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联合CD40L mAbi诱导大鼠小肠移植免疫耐受.方法:体外培养供体大鼠树突状细胞(DC),实验动物分为3组,受体于手术前分别预处理后进行小肠移植.A组(n=15):注射生理盐水;B组(n=15):注射供体来源的imDC;C组(n=151:同时注射供体来源的imDC CD40L mAb.观察受体存活时间(n=6),移植小肠病理学检查,用ELISA法检测受体血清IL-2、INF-γ和IL-10水平(n=5).结果:C组受体动物存活时间明显长于A、B两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22.67±7.09 d vs7.17±1.47 d,11.00±2.61 d,P<0.01),C组移植小肠炎性细胞浸润、黏膜结构破坏程度、血清IL-2、INF-γ水平均明显低于A、B组,有统计学差异(IL-2:225.4±48.7 ng/Lvs 374.1±13.2 ng/L,353.6±10.4 ng/L;INF-γ:56.9±2.6 ng/Lvs 229.2±20.6,125.4±18.5 ng/L,P<0.05),血清IL-10水平C组明显高于A、B组,有统计学意义(186.4±10.6 ng/Lvs 91.7±5.4,162.2±8.1 ng/L,P<0.05).结论:联合应用CD40L mAb和imDC可抑制小肠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诱导受体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雷公藤修饰的供体树突状细胞(DC)延长大鼠小肠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供体大鼠DC,并与雷公藤共培养48 h。实验动物分3组,受体于手术前分别预处理后进行小肠移植。Ⅰ组:注射生理盐水;Ⅱ组:注射供体未修饰的DC;Ⅲ组:注射雷公藤修饰的供体DC。观察受体存活时间,移植小肠病理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受体血清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NF-γ)水平。结果III组受体动物存活时间明显长于Ⅰ、Ⅱ两组(P<0.05),组Ⅲ移植小肠炎性细胞浸润、黏膜结构破坏程度、血清IL-2、INF-γ水平均明显低于Ⅰ、Ⅱ组(P<0.01)。结论术前输注雷公藤修饰的DC,可抑制大鼠小肠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延长小肠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廖大勇  徐康忠  王海权 《四川医学》2005,26(12):1462-1462
患者,女,63岁。下腹疼痛伴发热8h于2005年4月5日入院。入院查体:T39.2℃,急性痛苦面容,全身浅表淋巴未扪及肿大;全腹压痛,肌紧,反跳痛,以麦氏点内侧为甚,移浊(±)。辅查血常规WBC22×109/L,N0.91;腹部摄片,肝下未见游离气体,未见肠梗阻征象。腹部B超示回盲部中量液性暗区,肠管扩张。入院诊断:①全腹膜炎;②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积极术前准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大量脓性混浊液体,有少许食糜。阑尾继发炎性改变,无坏疽及穿孔。探查发现小肠距回盲部约4cm处之回肠上有一直径约5cm圆形包块,约占肠腔一半,质硬,中央破溃直径约0.25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染IL-12p35siRNA的供者树突状细胞(DC)对大鼠移植小肠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在体外以IL-12p35siRNA转染Wistar大鼠骨髓来源的DC,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转染细胞IL-12p35mRNA的表达,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DC对SD大鼠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制作Wistar大鼠到SD大鼠的节段小肠异位移植模型,转染组小肠移植前7 d经阴茎背静脉给受者注射转染IL-12p35siRNA的DC 4×106个/只;未转染组移植前7 d注射未转染的DC 4×106个/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受者的存活时间,移植小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DC转染IL- 12p35siRNA后,IL-12p35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降低(P<0.01)。转染组受者小肠移植后的存活时间为(16.63±3.38)d,明显长于对照组和未转染组(P<0.01);转染组移植小肠组织中仅有炎症细胞浸润、黏膜层肿胀,绒毛腺体结构和肌层破坏程度较对照组和未转染组明显减轻;术后第10天,转染组的血清IL-2浓度为(175.8±11.5)ng/L,IFN-γ浓度为(70.6±7.2)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未转染组(P<0.05)。结论转染IL-12p35siRNA,在体外可减轻DC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在体内可抑制大鼠小肠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延长移植小肠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经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直肠肿瘤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总结腹腔镜辅助与开放直肠癌根治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患者直肠肿瘤的经验。比较同期21例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与26例开放手术(开腹组)的安全性、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3%)显著高于腹腔镜组(14.3%)(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与进食时间分别为(2.9±0.5)d、(3.5±0.3)d,与开腹组(4.2±0.7)d、(5.1±0.6)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直肠肿瘤安全有效,对于老年直肠癌患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藤菔降压片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对2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纳入7个分中心288例2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4例),分别给予藤菔降压片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和藤菔降压片安慰剂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干预4周后评估疗效。试验过程中记录受试者的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事件等进行安全性评价,记录疗效性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等进行有效性评价,同时对血压达标率等主要疗效指标的统计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样各88组作为检测对象,在临床试验受试患者服药前1 d和服药结束后第1天分别采集患者空腹血样,对处理后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检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花生四烯酸(AA)、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初步探讨藤菔降压片对机体炎症因子的调控。结果 最终共271例患者完成试验(观察组133例,对照组138例),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中血常规(白细胞、血红细胞、血小板)、尿常规(尿蛋白、尿血红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心电图异常情况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收缩压差值、舒张压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根据降压疗效判定标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119/1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7.97%(80/13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Z=2.593,P<0.01)。在血压达标率方面,收缩压达标率观察组为61.65%(82/133),对照组为37.68%(52/138);舒张压达标率观察组为78.20%(104/133),对照组为55.07%(76/138);血压整体达标率观察组为48.12%(64/133),对照组23.19%(32/138),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χ2=15.571、16.236、18.404,P<0.01)。根据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判定标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7.89%(77/133),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38.41%(53/1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Z=-3.172,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A和TXB2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PGE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AA和TXB2均显著降低,PGE2水平显著升高(P<0.01)。提示藤菔降压片在治疗2级高血压患者过程中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减少炎症介质产生,从而阻止炎症反应发生。结论 发现藤菔降压片治疗2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可更加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临床应用较安全。藤菔降压片临床疗效突出,可作为临床治疗2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有效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供体骨髓来源的白细胞介素12 p35(IL-12p35)基因沉默的树突状细胞(IL-12 p35 silenced DC)联合大鼠CD40L单克隆抗体(CD40L mAb)对大鼠小肠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8对,分别于手术前7天进行不同预处理后进行小肠移植。A组:受体注射生理盐水;B组:受体注射供体IL-12 p35 silenced DC,C组:受体静脉注射供体IL-12 p35 silenced DC,同时腹腔注射CD40L mAb。观察受体存活时间,移植小肠采用病理学检察及细胞凋亡检测,受体血清检测IL-2、干扰素(INF)-γ水平。结果C组受体动物存活时间为(23.3±6.0)d,显著长于A、B两组[(6.5±1.5)d,(15.1±4.9)d];C组移植小肠炎性细胞浸润、黏膜结构破坏程度和肠黏膜细胞的凋亡数目明显低于A、B组[(9.5±5.6)比(23.8±6.2)、(18.7±6.3),(P<0.01)];C组受体大鼠血清IL-2浓度为(185.8±18.2)ng/L,显著低于A、B两组[(294.1±15.6)ng/L、(225.8±14.5)ng/L,(P<0.01、P<0.05)];C组受体大鼠血清INF-γ浓度为(75.6±8.6)ng/L,显著低于A、B两组[(110.5±12.4)ng/L、(89.1±9.2)ng/L,(P<0.01、P<0.05)]。结论术前输注供体来源的IL-12 p35 silenced DC联合CD40L mAb,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肠移植的排斥反应,诱导受体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胞嘧啶脱氨酶(EC—CD)自杀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含EC-CD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质粒pLCDSN将人EC—CD基因转导入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用G418进行筛选,得到抗性克隆CT26/CD,比较CT26/CD与野生型CT26的成瘤性,评价CT26/CD对野生型CT26细胞肝转移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 CT26/CD能在含0.6g/LG418的培养液中稳定生长;RT—PCR证实EC—CD基因在CT26/CD中表达;CT26/CD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加(P=0.000),且具有良好的旁观者效应;CT26/CD的成瘤性与野生型CT26相似(P=0.892);CT26/CD联合5-FC对野生型CT26的肝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明显延长了荷瘤小鼠存活期(P=0.000)。结论 EC—CD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瘤苗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γ-干扰素(human interferon-γ,huIFN-γ)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瘤苗的成瘤性及抗肿瘤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质粒pL(IFN-γ)SN将人IFN-γ基因转导入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中,用G418进行筛选,得到抗性克隆CT26/IFN-γ,比较CT26/IFN-γ与野生型CT26的成瘤性,评价CT26/IFN-γ对野生型CT26细胞肝转移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CT26/IFN-γ能在含0.6 g·L-1 G418的培养液中稳定生长;RT-PCR证实IFN-γ基因在CT26/IFN-γ中表达;CT26/IFN-γ细胞能分泌人IFN-γ,体外培养体系中产量为3.5 fg·cell-1·d-1;CT26/IFN-γ的成瘤性比野生型CT26差[Balb/c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480±138)mm3与(991±176)mm3,F=31.29,P=0.000]; CT26/IFN-γ对野生型CT26的肝转移亦有明显抑制作用,荷瘤小鼠存活期明显延长(P=0.000)。结论人IFN-γ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瘤苗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雷公藤多甙(Tw)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大鼠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长骨骨髓中分离培养DC。培养至第7天,单独和联合应用IL-10、雷公藤多甙培养到第9天,分为A组(对照组),B组(50ng/mlIL-10),C组(5μg/mlTw),D组(200ng/mlIL10),E组(20μg/mlTw),F组(50ng/mlIL-10 5μg/mlTw),G组(200ng/mlIL10 20μg/mlTw),观察对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和CD80、CD86、CD40分子表达和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G组较其他各组相比更明显的降低了DC表面免疫相关分子表达,更有效抑制DC的成熟和干扰了DC的免疫应答功能。结论:高浓度的IL-10和雷公藤多甙联合应用诱导的未成熟DC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