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肾强骨丸对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势(切除大鼠卵巢)+注 射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灌胃+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方法联合制备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 后给予温肾强骨丸连续灌胃8 周。给药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肛温的变化;检测大鼠脾、 肾、子宫等脏器指数;检测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检测血清中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P)、大鼠尿Ⅰ型 胶原交联N 末端肽(U-NTX)、骨碱性磷酸酶(BALP)、雌二醇(E2)、尿型胶原交联C 末端肽(U-CTX)、骨钙蛋 白(BGP)等骨转化指标;观察并分析椎体HE 染色结果。结果温肾强骨丸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一般状态,增 加饮食量,升高体质量、肛温,明显缓解畏寒、便溏等脾肾阳虚症状;增加模型组大鼠股骨、脊柱骨密度 (P<0.05),增强股骨骨生物力学(P<0.05);增高血清BALP、E2 水平(P<0.05),降低血清BGP、TRAP、 U-NTX、U-CTX 水平(P<0.05);增加皮质骨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面积、骨小梁体积(P< 0.05)。结论温肾强骨丸可明显改善大鼠脾肾阳虚症状,增加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升高血清BALP、E2 水平,降低血清BGP、TRAP、U-NTX、U-CTX 水平,增加皮质骨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面 积、骨小梁体积,从而治疗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3.
骨骼和骨骼肌通过多种渠道相互串扰,共同组成机体最大的生物运动组织——肌肉骨骼系统。鸢尾素是一种由运动介导的激素样肌因子,具有同时调节肌再生和骨稳态的双重功能。基于“筋骨并重”及“异病同治”理论,从中西医两个维度出发,深入探析鸢尾素对肌肉及骨骼衰减病变的双重治疗作用,以期为肌骨共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新导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理想的大鼠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造模方法,为温肾壮骨,通络止痛方药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 采用联合法制备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后,选取大鼠尿 D-木糖排泄率、血清骨形成与骨吸收标志物、骨密度与骨生物力学、脏器指数、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指标将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组的所有研究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造模大鼠表现与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相符。结论 该造模方法能成功制备出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模型,且该造模方法更接近人类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导航在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本院接受脊柱畸形矫形术患者47例,其中天玑导航组19例、徒手置钉组28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平均每钉置钉时间、手术时间、辐射剂量,根据术后椎体CT扫描,参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标准评价螺钉置入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患病率明显上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意义重大[1]。温肾强骨汤是全国名老中医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POP的经验处方,由淫羊藿、杜仲、党参、白术、骨碎补、续断、枸杞子和丹参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补脾肾、健骨强筋、活血止痛之功效。本研究以72例脾肾阳虚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温肾强骨汤治疗POP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对中药调节TGF-β表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为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及治疗思路,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同属肌-骨单元病变范畴的肌少症、骨质疏松症以及肌少-骨质疏松症严重损害着人体衰老过程中的肌骨系统稳态。近年来,学者们应用各种新兴技术对肌骨衰减疾病展开了多学科、多层面、多维度的研究,逐渐认识到该疾病涉及复杂的生化和机械串扰,肠道微生态也因其深刻影响肌骨健康而引起了人们对这种串扰的极大兴趣,并越来越受重视。鉴于此,本文以肠道微生态与肌骨衰减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切入点,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深刻探析这种联系背后的作用机制和调节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挖掘出针对肌骨衰减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为肌骨亚单位视阈下的疾病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而肌少症是以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基于二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密切相关性,逐渐衍生出“肌少-骨质疏松症”这一概念,以描述肌肉与骨骼同时发生衰减的现象。信号通路作为肌肉与骨骼之间重要的信号传递途径,如发生异常,则会导致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因此,本文就Hedgehog、Hippo、mTOR和MAPK等成骨与成肌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肌少-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老年性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骨折患者常有骨性疼痛、椎体高度下降、脊柱后凸畸形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及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是治疗OVCF的常用术式,在恢复椎体高度、预防后凸畸形、减轻疼痛症状等方面优势突出。但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存在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可能性,在影响手术质量的同时,对患者术后康复、生活质量、经济负担均有较大影响。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与骨质疏松进程、初始骨折部位及数量等自身客观因素相关,也与术后椎体高度的过度恢复、骨水泥渗漏、骨水泥过度填充等手术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危险因素及原因文献报道,综述经过统计学方法验证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通过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降低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发生率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