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对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6月于医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存在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真菌感染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普通细菌感染患者和无肺部感染患者各40例,分别设为细菌感染组和无感染组。观察和记录患者CT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真菌感染的类型、感染疾病及相关感染因素和详细记录检测到的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 1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经真菌培养后其真菌阳性率为100.00%,共分离真菌128株,其中白假丝酵母86株占67.19%,光滑假丝酵母19株占14.84%;1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基础疾病主要以慢性心血管疾病为主;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激素药物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P0.001);真菌感染组患者肺泡灌洗液和血浆中的1,3-β-D-葡聚糖水平分别为(589.23±312.42)ng/L和(356.45±231.24)ng/L均高于细菌感染组(121.36±57.39)ng/L、(74.23±43.28)ng/L和无感染组(P0.001);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69.53%,利用肺泡灌洗液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87.50%,而结合两组方法则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高达96.88%,结合两组方法优于单独方法(P0.001)。结论引起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和类型呈现多种多样,而利用CT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对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Flash Spiral 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step-and-shoot,SAS)模式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将43例临床怀疑脑血管性病变的患者,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模式的脑血管造影术( SAS-CTA)扫描,采集期相:应用60% R-R间期的ECG演示模式,对SAS-CTA做图像后处理,分析评价图像质量评分、统计辐射剂量及优良率.结果 评价SAS-CTA,图像质量评分为4.72±0.50,优良率达97.7% (42/43),平均有效剂量为(0.216±0.01) mSv,SAS-CTA有效辐射剂量与双能量CTA( DE-CTA)比较降幅达到76.31%.结论 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模式应用于脑血管成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S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 0例疑冠状动脉狭窄者行MSCT扫描 ,利用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 ,2D重建 ,仿真内窥镜技术 ,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 :4 0例 16 0支血管经MSCT成像 ,134支 (84 % )可用于影像学评价 ,2 6支 (16 % )不能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 4 6支 ,其中左前降支 (LAD)病变 18支 ,回旋支 (LCA)病变 12支 ,左主干 (LMA) 3支 ,右冠 (RCA)病变 13支。MSCT发现狭窄 4 1支 ,其中左前降支病变 14支 ,回旋支病变 12支 ,左主干病变 3支 ,右冠病变 12支。敏感性为 82 .6 % (38/ 4 6 ) ,特异性 97.3% (111/ 114 )。结论 :在控制心率的情况下 ,MSCT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附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对肿块的位置、大小、结构、增强程度、钙化及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共7个病灶,单侧3例,双侧2例,其中左侧3个病灶,右侧4个病灶,肿瘤大小为1.52~16.25 cm,平均7.36 cm;4例5个病灶为良性,1例双侧病灶为恶性;CT扫描4例5个病灶(71.43%)表现为实性肿块,病灶边界均较清晰,并见钙化,1例两个病灶(28.57%)表现为囊实性,以囊性为主,病变内部可见分隔;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性中等程度强化.其中1例良性伴有大量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结论 卵巢勃勒纳瘤CT多表现为实性肿块,内有钙化,CT检查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重组成像对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并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幼儿,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和仿真支气管镜(VB)成像,32例MSCT检查证实或高度怀疑异物者后24h内行硬支气管镜检查;并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评价MSCT诊断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硬支气管镜证实气管支气管异物32例,MSCT均得到准确诊断,异物位于右主支气管16例,左主支气管10例,中间段支气管3例,叶支气管2例,双侧支气管1例,MSCT与传统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一致,32例异物并发肺气肿24例,阻塞性肺炎18例,肺不张4例;图像质量好的25例(69.4%),符合诊断要求的7例(19.2%),不能达到诊断要求的4例(11.4%);MPR与MinIP、VB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inIP与VB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PR能多角度清晰显示段以上气管支气管异物并能显示肺部并发症,优于其它两者,可弥补横断面图像的不足。结论: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MS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能减少不必要的支气管镜检查及弥补X线胸片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大螺距扫描模式下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辐射剂量。方法:123例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技术(序列扫描组,n=58)与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技术(大螺距扫描组,n=65);2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利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定系统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2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并对辐射剂量进行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评价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23例患者,1 920段(97.6%)冠状动脉节段可满足影像学评价;序列扫描组和大螺距扫描组满足影像学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分别为98.1%(910/928)和97.1%(1 010/1 0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7);123例患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均分为(4.7±0.8)分;其中序列扫描组冠状动脉均分(4.7±0.7)与大螺距扫描组冠状动脉均分(4.6±0.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3,P=0.548);2名评价者之间的Kappa值为0.799(P〈0.01)。大螺距扫描组的有效剂量为(1.08±0.11)mSv,明显低于序列扫描组(2.26±0.49)mSv,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2,P=0.000);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序列扫描组:97.6%、97.5%,大螺距扫描组:98.1%、96.5%。结论:在低心率及律齐人群中,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及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均较高,但大螺距扫描技术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刘炜  潘昌杰  钱农  薛跃君 《医学综述》2011,17(23):3644-364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重组成像在幼儿呼吸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幼儿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扫描数据经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仿真支气管镜(VB)。结果纤维支气管镜证实气管支气管异物32例,64层螺旋CT数据后处理结果清晰显示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征象MSCT均得到准确诊断。MPR能多角度清晰显示段以上气管支气管异物并能显示肺部并发症,优于MinIP、VB,可弥补横断位图像的不足。结论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MS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对可疑呼吸道异物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铭  王翔  潘昌杰 《放射学实践》2018,(11):1128-1132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所致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经喉镜或病理证实的6例因CPSF所致A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下咽造影(6例)、CT(6例)及MRI检查(5例)。结果:6例患者均为左侧AST,以瘘道显影作为确诊依据,下咽造影确定2例CPSF,CT扫描确诊4例CPSF,MRI扫描确定1例CPSF。对于继发性炎性改变的显示,在下咽造影检查中3例患者可见梨状窝形态改变(变浅或消失),颈部蜂窝织炎及甲状腺脓肿无法显示;CT检查中梨状窝形态改变显示4例,颈部蜂窝织炎及甲状腺脓肿分别显示5例、4例;MRI中梨状窝形态改变显示4例,颈部蜂窝织炎及甲状腺脓肿分别显示5例、5例。结论:先天性梨状窝瘘致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证实瘘道的存在是诊断CPSF的关键。本研究提示对细小瘘道的显示,CT增强或口服对比剂后CT比下咽造影及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于颈部继发炎性改变的显示,特别是炎症累及范围及边界,MRI比CT更具有优势。下咽造影、CT及MRI检查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经皮肺穿刺CT或B超引导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波  潘昌杰  王一波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7):550-550,553
目的 探讨根据肺部病灶位置的不同选择恰当的穿刺引导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54例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资料,根据病灶部位、密度不同对选择的穿刺引导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54例患者行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均取得满意效果,良恶性病变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2.5%(50/54),无假阳性.气胸发生率为13.0%(7/54),无一例需放置闭式引流管.结论 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活检的方法应根据病灶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多排螺旋CT(MDCT)冠脉成像作为无创性检查,用于评价冠状动脉钙化以及狭窄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肯定,本文就50例患者的冠脉造影图像质量进行回顾总结,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冠脉造影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