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2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521篇
内科学   33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1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41篇
综合类   1149篇
预防医学   604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445篇
  2篇
中国医学   429篇
肿瘤学   1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 D)对2型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Vehicle组)和治疗组(Vit D组)。Vehicle组及Vit D组建立DKD大鼠模型,饲以高脂高糖饲料并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模成功后,Vehicle组及Vit D组给予0.03μg/(kg·d)骨化三醇(溶于0.05 ml花生油)灌胃8周,Vehicle组给予等量花生油灌胃,Control组不做任何处理。8周时测定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处死大鼠并留取肾脏。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及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钙黏蛋白(E-cadherin)、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af6、p-TAK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Vehicle组大鼠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TGF-β1、α-SMA、Traf6、p-TAK1蛋白显著增加,E-cadherin蛋白显著减少(均P<0.05),与Vehicle组相比,Vit D组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TGF-β1、α-SMA、Traf6、p-TAK1蛋白显著减少,E-cadherin蛋白显著增多(均P<0.05)。结论:Vit D能够明显改善大鼠DKD损伤,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及肾小管EMT的发生,从而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IF),可能通过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发挥对DKD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对上皮性卵巢癌患病风险的评估价值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关联性,为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确诊的135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n=66)、上皮性卵巢癌组(n=58)和非上皮性卵巢癌组(n=11)。根据各组患者术前检测的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计算其ROMA值,根据各组患者HE4、CA125和ROMA临界值计算HE4、CA125和ROMA阳性率,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HE4、CA125和ROMA阳性率与患者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评价其对卵巢肿瘤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和ROMA值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及非上皮性卵巢癌组(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HE4、CA125和ROMA阳性率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并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与HE4和CA125阳性率比较,卵巢良性肿瘤患者ROMA阳性率最低,在各期上皮性卵巢癌中ROMA阳性率均高于CA125阳性率。ROMA在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组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绝经前卵巢肿瘤患者组(P<0.05),而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在绝经前及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中,ROMA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最高,CA125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最低。结论:ROMA对上皮性卵巢癌风险的诊断价值高于CA125或HE4,对绝经后患者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可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为E级。根据伤椎是否置钉,将之分为A组(伤椎置钉组)、B组(跨伤椎置钉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前、术后和术后1年的各项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9.5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获显著改善,但术后和随访1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的伤椎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时,A组的伤椎高度和Cobb角丢失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钉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经伤椎置钉更有利于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和防止后凸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BCB1基因多态性的6个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法(LDR)分析292例MDD患者(MDD组)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08名健康对照者(NC组) ABCB1基因6个多态性位点(rs1045642、rs2032583、rs2032582、rs2235040、rs1128503、rs223501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与MDD发病的关系。结果:两组间6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DD组rs2032582及rs1128503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C组(P均0. 05); rs1045642-rs2032582构成单体型TG频率NC组显著高于MDD组(χ~2=9. 72,P 0. 05)。结论:ABCB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2032582、rs1128503以及rs2032582-rs1045642的TG单体型可能与MDD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正常人群样本、宫颈癌样本的检测,评估市售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学高危型HPV分型检测试剂临床应用性能。 方法 分别采用两种荧光PCR检测试剂(A试剂与B试剂)对1 000例的体检样本、48例宫颈鳞癌样本和18例宫颈腺癌样本进行HPV DNA检测并对比其结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性能。 结果 A试剂与B试剂检测体检样本阳性率分别为18.5%和16.5%。14种HPV型别阳性一致性百分比为97.57%,阴性一致性百分比为98.78%,总一致性百分比为98.58%。 A试剂与B试剂检测48例宫颈鳞癌样本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5.83%,其中HPV16型(66.7%)、58型(14.6%)、18型(10.4%)所占比例较高。18例宫颈腺癌样本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77.78%,HPV16型(50%)、18型(27.7%)和51型(11.1%)所占比例较高。通过比较发现A试剂在宫颈鳞癌和腺癌样本中的阳性检出率较B试剂高。 结论 通过检测对比,两种试剂一致性较好,而A试剂检测下限更低,检测性能更好,更适用于人群宫颈病变的早期检测与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评估与预防两方面进行总结。量化评估技术包括超声检测、皮肤水分含量测试、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及皮肤热成像检测4项;预防措施包括采用多种评估工具综合应用以提高评估准确性,预防性使用减压工具及辅助治疗等减少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以期为临床护理早发现、早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渗漉法是将经过处理的药材粉末置于渗漉器中,不断加入溶剂,并收集渗漉液的一种中药常用提取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适用药材范围广,能有效提取热不稳定成分或组分等优点,但也存在溶剂消耗量大,提取耗时长,后续浓缩工艺能耗大等不足。该文主要综述了中药渗漉常见设备类型、工艺影响因素、参数优化方法以及过程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文献后认为粉末粒度、溶剂组成、浸渍时间、渗漉流速、溶剂用量是渗漉工艺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在渗漉工艺在线监测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较多,偏最小二乘法是常用的定量建模方法。笔者认为借鉴"质量源于设计"理念进行工艺控制,深入探究渗漉工艺机制并研发工艺控制方法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所以应该深入探索过程建模技术,完善过程优化技术,研发过程监测技术。构建渗漉过程模型时可考虑借鉴柱色谱工艺的机制模型和经验模型。优化渗漉工艺参数时应考虑药材品质变化的影响,也需要研发更加简便易用的方法以监测渗漉过程状态和渗漉液关键性质。  相似文献   
9.
正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当前,国内外学界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指征界定、风险评估以及治疗方法选择等问题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血管瘤专业委员会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了《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 版)》(以下简称《2019版共识》),旨在规范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高相关专业领域医务人员对肝血管瘤的认识以及诊断与治疗水平[1]。本文从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头颈骨块进行有效固定,进而稳定并支撑骨质疏松的骨折端,已成为当今创伤骨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减少固定失败率,临床上除了提高内固定的设计,应用骨增强材料提高固定的效果是另一个富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因此,本文围绕骨水泥增强材料的研究历史、材料特点、目前其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对骨生物增强材料进行内固定的原理、手术技术和应用范围的认识,进而为其临床应用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