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芬太尼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2~0.6μg/(kg·h)持续泵入。咪达唑仑组采用0.08~0.10 mg/(kg·h)咪达唑仑持续泵入。采用Ramsay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镇静效果进行分级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镇静期间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及其他不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镇静满意率为97.33%,咪达唑仑组镇静满意率为96.00%,两组镇静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平均动脉压下降、SpO2下降及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镇静效果满意,可以达到理想镇静时间及易唤醒时间短,谵妄发生率低,可减少芬太尼用量,而且对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与阴性脓毒症休克患者间临床特征差异,为临床更好地诊治脓毒症休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3年1月在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脓毒症休克患者649例,根据血培养标本的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358例)和血培养阴性组(291例),比较两组间血液学指标、APACHEⅡ评分、感染部位、并发症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病死率;将脓毒症休克存活患者进一步分成阳性存活组与阴性存活组,比较两组间容量管理情况。结果血培养阳性与阴性脓毒症休克患者间APACHEⅡ评分及感染部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长,ARDS及心脏等脏器损害的发生率高,住院病死率高(P<0.05);阳性组存活患者6、12、24、48h任一时间点的液体正平衡量均较阴性组存活患者少(P<0.05),但7天总液体平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培养阳性与阴性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容量管理上,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平衡量较阴性脓毒症休克患者少。  相似文献   
3.
全麻术后麻醉苏醒延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利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91-91,14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麻醉苏醒延迟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苏醒延时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出现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36例患者资料,对患者的苏醒延迟及其相关可能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均表明,药物过量、呼吸衰竭、代谢紊乱和术前睡眠不足均为导致麻醉延时的危险因素,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要增强防范意识,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避免或减少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卡前列甲酯用于宫腔镜检查前扩张宫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用于宫腔镜检查前扩张宫颈的效果.方法:212例宫腔镜检查前20分钟阴道前壁下1/3放置卡前列甲酯0.5 mg的患者为用药组,40例同期常规型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扩宫情况及观察组用药前后宫颈扩张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用药后能放入扩张棒的型号及尺寸明显增大(P<0.001),扩宫时间缩短(P<0.05),患者疼痛减轻(P<0.05),用药后血压无变化(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是一种宫腔镜检查前扩张宫颈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降钙素原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脓毒症患者137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63例)和非急性。肾损伤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肾功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根据AKIN推荐的急性肾损伤分期将急性肾损伤组患者分成3组,比较组间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降钙素原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间血常规、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组血降钙素原水平较不合并急性肾损伤组明显升高(P〈0.05);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C反应蛋白则与急性肾损伤的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PCT〉12.48ng/ml,对于预测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敏感度84.7%,特异性90.4%,曲线下面积为0.911。结论血降钙素原可作为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早期预警指标,在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连续发生麻醉医疗安全事件,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究其原因为医疗安全意识不强;规章制度落实不够;技术不够熟练;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不严。因此系统科学的方法在麻醉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序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8例AECOPD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力支持通气(PSV)组15例和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组13例,达到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后拔管,PSV组予无创通气(NIV)-PSV模式,NAVA组予NIV-NAVA模式进行无创序贯治疗,监测两组患者达到PIC窗时间、血气分析、无创序贯时间、48h再插管率、ICU入住时间。结果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血气等指标明显改善。NAVA组达到PIC窗的时间较PSV组更短(P<0.05)。NIV-NAVA组与NIV-PSV组比较,无创序贯时间缩短(P<0.05),ICU入住时间减少(P<0.05)。NIV-NAVA组48h再插管率低于NIV-PS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PSV,NAVA能够更早到达PIC窗,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NAVA序贯治疗较PSV能够缩短无创序贯时间以及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提高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能否减少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共259例,根据术后MAP控制水平分为五组:61~65 mmHg组、66~70 mmHg组、71~75 mmHg、76~80 mmHg、≥81 mmHg组,回顾性比较不同术后MAP组的术后6 h乳酸清除率、AKI发生率、住ICU时间、28 d死亡率。结果五组间术后6 h乳酸清除率及住ICU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3.52、-46.36,P均<0.05)。通过LSD法比较得出,MAP维持在71~75 mmHg较其他四组患者的术后6 h乳酸清除率高(t分别=1.21、2.04、1.05、1.70,P均<0.05),住ICU时间短(t分别=1.85、1.56、1.07、1.13,P均<0.05);五组患者间术后AKI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53,2.45,P均>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提高MAP并不能减少AKI的发生;术后MAP维持在71~75 mmHg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6 h乳酸清除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二次剖宫产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二次剖宫产术分别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对痛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和Bmmage评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1组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平面时间、T10维持时间上明显优于观察2组;在术中不良反应等方面观察1组多于观察2组(P〈0.01),但能迅速改善,恢复正常。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起效快、后遗症少、麻醉平面满意,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持续性血液净化(CVVH)联合血液灌流(H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单核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CVVH联合HP,每日血液灌流一次;对照组采用CVVH。治疗时间均为3 d。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L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3 d的内毒素(LP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浓度。分离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后予LPS刺激,运用ELLSA方法检测其分泌TNF-α和IL-6的浓度。同时分析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 d后LPS及TNF-α、IL-1β、IL-6浓度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44、0.98、1.02、1.24;0.53、0.83、1.25、1.11,P均>0.05),单核细胞分泌TNF-α和IL-6功能均无改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26、-0.92、-1.32、-0.91,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3 d后两组患者LPS及TNF-α、IL-1β、IL-6浓度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8、4.74、2.58、2.42;2.43、4.01、2.47、2.43,P均<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7、2.59、2.40、3.13,P<0.05);两组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功能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5、2.72、2.45、-2.91,P均<0.05);治疗后3 d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2、2.62,P均<0.05)。治疗组患者MODS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08、4.59,P均<0.05)。结论CVVH联合HP和单纯CVVH均能有效清除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浆中LPS及TNF-α、IL-1β、IL-6,改善单核细胞的分泌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但CVVH联合HP在降低血浆中炎性介质浓度、LPS浓度,改善单核细胞分泌功能及提高患者28 d存活率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