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TAVR)后左心室重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3月阜外医院行TAVR治疗并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的老年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44例,收集术前、术后7d、术后1、6、12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分析。结果术前左心室肥厚患者41例,术后12个月左心室肥厚患者为34例,术前左心室肥厚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术后12个月(93.2%vs 77.3%,P 0.05)。术后随时间变化LVMI呈明显下降趋势(P 0.01),这一趋势在6个月达到最低,术后6个月LVMI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12个月LVMI较6个月略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仍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前LVMI水平及年龄75岁为术后LVMI变化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TAVR术后存在左心室的逆向重构,以LVMI改变作为代表观察这种重构的峰值在术后6个月左右出现,基线的LVMI高低及年龄为影响LVMI改变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笔者运用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方法治疗小儿腹泻多年,治疗患儿千余例,有效率在98%以上,治愈率在90%以上,治疗次数多在4次以内,疗效显著,该法取穴简便,一般无需解衣推拿,患儿易于接受。治疗手法简便易学,辩证处方明确,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磁针,取穴中膂俞、委阳和会阴旁、三阴交,视证加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0例,总有效率98.33%。其中显效率80%。其机理为针刺可能兴奋了盆丛神经,改善了前列腺功能,从而使增生的腺体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以调理经络阴阳为主,以养血益阴和益气兴阳为治法,属阴者取列缺、照海;属阳者取申脉、后溪等,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总有效率为92%。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术后肺动脉压力(PASP)的变化。方法入选94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TAVI手术。根据术前PASP分为两组,无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和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结果TAVI术后,无肺动脉高压组和肺动脉高压组PASP均降低。肺动脉高压组具有更小的主动脉瓣面积[(0.58±0.16vs 0.67±0.16)cm^2,P=0.014],更高的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60.8±17.3vs 53.9±17.2)mmHg,P=0.035],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11.6vs 3.9)%,P<0.001]和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13.9vs 1.9)%,P<0.001]发生率更高。结论TAVI术后1年,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脏黏液瘤(CM)多模态成像特点及其多模态诊断模式。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在阜外医院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初诊为CM的178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CM组和非CM组,根据超声心动图特点将CM组划分为典型CM组和非典型CM组。分析归纳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特点,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178例初诊为CM的患者中有16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89.9%),病理证实CM患者150例,10例为非CM患者:低度恶性纤维黏液肉瘤1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2例,血栓3例。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MSCT、CMR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3.8%、96.3%、100%。典型CM组合并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比例低于非典型CM组(25.4% vs 53.1%;2.5% vs 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78、9.027,P均=0.003);典型CM组左心房前后径、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显著大于非典型CM组[(39.21±6.34)mm vs (35.92±5.72)mm;(1.59±1.67)m/s vs (0.90±0.2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7、2.040,P=0.020、0.043);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成像显示,非典型CM组平均长径显著小于典型CM组[(34.81±17.43)mm vs (45.99±16.73)mm],瘤蒂或基底宽度显著大于典型CM组[(13.02±7.28)mm vs (9.97±4.7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4、-2.506,P=0.001、0.014),非典型CM的分布、附着部位、形态、活动度、瘤蒂存在情况以及房室瓣口梗阻情况与典型CM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CT成像显示CM以低密度为主,中等混杂密度比例和存在强化的比例高于典型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MR成像显示非典型CM T1、T2加权像信号强度与典型CM类似(P均>0.05)。非CM占位平均长径小于典型CM,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短径与典型CM类似,瘤蒂或基底的宽度显著大于典型CM[(13.35±6.80)mm vs (9.97±4.7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26,P=0.046);非CM占位分布情况、附着情况、形态、瘤蒂存在情况及活动度与典型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以上分析,非CM占位超声心动图特点更接近非典型CM。非CM占位的MSCT以混杂密度为主,与典型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存在强化(P>0.05)。非CM占位T1加权像以等信号和高信号为主,T2加权像以高信号为主,1/2患者存在早期灌注、延迟强化,与典型CM的CMR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基于CM多模态成像特点,心脏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应综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可疑CM的典型性,对考虑为非典型CM的心脏占位进一步行心脏CT和CMR检查评估占位良恶性及组织类型,有效提高CM诊断效能,降低误诊率,有助于做好术前规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1例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并与血培养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术中发现电极导线上存在赘生物者13例(61.9%),单纯心脏瓣膜存在赘生物者1例(4.8%),电极导线及心脏瓣膜均存在赘生物者7例(33.3%)。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14例,直径为5~40 mm,其附着部位、个数及大小与手术结果相符。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阳性率达66.7%(14/21),漏诊7例(33.3%),其中6例提示起搏器导线不均匀增粗,1例为单纯三尖瓣赘生物,赘生物直径﹤5 mm。血培养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47.6%(10/21)。结论对于直径﹥4 mm的心内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神经性皮肤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成簇疱疹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常为单侧性,伴有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笔者采用局部点刺放血法为主治疗该病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0例病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  相似文献   
10.
电磁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磁针、取穴中膂俞、委阳和会阴旁、三阴交,视证加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0例,部有效率98.33%。其中显效率80%。其机理为针刺电能兴奋了盆丛神经,改善了前列腺功能,从而使增生的腺体于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