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分别实施开腹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缩短术联合Mustarde双Z形切除术矫正儿童小睑裂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BPES)的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6月,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联合Mustarde双Z形切除术一期矫正26例儿童双眼BPES。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4~14岁,平均7岁。均有典型的小睑裂四联征。7例伴有鼻梁低平,20例伴有弱视和斜视。睑裂长度(19.5±4.5)mm,睑裂宽度(2.5±1.6)mm,内眦间距(42.1±6.5)mm,提上睑肌肌力(5.5±1.3)mm。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2例矫正不足、3例过度矫正,6例眼睑线弧度欠佳,均无眼睑内外翻和角膜炎发生。其余患儿均成功矫正上睑下垂和内眦赘皮,眼睑线弧度自然。术后7 d测量睑裂长度(27.2±1.9)mm,睑裂宽度(12.5±1.3)mm,内眦间距(29.4±2.6)mm;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7,P=0.042;t=0.341,P=0.029;t=0.258,P=0.038)。术后无因睑裂宽度、长度回退导致的成角畸形发生。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联合Mustarde双Z形切除术能达到一期矫正儿童BPES目的,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复方氟米松软膏与左西替利嗪联合应用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信阳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6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皮炎平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治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绒癌化疗前后组织中CD105和B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绒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预后提供判断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诊治的绒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41例,其中化疗前(初治组)标本8例,化疗后(化疗组)标本33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D105和BMP9在绒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D105和BMP9表达与绒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初治组中CD105在细胞型、合体型滋养细胞中呈强阳性,在中间型滋养细胞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BMP9在中间型滋养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细胞型、合体型滋养细胞中呈中等阳性表达。不同患者化疗前绒癌组织中CD105、BMP9表达具有相似性。化疗后,CD105、BMP9表达均减弱,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术前血清β-HCG、是否转移等无关,与患者复发呈正相关。细胞型和合体型滋养细胞中CD105和BMP9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D105和BMP9在绒癌化疗后组织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化疗耐药的产生和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晓雨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069-4070
目的调查飞行驾驶员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对民航飞行驾驶员采用食物记录法调查他们膳食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质量来评定他们营养满足状况。结果飞行驾驶员患高血脂,高胆固醇比例较大,飞行驾驶员饮食结构亟需完善。结论研究表明民航飞行驾驶员目前饮食结构尚可,但飞行驾驶员的高血脂,高胆固醇情况不容乐观,民航飞行驾驶员除了要加强身体锻炼,还应加强饮食结构搭配的科学合理性,飞行前避免摄入过多脂肪,降低高血脂,高胆固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溶液喉头和声门下喷雾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应用在开颅手术中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患者。A组患者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行咽喉黏膜喷雾表面麻醉、然后用喉麻管给予生理盐水2 ml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水溶明胶进行气管插管;B组患者在2%的利多卡因咽喉黏膜表麻之后,用喉麻管给予2%利多卡因溶液2 ml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水溶明胶进行气管插管;C组患者在2%的利多卡因咽喉黏膜表面麻醉之后,用喉麻管给予2%利多卡因2 ml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 g后进行气管插管,术中行机械通气。记录气管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3 min(T4)以及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同时采集静脉血测各时点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皮质醇(CORT)的含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及拔管后24 h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各时点患者HR、SBP、DBP的变化以及静脉血AD、NE、CORT的含量均明显低于A、B两组(P<0.05),且苏醒期躁动及拔管后24 h患者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B两组(P<0.05)。结论三种表面麻醉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体外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测试,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美洲大蠊醇提物,通过聚酰胺柱层析分离划段得不同部位,采用MTT法对所得部位进行人及小鼠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测试.结果:有多个部位样品的IC50值小于10μg/mL.结论:通过样品与对照品细胞毒活性结果比较,表明美洲大蠊提取物中存在具有对人及小鼠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物质,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Ⅱ号核心组成药物丹参、川芎、红花合煎剂(丹川红)对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缺血前0.5 h给大鼠灌胃冠心Ⅱ号标准汤剂、丹川红或等容积生理盐水,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3 h后收集大鼠心脏,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或24 h后收集大鼠心脏,应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组织化学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各给药组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其中,丹川红高剂量组与冠心Ⅱ号标准汤剂组、丹川红低剂量组相比,心梗面积和凋亡指数无统计学差异;丹川红低剂量组与冠心Ⅱ号标准汤剂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由药物丹参、川芎、红花组成的丹川红合煎剂与原方冠心Ⅱ号疗效一致,都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以减少心肌缺血损伤,起到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肿瘤细胞毒性测试,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美洲大蠊醇提物,通过聚酰胺柱层析分离划段得不同部位,采用MTT法对所得部位进行肿瘤细胞毒性测试。结果有多个部位样品的IC50值小于10mg·mL-1。结论通过样品与对照品细胞毒活性结果比较,表明美洲大蠊提取物中存在具有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物质,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沧州市某医院2016—2019年急诊危重患者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以期为急诊救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1 517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急诊危重患者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1 517例危重患者中,死亡358例,死亡率为23.60%。男、女比例为1.45∶1, 60~69岁人群占比最高(29.05%),其次为50~59岁人群(22.91%)。主要死因为创伤(21.23%)、猝死(17.32%),冬季患者死亡比例最高(28.49%),其次是春季(25.14%),而创伤在夏(31.58%)、秋季(35.53%)较为高发,猝死在春(29.03%)、冬季(40.32%)较为高发;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人(OR=1.770、4.316)、发病时间(OR=3.459)、呼吸功能障碍(OR=1.936)、循环功能障碍(OR=2.625)为急诊危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专业现场急救(OR=0.609)则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发病时间、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可影响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结局,而给予专业现场急救则有利于患者获得良好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