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口服低张等渗甘露醇法MSCT小肠造影的正常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0例在我院行MSCTE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消化系统无明显病变,且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心功能衰竭、精神病以及碘过敏。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和370(370mgI/mL)静脉对比剂进行检查,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ed technique,VRT)、曲面重建法(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于胃肠道影像诊断的医师,对正常组病例的肠管充盈直径、肠壁CT值和肠壁厚度进行测量,并对小肠缘系膜动脉血管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正常小肠MSCTE的平均充盈直径为(18.3±3.7)mm,各段肠管之间充盈无差异;正常小肠肠壁平均厚度为(2.3±0.4)mm,各段肠管之间肠壁厚度无差异(P>0.05);正常小肠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分别为(29.1±2.0)Hu、(61.0±2.8)Hu、(79.1±4.7)Hu,同一时相各段肠管之间CT值无差异(P>0.05),而同一组段各期小肠CT值有差异(P<0.05);肠系膜上动脉四级以上分支(小肠缘系膜血管)的显示率为81.7%(49)。结论: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小肠壁结构及肠缘血管,对正常小肠MSCTE表现的探讨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与CD4+、CD8+T淋巴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AF相关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间质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探寻CAF诱导的免疫抑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α?SM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CD4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CD8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经配对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α?SM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D8阳性表达存在正相关(P<0.01),与CD4阳性表达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CAF及上述免疫细胞的异常促进了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可为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联合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mp-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对乳腺癌病灶大小、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及其联合因子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各参数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价其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55例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在乳腺癌病灶大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病灶周围血管数量、管径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高表达组67.86%(19/28)、低表达组14.81%(4/27)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增加、Cyclin D1高表达会增加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OR=1.09、1.41、12.57,P<0.05).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为标准绘制mp-MRI病灶大小、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以及预测模型(模型1: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模型2:病灶最大径+Cyclin D1表达;模型3:病灶最大径+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的ROC曲线,AUC为0.808、0.887、0.772、0.791、0.773、0.751.以Youden指数最大及临床对照作为标准,病灶最大径最佳临界值为28.5 mm,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最佳临界值为5.5 mm,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敏感度91.3%最佳,模型2、3特异度93.7%最佳.结论 病灶大小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增加、Cyclin D1高表达会增加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病灶大小与Cyclin D1高表达联合或三者联合模型可显著提高病变诊断特异度,可用于术前无创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前后血清NSE含量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系单纯疱疹Ⅰ型(HSV-Ⅰ型)病毒感染侵入脑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性疾病.若未经早期诊断治疗,病死率超过70%.本文旨在观察42例HSE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case,NSE)浓度及脑电图的变化,并探讨其与HSE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用于有剖宫产史的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有剖宫产史的孕16.27周要求终止妊娠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应用利凡诺尔75mg羊膜腔内注射,2h后顿服米非司酮l00mg,第2天早上再顿服米非司酮l00mg;对照组55例,利凡诺尔用法用量相同观察组,不加用米非司酮,观察两组对象产程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引产成功率、胎盘胎膜剥离情况、产后出血量及产道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产程发动早,胎儿娩出时间短,引产成功率100%,完全流产率高,产后出血量少,产道损伤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用于有剖宫产史的中期妊娠引产,具有临床效果显著、方法简单安全、缩短产程,减轻疼痛,损伤少,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憩室的MRI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表现,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65例MRI或MRCP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病例,其中经内镜、消化道造影、胆管造影证实54例,总结憩室的发生部位、大小和信号特征,以及胆管和胰腺伴发征象。结果 54例十二指肠憩室共发现憩室58个。憩室最大径为(17.4±8.3)mm(5~36mm)。5个(8.6%)憩室内含气未见液性成分,30个(51.7%)憩室内含气液平面,23个(39.7%)憩室内为纯液体未见气体成分。49例乳头旁憩室中合并有胆总管扩张39例(79.6%),合并胆总管结石23例(46.9%),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或因胆囊病变行胆囊切除手术共38例(77.6%),伴发急性胰腺炎4例(8.2%)。伴发胆管疾病的憩室最大径与无伴发病变的憩室最大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和MRCP对十二指肠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边缘叶脑炎(LE)的临床及EEG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表现有NCSE的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为急性起病,5例为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CPSE)7例,轻微发作癫痫持续状态(SSE)1例,简单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SPSE)1例。9例患者均有精神症状、记忆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肺癌1例。头颅MRI显示脑实质急性炎症,主要集中于边缘系统,呈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信号异常改变,T_1WI为略低信号,T_2WI及Flair呈高信号。EEG表现为θ波背景6例,均可见δ波,其中棘慢波或尖慢波4例;α波背景2例,均可见δ波,表现为δ波背景1例。视频脑电图(VEEG)示1例SSE患者呈持续的痫性放电,在病侧蝶骨电极更显著,但无运动性癫痫发作。1例SPSE患者在皮质和颞近中央区有不同频率的局灶性棘波或棘慢综合波持续发放。7例CPSE患者呈颞区为主的各种形式癫痫性电活动广泛持续发放或反复阵发性出现,如节律性的棘波、尖波、δ或/和θ节律,可向邻近区域或对侧半球扩散,或左右交替;在无凝视反应或刻板自动症时呈现扩散至双侧半球的高波幅棘慢综合波或δ节律爆发。结论表现有NCSE的LE的临床和EEG有特征性改变,EEG和VEEG是LE是否存在NCSE的主要诊断依据。左右半球边缘叶病变出现的精神症状并不相同。各型LE对治疗反应不一,非副肿瘤性LE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Thin-MIP不同重组方式对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分级数和血管连续的显示能力,优化肠系膜血管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图像后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肠系膜血管MSCTA检查正常的患者60例,原始图像进行3种Thin-MIP方式重组,两位经培训的中高级医师独立观察,统计4种重组模式显示空肠?回肠?回结肠和中结肠动脉的分支分级数和血管连续显示能力,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空回肠动脉9~13支,平均10.2支,回结肠动脉1支,中结肠动脉1支?回结肠动脉显示3级及以上分支联合冠状位较单一冠状位Thin-MIP有优势(P < 0.05),但连续性显示无统计学差异;联合冠状位显示中结肠动脉?空回肠动脉的分级数及连续性较单一冠状位Thin-MIP有优势(P < 0.05)?结论:常规冠状位联合斜冠状位Thin-MIP能够完整显示回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和空回肠动脉及其分支,为小肠病变定位及定性诊断提供依据,可作为后处理常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例乳腺结核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病变分别位于左乳外上、右乳内上、左乳内上象限。乳腺腺体呈不规则片状致密影,1例肿块影明显,1例仅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1例病变短期随访肿块明显,其中2例病变在胸部CT平扫+增强显示病灶环形强化,中央始终呈低密度。结论:乳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各个时期表现不同,结合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根据病灶的强化特征,从而明确病灶性质,MSCT的各向同性,能从多角度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诊断乳腺结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第二眼超声在乳腺MRI不同内部强化类型非肿块强化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乳腺MRI表现为非肿块强化患者49例,随后进行第二眼超声评估,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MRI和第二眼超声诊断非肿块强化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非肿块强化病灶49例中病理诊断良性23例,恶性26例。MRI检测到的NME内部强化类型为均匀强化11例,不均质强化8例,集簇状强化10例,簇环状强化20例,诊断敏感性MRI高于第二眼超声(92% vs80.7%),诊断特异性第二眼超声高于MRI(82.6%vs54.1%),内部均匀、不均质、集簇状非肿块强化病灶第二眼超声诊断准确性与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第二眼超声诊断准确性高于MRI,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第二眼超声对乳腺MRI非肿块强化良恶性病变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对内部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的诊断效能优于MRI,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