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平均维生素D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存在负相关.尽管尚不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两者间的潜在联系可能与维生素D所起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关.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通过结合维生素D受体影响下游信号通路及核内转录水平,从而对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产生调节效应.维生素D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活性介质,还可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平衡和迁移,引起干扰素γ水平下降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等变化,可能是维生素D影响荨麻疹发病的重要机制.同时,临床药物试验显示,补充维生素D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具有潜在的辅助作用.因此,若能继续明确维生素D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因果关系,从细胞及基因层面研究维生素D对肥大细胞等主要效应细胞的具体影响,将有助于为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找到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儿童急性腹型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0例儿童急性腹型荨麻疹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7岁以下组和7岁以上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的差异。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总住院天数、病程、病因、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最高剂量(强的松当量)及应用的天数等。结果:16例(26.7%)患儿有明确发病诱因,主要为感染、过敏性食物和药物。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有17例(28.33%),腹痛和皮疹间隔的最长时间为3.5d;7岁以上组患儿的腹痛程度显著重于7岁以下组(P=0.037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者有42例(71.19%)。所有患者腹部B超检查(29例)和腹部X线片检查(12例)均无明显异常。按照强的松当量,糖皮质激素每公斤体质量单日最高剂量为(1.59±0.84)mg,该最高剂量应用的平均天数为(4.70±2.20)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腹型荨麻疹患儿的病情较重,感染、药物和食物是其常见的发病诱因,部分患儿首先出现腹痛的症状,易导致误诊或漏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急性腹型荨麻疹的首选用药,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该病的治疗,并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5岁。左胸部数个皮疹10余年,增大伴捏痛5~6年。一直未做检查及治疗。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胸部可见三颗暗红色结节,直径为0.3~1 cm,圆形,境界清楚,质韧,牵拉结节时伴明显疼痛(图1)。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瘤细胞团,部分瘤细胞团明显可见两种细胞,外层细胞核小深染,胞浆少,内层细胞大,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空泡,有明显的嗜酸性胞浆,可见广泛的导管分化(图2~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AI)病理诊断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2种皮肤常见肿瘤鲍温病和脂溢性角化病(SK)作为目标疾病,通过人工标注组织病理H-E切片中的病变区域,为AI提供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AI中基于深度学习的两阶段诊断框架(patch诊断和slide诊断)对此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建立相应疾病的诊断模型.选择未经标注病变区域的组织病理H-E切片为AI提供测试集,验证该诊断模型的准确度,运用ROC曲线评价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第一阶段patch诊断中,Efficientnet_b6模型在patch特征分类上效果更佳,训练集和验证集的灵敏度分别达到94.67%(6680/7056)和95.79%(751/784).在第二阶段slide诊断中,半结构化数据模型(SSDM)在patch特征聚合方面效果更佳,其训练集特异度为95.00%(6703/7056),验证集特异度为95.28%(747/784);而金融服务数据模型(FSDM)的训练集特异度为91.16%(6432/7056),验证集特异度为82.78%(649/784).将两阶段诊断模型应用在测试集中,鲍温病和SK的测试准确度分别为92.65%(63/68)和99.21%(126/127).绘制两阶段诊断模型诊断鲍温病和SK的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97826和0.98698;使用微平均、宏平均2种方式绘制总体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98989和0.98354.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AI两阶段诊断模型在鲍温病和SK这2种常见皮肤肿瘤的组织病理H-E切片中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Mrgprs)是一类新型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特异性分布于外周感觉神经元和肥大细胞,在瘙痒、疼痛等躯体感觉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可能成为抗瘙痒药物开发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Mrgprs的分类、分布、在皮肤源性瘙痒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苦参碱在体外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苦参碱作用前后K56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联苯胺染色观测K562细胞的红系分化趋势;MTT法检测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周期改变及早期凋亡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0.05,0.1和0.2 g/L苦参碱作用下的K562细胞均出现红系分化趋势,其中0.05 g/L的分化趋势最明显;MTT结果显示0.2,0.5及1.0 g/L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5.88%,46.96%和63.04%(P均0.01),其中效作用浓度(IC50)为0.6 g/L;苦参碱可使K562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阻止细胞的有丝分裂,同时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0.05,0.1和0.2 g/L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是11.60%,69.81%和44.12%,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的自发凋亡率(1.49%)(P均0.01)。结论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慢粒K562细胞具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且可诱导细胞向红系分化和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屋尘螨变应原Derp1对人肥大细胞HMC-1释放类胰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法测定HMC-1细胞表面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表达水平;将Derp1、SLIGRL-NH2(PAR2激活剂)、LRGILS-NH2(PAR2对照肽)及Derp1+ FSLLY( PAR2拮抗剂)分别处理HMC-1细胞,用ELISA检测药物刺激后类胰蛋白酶水平;采用钙绿实验检测PAR2生物学功能。结果:肥大细胞表面表达PAR2受体;Derp1单独作用于HMC-1可明显引起HMC-1细胞内钙流释放及类胰蛋白酶的释放,类胰蛋白酶释放水平明显高于SLIGRL-NH2及正常对照;将Derp1与FSLLY共同作用于HMC-1时,可部分抑制HMC-1细胞内的钙流释放及类胰蛋白酶的释放。结论:屋尘螨变应原Derp1可以通过激活人肥大细胞HMC-1表面PAR2受体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类胰蛋白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不同小麦相关蛋白过敏原在WDEI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完善WDEIA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收集31例疑似WDEIA患者,总结临床信息,检测小麦相关蛋白特异性IgE抗体,统计分析不同小麦相关蛋白特异性IgE抗体在WDEIA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1例患者均曾在运动时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根据随访,有13名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可诊断为WDEIA。小麦相关蛋白特异性IgE检测显示,20例患者有阳性反应,其中阳性率最高的为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其次为ω-5醇溶蛋白和小麦花粉提取物。上述三种蛋白诊断性分析的灵敏度分别为53.8%、53.8%、23.1%,特异度分别为66.7%、88.3%、88.9%。ω-5醇溶蛋白联合小麦花粉提取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76.9%和72.2%。结论:WDEIA是一种罕见的严重过敏性疾病,以颜面水肿、全身性皮疹、呼吸困难、腹痛腹泻、冷汗和晕厥为主要表现。临床病史及随访对WDEIA的诊断至关重要,而小麦相关蛋白特异性IgE检测可为诊断WDEIA提供参考,其中ω-5醇溶蛋白和小麦花粉提取物联合检测具有最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人体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水平与荨麻疹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样本,对荨麻疹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UAS),利用ELISA法对样本中PAF及PAF-AH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共有32例急性和3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入选,血清PAF水平分别为430.4 pg/mL及391.6 pg/mL,高于32例正常对照(224.5±31.67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PAF-A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血清PAF水平与急、慢性荨麻疹患者UAS评分存在正相关(均P<0.05),PAF-AH水平与急、慢性荨麻疹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PAF可能与急、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