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HBsAg阴性和阳性献血者血样HBV DNA存在的确认并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S区变异特征。方法使用EIA/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19 397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把109例乙肝不合格样品分成3类(HBs Ag+/NAT+、HBs Ag+/NAT-、HBs Ag-/NAT+),通过跟踪检测,确认为OBI毒株10例、HBV窗口期感染期3例和5例缺失追踪的HBs Ag-/HBV DNA+样品,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HBV病毒载量,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S基因片段并测定序列,与B/C基因型HBs Ag+/HBV DNA+阳性野毒株序列比对。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经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快速试纸筛查后的HBs Ag阳性检出率为0.34%(66/19 397);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率范围为1∶1 939-1∶1 293,HBV窗口期感染流行率范围为1∶6 465-1∶2 424;10例OBI样品其病毒载量介于不能定量至112.0 IU/m L(中位数98.5 IU/m L)。10例OBI样本在S蛋白区(nt215-710)出现随机变异,OBI样品S区氨基酸置换率显著高于野毒株(P0.000 1),有4、2、3个OBI样品分别在CTL表位21-29、86-96、172-180出现L21S(2)、K/R24E(1)、I25M(1)、L88P(2)、S172F/L(2)、V178T(1)变异;OBI非CTL表位免疫区的氨基酸置换率亦显著高于野毒株(P0.05);其中1个OBI样品在nt636发生缺失变异。结论深圳献血者OBI流行率有增高趋势,OBI发生机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S蛋白区变异,特别是免疫活性区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桐油联合阿维A酸对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IL-23/Th1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9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桐油组及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阿维A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桐油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桐油外敷。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价桐油组及对照组疗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2组皮损组织中IL-17、IL-22、TNF-α和IL-23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治疗前后2组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桐油组的总有效率(94.90%)显著高于对照组(76.53%)(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皮损中IL-23、IL-17、IL-22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桐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略高低于对照组(10.2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桐油外敷联合阿维A酸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皮损组织中IL-23/Th17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血浆P物质(S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9例AECOPD老年患者和32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浆SP浓度,计算BODE指数评分,比较COPD患者血浆SP浓度和BODE指数相关性。观察AECOPD老年患者1年死亡率和急性发作者血浆SP浓度情况。结果 AE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及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而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浓度明显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AE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浓度与BODE指数评分呈正相关(P0.01)。死亡和1年内2次以上急性发作者血清SP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AE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水平可以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对AECOPD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G1896A点突变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收集经测序验证HBV DNA G1896A未突变的野生型样本150例和已发生突变的突变型样本58例,在突变区域设计分子信标探针,点突变处进行锁核酸处理,利用荧光PCR方法检测HBV前C区G1896A点突变;再从临床标本中随机抽取18例、8例和19例荧光PCR结果分别显示为G1896A突变的标本、杂合的标本以及野生型的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突变型质粒和野生型质粒的检测灵敏度均可以达到100copies/ml;突变型探针检测高浓度的野生型质粒时无检测信号,野生型探针检测高浓度突变型质粒时无检测信号;突变型模板在总杂合模板中的比例达到5%时则都可以将突变型检测出来;序列测定的8例G1896A突变标本、6例杂合标本和19例野生型标本的PCR产物结果和荧光PCR检测结果完全吻合。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HBVDNAG1896A点突变,是检测点突变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动脉损伤并假性动脉瘤临床并不多见,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对预后影响较大,延误治疗是导致截肢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锁骨下动脉部位解剖复杂,手术难度大,术中常常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为此有时手术需借助体外循环、血细胞回收及介入微创技术`([1,2]).2008-2009年我院收治2例锁骨下动脉损伤并假性动脉瘤,现将诊治过程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和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概念是由Mazur等提出来的,是常见的原发性胃肠道异源性肿瘤。近年来,由于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证实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大部分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并非全是平滑肌来源肿瘤,而是一种间叶原性肿瘤。我们回顾分析了30例GISTs,探讨其病理及影像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其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7.
黛力新不良反应误诊误治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华  熊文  高烨 《当代医学》2011,17(33):141-141
黛力新的通用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由于抗焦虑、抗抑郁作用较强,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该药引起的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笔者现报告黛力新不良反应误诊误治2例,以期临床医护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中使用带鞘可吸收挤压钉(Itrafix系统)固定胫骨端腱的方法。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共诊治39例ACL损伤患者,取自体半腱肌与股薄肌腱,在关节镜下使用带鞘可吸收挤压钉(Itrafix系统)固定胫骨端,使用2枚横向钉固定股骨端,重建ACL。观察此方法固定的稳定性以及术后疗效。随访后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手术前后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39例,随访5~21个月,平均13个月。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Lysholm评分较术前提高,术前55.0±7.5提高至术后9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关节腔积液3例,治疗后1周症状消除。结论关节镜下胫骨端使用带鞘可吸收挤压钉(Itrafix系统)、股骨端使用2枚横向钉固定,重建ACL近期疗效好,操作简单,移植物固定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RHD第9内含子碱基变异对其正常剪切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和测序分析中国汉族1名正常Rh阳性个体和2名DEL(D放散型)表型个体[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RHD第9内含子,并做相互比对,同时通过NCBI Basic BLAST与参考序列(GenBank BN000065)加以比对。结果在3名中国汉族个体的第9内含子中,共观察到28处碱基变异(EMBL/GenBank/DDBJ EU372940~2),其中7处变异相同,可能为中国人第9内含子的特异性碱基变异;另有1处碱基变异仅在DEL样本中检出,在正常Rh阳性个体中未发现,可能为DEL特异性。结论未发现中国汉族人DEL第9内含子存在可能影响正常拼接的碱基变异,提示DEL mRNA缺失第9外显子相应的序列的分子机制即1227A>G碱基突变造成错误拼接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和骶骨重建方式. 方法 对13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及骶骨重建,骶骨部分切除12例,全骶骨切除1例.全骶骨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髂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加腓骨植骨术重建后骨盆环,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 结果 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本组13例中,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瘘,1例术后切口感染延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10年,有5例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 结论 肿瘤的切除方式和骶骨重建及术后综合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减少术中出血、保留马尾神经功能以及重建高位骶骨肿瘤术后骨盆负重功能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