院内感染,72例 (65.5%)有基础疾病,以血液系统肿瘤最多见。110例患儿PRISM Ⅲ评分为16.0(7.0~20.8),其中74例(67.3%)发生脓毒症,15例 (13.6%)发生脓毒性休克,18例(16.4%)发生呼吸衰竭,15例(13.6%)需有创机械通气,院内死亡共13例(11.8%)。KP菌株对阿米卡 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9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58.3%、60.9%和70.9%,对头孢哌 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59.5%和82.7%。检出ESBLs+菌株39株(39/86,45.3%),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 伯菌(CRKP)菌株10株(10/110,9.1%),ESBLs+KP菌株和CRKP在各年龄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儿童KPBSI多见于有基 础疾病的患儿,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呼吸衰竭发生率高;KP菌株对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可经验性治 疗轻症KPBSI患儿。  相似文献   
2.
周凌  程杰 《中医药导报》2020,26(12):81-84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郑氏三号熏洗药治疗慢性跖筋膜炎合并功能性腓肠肌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慢性跖筋膜炎合并功能性腓肠肌挛缩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每日进行常规的跖筋膜牵张训练及跟腱牵张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电针联合郑氏三号熏洗药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量表(AOFAS-AHS)评分。结果:治疗后2、4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周两组患者AOFAS-AH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郑氏三号熏洗药治疗慢性跖筋膜炎合并功能性腓肠肌挛缩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牵张训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初步研究热休克蛋白47(HSP47)重组质粒pTraeer—CMV—HSP47局部注射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口愈合的影响,探讨以HSP47质粒为摹础的基因治疗促进糖尿病皮肤创口愈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制备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皮肤创口愈合模型,创缘皮下局部注射HSP47重组质粒,观察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创口愈合过程中HSP47和collagen Ⅰ的表达变化。结果:在糖尿病大鼠皮肤刨缘连续两次注射质粒后第3、6、9天.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HSP47重组质粒组比对照组能显著增加创口中的HSP47和collagenⅠ的表达。结论:在糖尿病大鼠皮肤创口周围注射质粒pTracer—CMV—HSP47,能明显增强HSP47和coilagenⅠ的表达,有助于改善创口愈合,HSP47可能是促进糖尿病皮肤创口愈合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脑机接口技术(BCI)可为人脑和外界建立一种全新的直接的交互方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脑电采集设备作为脑机接口采集信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其技术的关键和基础,已得到广泛关注。近年脑机接口研究呈爆炸式增长,各种脑电采集技术与应用不断涌现。未来,脑电采集设备在科学、医疗、军事、生活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理清目前脑电采集设备硬件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从基本组成结构、性能优化电路以及现有产品等方面进行剖析。归纳脑电采集设备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分类并讨论脑电采集设备性能优化方法;对比现有的主流产品的关键指标,探讨它们的功能特性;分析现有脑电采集设备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90.0%vs.66.7%),且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玉米须总皂苷(Saponin Extracted from Zea Mays L,ZMLS)对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以为临床中本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型糖尿病组以及玉米须总皂苷观察组,每组20只,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后,玉米须总皂苷观察组给予玉米须总皂苷4 mg/(kg·d)灌胃治疗,正常组和2型糖尿病组给生理盐水灌胃比较,治疗4周和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HE染色检测肝脏脂肪蓄积特点,试剂盒检测血脂和抗氧化指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TNF-α和IL-6表达特点。结果:HE染色可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脂肪空泡,提示2型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肝脏脂肪代谢异常,玉米须总皂苷治疗后,其脂肪空泡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血脂TG、氧化因子MDA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血脂HDL-C和抗氧化指标SOD明显下降(P0.05),玉米须总皂苷治疗4周后,TG和MDA明显下降(P0.05),HDL-C和SOD明显升高(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改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可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和IL-6表达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有一定降低,但改善并不明显,治疗8周后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玉米须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调节TNF-α和IL-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颈部较为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疾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7年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确诊为口腔颌面颈部CD的患者,分析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结果本文共收集了6例口腔颌面颈部CD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单个渐大无痛性肿物;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CD (hyaline-vascular CD,HVCD);随访2个月至9年余,均无肿物复发。结论口腔颌面颈部Castleman病较为罕见,确诊依赖病理,临床上以单中心型CD(unicentric CD,UCD)多见,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1987年测定了呼和浩特市家蝇对溴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的抗药性,溴氰菊酯的LD50为0.0002μg,/♀蝇,属敏感水平,二氯苯醚菊酯的LD50为0.0112~0.0137μg/♀蝇,呈中抗水平,1981年开始使用以该药为主的“灭害灵”灭蟑螂和灭蝇,时间长,用量大,范围广,操作不当,可能是该药抗性上升快的主要因素。比较了1987、1984和1981年家蝇对敌百虫、敌敌畏和丙体666的抗性发展水平其中敌百虫和敌敌畏1987年LD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单侧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为下一步建立下颌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锥形束CT检查,上颌骨定点匹配重叠后定量分析术前与术后下颌骨形态、髁突位置的变化。结果:单侧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健侧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骨缺损不累及髁突的患者,重建术后患侧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骨缺损累及髁突的患者,重建术后患侧下颌骨的形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髁突位置表现为向外向下移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侧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术可以健侧下颌骨作为匹配区域分析患侧下颌骨形态及位置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下颌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