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探讨中气理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病因病机之间的联系。结合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案,其病因病机为中气不足,升降失司,犯及四维,波及全身,实则为一个全身性疾病。治疗上当补益斡旋,调理中焦,可根据具体情况择用补益法或升降法,同时选方用药时刻注意顾护脾胃、固运中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陆芷青教授运用理气和胃清热法治疗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陆老对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病因病机认识,阐述理气和胃清热法在临床实践运用中的理论依据,分析经验方二金芍草加味汤的组成、方义及功用,并以临床经典案例加以佐证。[结果]陆芷青教授认为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等多种因素伤肝,肝失疏泄,横犯胃气,甚至肝郁化火,灼伤胃络,导致胃气不降或胃络失养引发疼痛。针对该病因病机,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清热降火的治疗原则,并自拟经验方二金芍草加味汤进行治疗,所用方药标本同治、肝胃兼顾,临床应用每获良效。[结论]陆芷青教授运用理气和胃清热法治疗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拟方思路和临床经验,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在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职业规划、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并探讨改善现状的对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专业长学制(本硕连读)学生25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有效对策。[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247份,回收率为98.8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我认知方面:64.78%的学生清楚自己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劣势;职业认知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基于兴趣选择了中医学专业;职业规划方面:40.16%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3~5年的学习和工作计划;职业规划指导方面:72.07%的学生知晓学校已配备职业规划指导机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73%的学生支持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63.56%的学生倾向于将创业项目与中医药文化融合,但经验缺乏、资金短缺和心理能力不足等是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分析发现,深化职业规划教育、加强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转段指导、完善课程设置、疏导学生心理压力是提升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有效手段;强化创新导向、健全师资团队、给予资金支持、构建孵化平台等对策能培养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并融入其培养全过程。[结论]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存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不全面、缺乏长期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创新创业经验不足和资金短缺等问题。学校和学院应从思想引领、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资金支持等方面入手,提高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五苓散对肾阳虚模型小鼠颌下腺AQP-5分布表达的作用,探究五苓散治疗肾阳虚型小鼠口干燥症的机制。方法将27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五苓散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诱导联合限制日摄食量法建立气虚基础上的肾阳虚模型。造模后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10d,空白组、模型组均灌胃0.2mL/10g蒸馏水,五苓散组以每日0.2mL/10g灌胃五苓散汤剂,观察给药后的小鼠一般情况,测量小鼠的饮水量、唾液流量,检测颌下腺形态及AQP-5分布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出现颌下腺萎缩,饮水量减少,唾液流量减少,AQP-5主要表达在基底膜和顶膜中,较空白组染色较弱;相比于模型组,五苓散组颌下腺萎缩减少,饮水量增加,唾液流量,并且一定程度上AQP-5表达分布染色较模型组强。结论五苓散能抑制颌下腺萎缩,增加饮水量和唾液流量,可能通过改变AQP-5的分布表达改善小鼠在气虚基础上的肾阳虚证引起的口干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伏风角度探讨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的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以期更全面地认识SS,扩宽临床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伏风理论的源流,风伏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部位而致病的过程等方面探讨伏风致病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伏风致病规律对SS的治法及用药进行论述.[结果]伏风最初源于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反关脉的形成机理及临床诊疗中的辨证意义,寻求恰当辨证方法。[方法] 通过归纳中医典籍、现代解剖学对正常脉象和反关脉形成机理的认识,总结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对反关脉临床辨证意义的不同观点,对反关脉的临床诊断提出新的见解。[结果] 中西医学均认为反关脉为脉道或经络偏行所致,而历代医家对反关脉诊疗取舍难明。笔者认为反关脉虽区别于寸口脉象,不能详尽提供三部九候各脏腑的信息,但能从气血上提供辨证依据,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诊疗中,针对反关脉患者,脏腑辨证并不十分适宜,选择气血辩证,以八纲统脉法并参合四诊诊疗更为妥当。[结论] 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断,把握反关脉的机理意义和临床辨证方法有利于完善中医脉诊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