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国内外关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导致雄性生殖系统畸形发生机制的探讨多集中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干扰胚胎期睾丸睾酮合成途径的研究,对其基因表达调控的因素及功能蛋白质之间相互干扰的网络效应却并不明了。蛋白质组学能够从整体水平反映蛋白质组分,并筛选功能相关蛋白。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胚胎期暴露对胎鼠睾丸蛋白表达谱的影响,分离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实验于2006-08/2007-10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妊娠14~18d。方法:实验组按800mg/(kg·d)染毒孕鼠,对照组予大豆油5mL/d。妊娠21d取出胚胎大鼠睾丸,提取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点利用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并选择关键蛋白进行验证。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蛋白的电泳差异比较。②酶切,MALDI-TOF分析,数据库检索,生物信息学检索结果。③两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共筛选出33个差异表达蛋白(t≥2.831,P<0.05),其中14个通过质谱分析和SwissProt蛋白数据库检索得到鉴定,包括膜联蛋白A5、过氧化物酶6、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等。运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膜联蛋白A5在实验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膜联蛋白A5主要定位在胎鼠睾丸Leydig细胞中。结论:实验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孕期暴露雄性仔鼠睾丸与正常仔鼠睾丸蛋白质差异表达谱系,鉴定出14个蛋白点,确定了膜联蛋白A5在胎鼠睾丸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胚胎期暴露对仔鼠阴茎组织蛋白表达谱的影响,分离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验证膜联蛋白A3在仔鼠阴茎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其在尿道下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SPF级SD孕鼠20只,妊娠14~18d(GD14~GD18),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DBP按800mg/kg染毒孕鼠,对照组按大豆油5ml/kg,2组孕鼠均每天灌胃1次连续5d。出生后3d取出实验组尿道下裂雄性仔鼠阴茎和对照组正常雄性仔鼠阴茎,提取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点利用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并运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膜联蛋白A3在仔鼠阴茎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共筛选出31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7个通过质谱分析和SwissProt蛋白数据库检索得到鉴定,包括丙酮酸激酶M2、α烯醇化酶、膜联蛋白A3等。膜联蛋白A3相对表达量在尿道下裂组为1.851±0.014(n=10),正常对照组为2.603±0.012(n=10),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膜联蛋白A3主要定位于仔鼠尿道上皮细胞。结论: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了DBP孕期暴露致尿道下裂雄性仔鼠与正常仔鼠阴茎蛋白质差异表达谱系。膜联蛋白A3的表达变化可能在尿道下裂尿道沟融合障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发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4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的下尿路症状(LUTS)症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2例(A组)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MAB)联合应用超选择性α1A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mg,qn;22例(B组)单纯性MAB治疗。前瞻性地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所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PSS、QOL、Qmax、残余尿等参数的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IPSS、Qmax、QOL、残余尿等指标较B组更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列腺体积及PSA指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坦索罗辛可有效改善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下尿路症状,对无法耐受姑息性TURP患者明显提高生活质量,MAB联合坦索罗辛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苗勒管永存综合征(PMD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2例PMDS。1例伴睾丸横过异位;另1例伴隐睾。伴隐睾者予隐睾切除,两者均接受子宫体大部切除和睾丸固定术。结果:随访1.5-2年,2例患者睾丸质地、血流均正常。结论:PMDS为一种男性假两性畸形,治疗应力求保护睾丸的血供和生殖功能,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PCa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对71例PCa组织标本中CD34、VEGF及VEGF-C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癌周正常组织相比,PCa上皮/肿瘤细胞内VEGF和VEGF-C表达显著上调(P<0.01)。Jewett-Whitmore分期D期癌灶内VEGF-C表达显著高于A、B或C期患者(P<0.01)。Jewett-Whitmore分期与VEGF-C(rs=0.738,P<0.001)、MVD与VEGF(rs=0.492,P<0.001)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VEGF和VEGF-C表达增加与PCa的进展密切相关。VEGF促进肿瘤组织内部微血管形成,而VEGF-C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淋巴管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尿动力学及超声等检查方法观察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对糖尿病膀胱(DCP)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无创而有效治疗DCP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在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及门诊DCP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按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并进行膀胱训练或留置尿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GT-1000A力合膀胱仪进行治疗,电刺激参数为:电压36~70 V,电脉冲频率25~65 Hz,刺激部位为两侧膀胱角和膀胱前、后壁方位,每次治疗40 min,2次/d,5d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1~2d,共3个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做尿动力学全套测定.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PVR)及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残余尿/膀胱最大容量(PVR/Vmax)的变化,作相关参数的统计学处理,比较疗效差异.结果 DCP患者经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VR变化值(△PVR)为(118.6 +33.4)ml,对照组治疗前后△PVR为(54.9±14.2)ml,两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VR/Vmax[(32.2±11.8)%]与治疗前[(61.0±19.1)%]相比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后PVR/Vmax[(42.6±12.4)%]与治疗前[(55.6±21.1)%]相比,减少不明显(P>0.05).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6.7±2.3)ml/s]较治疗前[(3.9±1.3) ml/s]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5.2±2.5)ml/s]较治疗前[(3.6±1.7)ml/s]增大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逼尿肌压[(17.9±4.6)cm H2O]较治疗前[(11.9±3.3)cm H2O]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最大逼尿肌压[(14.4±1.9)cm H2O]较治疗前[(12.1±2.0)cm H2O]增大不明显(P>0.05).结论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膀胱可有效减少或消除DCP患者的PVR,治疗DCP患者逼尿肌无力,提高了DCP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国内外关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导致雄性生殖系统畸形发生机制的探讨多集中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干扰胚胎期睾丸睾酮合成途径的研究,对其基因表达调控的因素及功能蛋白质之间相互干扰的网络效应却并不明了。蛋白质组学能够从整体水平反映蛋白质组分,并筛选功能相关蛋白。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胚胎期暴露对胎鼠睾丸蛋白表达谱的影响,分离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实验于2006-08/2007-10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妊娠14~18 d。 方法:实验组按800 mg/(kg?d)染毒孕鼠,对照组予大豆油5 mL/d。妊娠21d 取出胚胎大鼠睾丸,提取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点利用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并选择关键蛋白进行验证。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蛋白的电泳差异比较。②酶切,MALDI-TOF分析,数据库检索,生物信息学检索结果。③两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结果:共筛选出33个差异表达蛋白(t≥2.831,P < 0.05),其中14个通过质谱分析和SwissProt蛋白数据库检索得到鉴定,包括膜联蛋白A5、过氧化物酶6、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等。运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膜联蛋白A5在实验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膜联蛋白A5主要定位在胎鼠睾丸Leydig细胞中。 结论:实验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孕期暴露雄性仔鼠睾丸与正常仔鼠睾丸蛋白质差异表达谱系,鉴定出14个蛋白点,确定了膜联蛋白A5在胎鼠睾丸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电泳技术在尿道下裂大鼠与正常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孕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2组,妊娠12~19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500mg/(kg·d)、大豆油5 ml/d灌胃,第2l天取出仔鼠睾丸,提取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结果:按照5倍的表达量计算,发现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9个,5个点在尿道下裂大鼠睾丸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大鼠睾丸为低表达;相反,在正常大鼠睾丸中高表达的4个点,在尿道下裂者为低表达.结论:初步建立了正常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的二维电泳图谱,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进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及鉴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孕期暴露诱导的仔鼠睾丸发育中蛋白过氧化物酶6表达显著增高.目的:进一步验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胚胎期暴露对胎鼠睾丸蛋白过氧化物酶6表达的影响.方法:妊娠14~18 d按800 mg/(kg?d)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染毒孕鼠,妊娠21 d取出胚胎大鼠睾丸,提取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睾丸细胞过氧化物酶6的表达,以正常雄性仔鼠睾丸为对照.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实验组过氧化物酶6的相对表达量为0.205±0.020,对照组为0.110±0.02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过氧化物酶6主要定位于胎鼠睾丸Leydig细胞中.说明过氧化物酶6可能通过发挥抗氧化作用及刺激Leydig细胞增殖功能抵抗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毒性作用,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测试评估阶段临时电极及自固定倒齿状(Tined Lead)电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4例慢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电极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临时电极组(n=16)和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n=18),并进行术后两种电极临时刺激测试。在测试期记录排尿排便日记,进行相关尿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中,有43%症状改善;尿频尿急患者中有35%症状改善;10%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患者治愈。临时电极组患者排尿排便自我感觉的改善率为32.2%,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为3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疼痛及排尿容量改善率在临时电极组与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电极组有4例发生电极移位,自固定Tined Lead组有1例发生电极移位。结论骶神经调节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方法,采用TinedLead电极可防止电极移位,提高测试的成功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