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制植骨器微创植骨在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并于胫骨平台髓内钉入口处取骨,通过自制植骨器微创植骨;B组单纯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两组在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胫骨平台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10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A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28±3)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0±12)d,骨折愈合率98.1%,并发症发生率1.9%;B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45±4)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55±13)d,骨折愈合率90.4%,并发症发生率9.6%。A、B两组在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率方面A组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的手术中,采用自制植骨器微创植骨可以使骨痂提早出现、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病例逐渐增多,国内外文献报道约为10%[1,2];我院自2007-05-2010-04,收治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或扩大开窗摘除残余的椎间盘,同时结合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通过近期随访,分析临床疗效,探讨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人的酪氨酸羟化酶(hTH)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GDNF)基因共同转染SH SY5Y细胞,筛选可同时高效稳定表达 TH和 GDNF的工程细胞,探讨其在帕金森病(PD)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 hTH和 hGDNF cDNA插入表达载体 pcDNA3 .0 和 pcDNA3 .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1/hGDNF和 pcDNA3 0/hTH,然后转染至 SH SY5Y细胞系,利用RT PCR鉴定和筛选出高效稳定表达阳性克隆。将此工程细胞与大鼠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观察多巴脂能神经元的数目和生长状态。 结果 (1)双转基因工程细胞可防止多巴脂能神经元退变死亡,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元数目最多提高了 2 8 倍(P<0 .01);(2)工程细胞可抵抗N 甲基 苯基吡啶(MPP+)对多巴脂能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数目增加了83 .6%(为7 6倍,P<0. 01)。 结论 首次成功建立了可同时高效稳定表达人 TH和 GDNF双基因的工程细胞,对多巴脂能神经元有防、治兼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雷公藤内酯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mass spectrometer,UPLC-MS/MS)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方法 Sprague Dawley大鼠分别经灌胃与尾静脉注射给药,经颈静脉取血,测定不同时间的大鼠血浆药物浓度,并计算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0.1~200.0 n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血浆雷公藤内酯醇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定量限为0.1 ng/m L,该药稳定性良好,回收率均在95%以上,日内与日间差异均小于15%。口服与静脉给药后,雷公藤内酯醇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均较快,口服生物利用度为9.5%。结论本实验操作简便、稳定可靠、检测限低、效率高、重现性好,可以可靠地用于雷公藤内酯醇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本研究结果为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优化、剂型改进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冠状动脉分期杂交技术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一种新方法,围手术期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本研究中探索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接受分期杂交冠状动脉治疗。按照制定的治疗计划,患者首先接受微创不停跳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搭桥,5天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非前降支血管。外科手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mg/日连续5天以上;手术中使用肝素1-3mg/kg,维持活化凝血时间大于300秒,术毕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为1:2。手术后第一日起口服阿司匹林100mg/日+氯吡格雷75mg/日直至第五日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完成冠脉介入治疗之后终生服用阿司匹林100mg/天以及一年硫酸氯吡格雷75mg/天。评价住院期间以及随访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统计出血并发症,总结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本研究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 20例患者均按计划顺利接受冠状动脉分期杂交治疗。住院期间以及随访1年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患者出血风险未增加。 结论 本研究中冠状动脉分期杂交治疗所采用的围手术期抗凝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直视下小骨窗开颅与锥孔引流治疗HICH的手术疗效.方法:入选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直视下小骨窗开颅术)和对照组(锥孔引流清除血肿术)各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ADL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视下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预后好,并发症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好的特点,也避免了锥孔引流术不能一次清除大部分血肿、残留血块或止血不彻底再次出血等缺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功率毫米波辐射不同时间对小鼠皮肤的损伤效应。方法选择12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采用20 W/cm294 GHz的发射装置进行照射,按辐射时间随机分为50 s、100 s、150 s组和对照组4个组,每组又分为剪毛(5只)和未剪毛两个小组(25只),辐射后即刻采用红外测温仪监测体温,分别于辐射后即刻、12 h、7 d、14 d和28 d观察小鼠照射局部体表变化,之后每组活杀5只,取辐射局部皮肤,进行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辐射后不同时间皮肤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温度测定结果显示,辐射过程中小鼠体温呈进行性升高,各辐射组分别在照射50 s、100 s和150 s时体表温度升高到峰值,温度升高程度与辐射时间呈正相关。辐射50 s组小鼠真皮血管扩张、水肿;100 s组表皮角质层断裂、脱落,真皮水肿,胶原纤维减少;辐射150 s组辐射后12 h,表皮角化层断裂、解离或脱落,真皮层出血水肿,纤维组织稀疏,毛囊上皮不同程度变性和萎缩;辐射后7 d真皮层胶原纤维密度大,肌层萎缩;辐射后28 d真皮层毛囊功能活跃,纤维组织密集。胶原纤维特染显示,50 s组胶原纤维较为密集;100 s组胶原纤维较稀疏,略肿胀,Ⅲ型胶原增多;150 s组胶原纤维稀疏。结论 94 GHz高功率毫米波辐射50~150 s均可引起小鼠体温升高及表皮和真皮等组织结构的损伤,且上述改变与辐射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双侧锁骨同时发生骨折临床少见.2005年5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3例双侧锁骨骨折,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性帕金森样病亦称帕金森综合征,为一组临床表现多样的疾病症候群,除了覆盖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主要临床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不能和(或)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外,还具有进展迅速、对左旋多巴反应不佳或其他特征性表现,如疾病早期易跌倒。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相比,非典型性帕金森样病包括原发性神经变性疾病,以及由药物、中毒、代谢性疾病或脑血管事件等导致的继发性症候群,而典型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是  相似文献   
10.
高压脉冲电流对家兔心脏功能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脉冲电流对家兔心脏功能与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家兔60只,分别采用0、50、100、150、250、500mA的高压脉冲电流进行电击,脉宽100μs,持续电击5s。于电击前,电击后即刻及1、3、7、14、28d检测家兔心率和心电图变化,并在电击后即刻和28d取心肌组织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50~500mA电击后即刻,家兔心率呈不同程度增加,心电图呈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改变,1d后逐渐恢复。病理学观察显示,50~500mA电击后即刻家兔心肌细胞见肿胀、肌原纤维分离、蒲肯野纤维肌浆凝聚等改变,28d后上述病变基本恢复。随电流强度增大,心脏的损伤效应呈加重趋势,尤其在150mA以上时明显加重,且恢复时间延长。结论一定强度的高压脉冲电流可对心脏结构及功能造成可恢复性的损伤,且此损伤效应与电流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