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联合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部分切除术。另外,选取6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血液样本,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通过病理学检查研究血清TM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所有HCC患者还进行腹部增强CT扫描,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单个TM检测、TM组合检测、TM组合检测联合CT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HCC患者血清AFP、CA19?9和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与高分化和无远处转移的患者相比,低分化和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具有更高水平的AFP、CA19?9和CEA(P < 0.05)。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临床分期的HCC患者中,TM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ROC分析显示,与3种TM的组合检测相比,单个检测血清AFP、CEA或CA19?9具有较低的特异度和灵敏度(P < 0.05)。TM组合检测联合CT检查可达到95.71%的特异度和87.47%的灵敏度,优于3种TM组合检测(P < 0.05)。8例HCC患者术后6个月内复发。与术前相比,复发患者血清AFP、CA19?9和CEA水平显著升高,且高于未复发的患者(P < 0.05)。结论:血清AFP、CA19?9和CEA组合检测联合CT检查可以克服单个TM检测的不足,避免误诊和漏诊,显著提高HCC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颅内动脉成像,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动脉瘤43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40个,漏检3个,未检出3个均为颅内(1个为多发)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93.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36个,漏检7个,未检出中4个为颈内动脉入颅段(床突下)动脉瘤,3个为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83.7%.结论: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对靠近颈内动脉入颅段(床突下)的动脉瘤检出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在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筛选及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淋巴管生长特点与细胞增殖关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icTure-Plus法检测62例食管鳞癌石蜡包埋组织Ki-67、CD34和D2-40表达,计数癌巢及其周围功能血管密度(BVD)、微血管密度(MVD)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62例食管鳞癌组织血管、淋巴管的生长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癌周明显多于癌巢组织,且其生长具有明显异质性.MVD在食管下段癌中明显多于中、上段癌,且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S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均<0.05;LVD在淋巴结有转移组明显多于无转移组,SⅢ期明显多于SⅠ期,P均<0.05.Ki-67表达与癌周MVD、BVD和LVD呈正相关,P均<0.05;D2-40在食管鳞癌细胞质中亦有表达,且与癌巢中的MVD、BVD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癌细胞的增殖与癌周血管、淋巴管的生长呈正相关,血管、淋巴管过度生长是临床易进展的标志之一;Ki-67、D2-40均可作为预后判断的独立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16层 MSCT 灌注成像定量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并探讨 CT 灌注成像强化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 CT 灌注扫描,根据首过期肿块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肿瘤的灌注强化指标,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对肿瘤 MVD 计数。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采用 t 检验或 t'检验;将 CT 灌注强化指标分别与 MVD 做相关性分析;利用 ROC 曲线分析 MVD 和 CT 灌注强化指标评价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淋巴结转移组(26例)MVD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7例),MVD 分别为(59.50±7.08)、(49.68±8.10)个/0.74mm2(t =-5.045,P <0.01)。淋巴结转移组肿块的 BV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BV 分别为8.99±3.25、5.94±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为-4.159, P <0.05)。BV、BF、MTT 均与 MVD 呈正相关,其中 BV 与 MVD 的相关系数最高(r=0.895,P <0.05)。利用 ROC 曲线分析,MVD、BV 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和0.873,P >0.05);当以 MVD≥54个/0.74mm2或 BV≥7ml/100g 作为强烈提示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CT 灌注中的 BV 值可作为术前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名患者47例急性跟骨骨折的病人分别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MSCT扫描与后期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观察并统计不同检查手段对骨折线的显示情况,并对累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进行Sanders分型。结果 :跟骨骨折47例,MPR和VR显示16例单纯跟骨结节骨折,31例复杂性骨折;累及跟距关节面复杂骨折24例,累及跟骰关节面复杂骨折7例。按Sanders分型分为Ⅰ型6例,Ⅱ型27例,Ⅲ型9例,Ⅳ型5例。单纯X线片显示19例单纯跟骨结节骨折,28例粉碎性骨折;X线对于跟骨是否粉碎性骨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0.32%及93.62%,与MSC T三维重建显示结果有差异性。结论 :在跟骨骨折的多项影像学检查方法中,MSC T结合后期工作站三维重建技术能为跟骨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乙酸注射(PA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52例肝癌患者,分为TACE联合PAI治疗组(26例)和单纯TACE组(2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与单纯TACE组AFP下降率为78.3%和50.0%,肿瘤体积缩小有效率分别为65.4%(17/26)和38.5%(10/26),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1%(19/26)、38.5%(10/20)和57.7%(15/26)、19.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PAI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纯TACE组.  相似文献   
7.
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及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 angiom a ofliver,C H L)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肝脏良性肿瘤的41.6%。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对手术无法摘除的肝巨大CH L(直径大于5cm)、邻近肝门或大血管等特殊位置血管瘤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常用的经肝动脉插管栓塞术(TA  相似文献   
8.
35例晚期胆管癌介入治疗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对35例晚期胆管癌患者行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术后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后生存时间平均为12.6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有效率)为80.0%,支架置入后半年再梗阻率为8.6%;6个月、1年存活例数为29例及19例。[结论]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晚期胆管癌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评价CT血管成像(CT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测分析60例行CTA检查的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并依据病变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随访转归情况,与同期60例未行CTA检查及个体化治疗的TIA患者转归情况对比。结果 CTA可清楚检测TIA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并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CTA组TIA患者2周及1年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复发率(均P〈0.05)及梗死率(P〈0.05或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CTA技术在TIA患者的病变检测分析、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7例成人原发性肝脏肉瘤的螺旋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性肝肉瘤的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肝血管内皮肉瘤、恶性间叶瘤、癌肉瘤各1例,平滑肌肉瘤4例。结果原发性肝肉瘤分血管及非血管源性两大类,均无肝硬化基础。血管源性(肝血管内皮肉瘤)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强化明显,非血管源性(恶性间叶瘤)表现为肝内巨大单发囊性病灶,增强囊壁和分隔明显强化;癌肉瘤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伴有坏死囊变,增强实质部分强化;平滑肌肉瘤表现为肝内巨大低密度病灶,可伴有囊变及钙化,增强见边缘强化。结论成人原发性肝肉瘤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典型CT征象结合临床有助于对其诊断,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