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01篇
预防医学   13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55篇
  2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基因(GSK3B)3'端非翻译区(3'-UTR)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535例AD病例及464例正常对照的GSK3B基因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GSK3B基因3'-UTR各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在A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s60393216、rs56728675和rs3732361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其构成的三种单体型的频率在A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K3B基因3'-UTR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D发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身应用更昔洛韦治疗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CMVR患者7例13眼。患者全身用药为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注射液,更昔洛韦 5.0~7.5 mg·kg-1,每天2次静脉滴注;成人每次给予膦甲酸钠3 g,每天3次静脉滴注;同时在局部玻璃体内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前后对比的指标有: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照相情况、视觉诱发电位、眼电图和视网膜电图等检查;检测指标包括CD4+T细胞计数,血液、前房水、玻璃体CMV-DNA病毒载量等。通过检查结果辅助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72±0.83)logMAR,较治疗前(1.14±0.83)logMAR提高(P=0.001),其中1例患者经过全身和局部抗病毒治疗后视力不提高。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前为(13.62±3.04)mmHg(1 kPa=7.5 mmHg),治疗后为(12.77±2.89)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注药后患者眼底病变范围逐渐变小(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视觉诱发电位N2-P2振幅及眼电图光峰电位较治疗前升高(均为P<0.05),视觉诱发电位P2潜伏期和视网膜电图(明适应)a波及b波潜伏期和振幅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例患者治疗前血液中CMV-DNA病毒载量检测为阴性,1例患者2眼经过治疗后眼内液中CMV-DNA病毒载量检测为阴性。治疗前玻璃体CMV-DNA病毒载量均明显高于前房水,而前房水CMV-DNA病毒载量又明显高于血液(均为P<0.05),说明三个部位的CMV-DNA病毒载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玻璃体>前房水>血液。治疗后玻璃体、前房水CMV-DNA病毒载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后血液CMV-DNA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CD4+T 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与眼内液、血液CMV-DNA病毒载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均为P<0.05);治疗过程中,CD4+T细胞计数与眼内液CMV-DNA病毒载量无相关关系(均为P>0.05),与血液CMV-DNA病毒载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玻璃体CMV-DNA病毒载量与前房水CMV-DNA病毒载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20 178.973+0.165X,Y=171 849.77+0.168X,均为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静脉滴注抗病毒药物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小剂量更昔洛韦是治疗AIDS合并CMVR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核丙泊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全身麻醉患儿240例,按麻醉方案差异将患儿均分三组。甲组全麻采用0.1μg/(kg·min)瑞芬太尼+5mg/(kg·h)丙泊酚,乙组全麻采用0.15μg/(kg·min)瑞芬太尼+5mg/(kg·h)丙泊酚,丙组全麻0.2μg/(kg·min)瑞芬太尼+5mg/(kg·h)丙泊酚,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后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患者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使用量甲组最大,丙组最小,瑞芬太尼使用量丙组最大,甲组最小;患儿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甲组>乙组>丙组(P<0.05),丙组患儿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丙组(7.50%)<乙组(17.50%)<甲组(2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具有明显的麻醉效果。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心率、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安全。而0.2μg/(kg·min)复合5mg/(kg·h)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术后恢复较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宋尚燕  王芬  李琨 《糖尿病新世界》2020,(1):146-147,150
目的研究小儿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行为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对该院2018年1—12月在该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儿60例,调查患儿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家庭地址、父母文化程度等,并通过病例调查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表现,化验室相关检查症状等。根据是否发生酮症酸中毒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30例,未发生酮症酸中毒。观察组30例,发生酮症酸中毒。将对照组及观察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酮症酸中毒行为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患儿年龄、户口所在地、家族史、血钠、感染史是影响患儿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因素。结论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控制血糖、饮食控制、预防感染是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6.
周围神经损伤(PNI)是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痹证”“痿证”范畴。本着“评价疗效、探寻规律、阐明机制、指导临床”为研究总体思路,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郭义教授团队与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石田寅夫教授团队合作,围绕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开展了系列研究。明确了电针刺激可促进外周神经再生,早期干预效果更佳,低频电针效果更佳,且对失神经支配所造成的肌肉萎缩也有一定的疗效,肯定了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可改善病变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并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明确了其干预机制。研究为临床更好使用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电针治疗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对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60例,观察组手法复位前10分钟予氟比洛芬酯50mg缓慢静脉推注,之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对照组手法复位开始前予芬太尼lμg/Kg、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两组根据患者抵抗运动强弱追加丙泊酚0.5~1mg/Kg,至肢体活动消失。记录两组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复位时(T3),术毕时(T4)的HR、MAP、SpO2、RR,以及术毕清醒后l、10、30、60、120分钟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TFS、TFW、体动、丙泊酚总用药量、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高于对照组,手术后唤醒需要时间(TFW)较对照组短,术后1小时、2小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呼吸抑制轻,术后镇痛时间长,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MRV)、网织红细胞成熟度(IRF)等参数在贫血患者治疗中的动态变化,确定骨髓对治疗反应的早期指标。方法使用Coulter-Hmx血细胞分析仪对56例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动态观察。结果7例溶血性贫血(HA)患者治疗前3个网织红细胞参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激素治疗或输血治疗后,1周后明显下降,2周后降至正常水平;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治疗前3个参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2周后明显上升,4周后基本恢复正常;2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治疗前3个参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采用铁剂治疗后第4天3个参数均有所升高,第7天RET%升至最高水平,MRV、IRF均恢复正常;24例肿瘤化疗贫血患者治疗前3个参数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化疗后10天降至最低;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天左右恢复正常。结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MRV)、网织红细胞成熟度(IRF)等参数可作为评价对贫血患者治疗后骨髓对治疗反应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根管封闭剂iRootSP的根尖封闭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12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外科拔除的单根管前牙50颗,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A、B组,每组20颗)和2个对照组(c组为阳性对照组,D组为阴性对照组,每组5颗)。所有牙均常规开髓、拔髓,采用机用ProTaper设备根管至F2。A、B组分别采用根管封闭剂iRootSP加单尖充填技术和根管封闭剂AHPlus加单尖充填技术充填根管,c、D组均不做任何根管充填;4组牙齿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髓腔及开髓孔。A、B、c组在除根尖孔2mm外的整个牙根表面均匀涂布指甲油2遍,D组在牙根表面及根尖孔全部涂布指甲油2遍。采用染料渗透法检测根尖微渗漏情况,对各组染料渗透长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根尖微渗漏,A组染料渗透长度为(1.62±0.20)mm,B组为(1.80±0.20)m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为阳性对照的c组,染料渗透长度为(10.75±1.28)mm,几乎渗入牙根全长;作为阴性对照的D组,则无染料渗入牙根。结论根管封闭剂iRootSP的根尖封闭性能与AHPlus相似。由于单尖充填技术操作简便,副损伤小,省时省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棘球绦虫主要虫卵抗原(MEAs)蛋白的分子特性。方法 从NCBI蛋白质数据库中下载棘球绦虫MEA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采用ProtParam、NetSolP-1.0、SignalP-5.0、TMHMM 2.0、ProtComp 9.0、Structure、NetPhos 3.1、BCPREDS等在线分析程序预测理化性质、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特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保守结构域、磷酸化位点及B细胞表位,并通过MEGA 6.06程序对不同物种来源的MEAs蛋白构建进化树。 结果 对11条棘球绦虫MEAs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序列长度为314~503 aa,等电点为5.73~7.26,分子量为35 843.76~ 54 356.24;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可溶性为0.488 0~0.563 2,可用性为0.254 5~0.283 5;均具有典型的α晶体结构域,属于HSP20超家族;均含有丝氨酸磷酸化位点、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均不存在信号肽序列及跨膜结构域,为非分泌、非跨膜蛋白;主要定位于胞质、胞核,在线粒体、胞外和质膜上也有分布;棘球绦虫MEAs蛋白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的数量为1~3。不同物种来源的MEAs蛋白分为两大枝,其中EmMEAp40_1、EgMEA_4、EgMEAp40_1 与微小膜壳绦虫MEAp40等聚为一枝,其余8条棘球绦虫MEAs蛋白与日本血吸虫MEAs等聚为一枝。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了棘球绦虫MEAs蛋白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为进一步研究棘球绦虫MEAs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