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s)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经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证实有CMBs的患者56例。根据SWI上CMBs的病灶数,分为1级组9例,2级组28例,3级组19例。收集各组患者病史、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结果及头部MRI,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微出血严重程度随着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而降低,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而增高,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而增高,随着深部白质高信号Fazekas’s分级的增高而增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脑微出血严重程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r=-0.443,P=0.001);与尿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深部白质高信号Fazekas’s分级呈正相关(r=0.325,P=0.015;r=0.491,P=0.001;r=0.334,P=0.009)。结论甘油三酯、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深部白质高信号Fazekas’s分级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CMBs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82岁,因右下肢乏力1年,加重伴行走不稳3个月于2011年7月收住我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乏力,行走时拖步,行头颅MR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按脑缺血治疗后自觉症状似有改善。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神经保护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帕金森病神经保护研究方面文献的复习,重点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铁螯合剂等抗氧化剂,兴奋性氨基酸抑制剂、抑制炎性反应物质、神经营养因子、免疫抑制剂、雌激素、基因治疗及细胞移植和脑深部电刺激等对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配合泼尼松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两组各4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泼尼松治疗和加用ILIB进行综合治疗,两周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ILIB治疗组治愈率22%,有效率87%;常规治疗组治愈率13%,有效率67%(P<0.05)。结论加用ILIB配合泼尼松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常规的激素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通过收集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万方等数据库1994-2014年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关于神经梅毒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纳入133篇,1208例病人(不包含本文3例),男971例(80.38%),女237例(19.62%),男女比例4:1;年龄15~80岁,60岁以上126例(10.43%).有冶游史(包括配偶)634例(52.48%),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16例(1.32%),误诊635例(52.57%).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型80例(6.62%),脑(脊)膜型149例(12.33%),脑(脊)膜血管型389例(32.20%),麻痹性痴呆457例(37.83%),脊髓痨94例(7.78%),树胶样肿16例(1.32%),混合型22例(1.82%),特殊类型(腓总神经梅毒)1例(0.08%).结论 :神经梅毒多发于青中年男性,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诊断主要靠血清学、脑脊液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等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To examine the ability of intrastriatal gene transfer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 mediated by adenoviral vector to rescue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a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PD), we constructed recombinant replication-deficent adenoviral vectors carrying the gene of VEGF165 (Ad-VEGF), and injected Ad-VEGF (or Ad-LacZ and PBS as controls) into the striatum of rats 7 days after the lesion by 6-hydroxydopamine. The rat rotational behavior analysis and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change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s receiving Ad-VEGF injection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apomorphine-induced rotational behavior and a significant preservation of TH-positive neurons and fibers compared with control animal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trastriatal gene transfer by Ad-VEGF may rescue the dopaminergic neurons from degeneration in a rat model of PD.  相似文献   
7.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 chronic progressivegerontic diseas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generation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substantia nigra. Efforhas been made to find effective treatment to arrest oslow down the degeneration of dopaminergic neuronsOnce regarded as an 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recenyears, was unexpectedly found to be a critical player inneurodegeneration, and have direct neurotrophic andneuroprotec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 10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灯盏花素治疗 ,测定其治疗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浓度及脑血流量变化。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甘油三脂、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浓度均值有明显降低 (P<0 .0 1) ,脑血流量明显升高 ,具有显著差异性 ,同时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亦有明显改善。结论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贝耳(Bell)麻痹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最常见类型,发病率在400/10万以上,对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扩管、理疗等综合措施,但仍有30%以上的患者预后不良而遗留面肌瘫痪。随着近年对贝耳麻痹病因学研究的深入,病毒感染学说已基本得到确立.我们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性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和脑脊液及神经影像学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种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脑脊液及脑 CT或 MRI改变。结果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亚急性起病 ,进展性头痛 ,轻—中度发热 ,视乳头水肿伴有出血 ,脑脊液压力高 ,蛋白升高多在 0 .5~ 1g/ L之间 ,而葡萄糖含量明显下降 ;结核性脑膜炎多以急性起病 (71.43% ) ,夜间头痛为主 ,发热在 38.5℃以上 ,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伴氯化物的降低。两种脑膜炎脑脊液白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 ;神经影像学改变各有不同。结论 :根据起病形式 ,临床特征 ,结合脑脊液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对两种脑膜炎进行鉴别 ,确诊有待于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