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多因外感热毒风邪或血虚生风所致,因此在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时,一定要结合风药的运用,驱除内外邪风,使气血归于平和,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瘙痒。肺主皮毛,皮肤瘙痒与肺也密切相关。另外,调畅患者情志,减缓其焦虑的心理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通过调控 PDGFRα的表达改善尿毒症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Sham组,5/6组和5/6+I组,5/6组建立大鼠尿毒症模型,5/6+I组建模后行伊马替尼灌胃,Sham组仅行肾脏游离。所有大鼠于术后8周行心脏病理染色;实时定量荧光PCR、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心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5/6组和5/6+I组大鼠尿蛋白、Scr、BUN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1).Sham组心肌病理评分显著低于5/6组(P<0.01),而5/6+I组显著低于5/6组(P<0.01);5/6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值明显高于Sham组(P<0.01);5/6+ I组高于Sham组(P<0.05),但与5/6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5/6组和5/6+ I组的 PDGFRα mRNA 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 P<0.01);而5/6+I组明显低于5/6组(P<0.05)。结论伊马替尼可以通过抑制PDGFRα表达减少尿毒症大鼠心脏病理损伤及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阳痿、慢性肾炎患者中筛选出的典型肾阳虚证病例的转录组学特征,揭示出肾阳虚证"同证异治"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分别对9例肾阳虚证患者进行Agilent人4*44k表达谱芯片实验,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休论(GO)、Pathway分析。结果找出332条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注释的基因为181条。通过GO分析发现肾阳虚证在免疫系统、氨基酸分解和合成、脂类代谢、生殖、能量代谢及肿瘤相关的基因有密切联系,通过Pathway分析发现与肾阳虚证相关的信号通路有39个。结论肾阳虚证可能导致免疫系统低下,氨基酸分解和合成、脂类代谢、生殖、能量代谢功能降低,以及与肿瘤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4.
《内经》在阴阳及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建构起比较系统的五味理论。《金匮要略》继承了《内经》的五味理论。本文择《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的历节病中五味理论的运用,主要涉及到历节病病因病机及组方原则两个方面,强调《内经》丰富的五味理论,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提出临床难以消退的厚苔可因湿邪、痰浊、食滞、热邪、阴虚、阳虚所致,常用治法包括除湿、化痰、消食、泻热、益阴、补阳等。通过辨析舌象,抓住辨治核心,用相应治法祛邪除病,消退舌苔,可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唐瑛  沈宏春  王科闯 《河南中医》2009,29(6):525-526
通过对《伤寒论》第63条的分析,认为麻杏石甘汤证主要病机是邪热壅肺,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的关键是麻黄和石膏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新世纪<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多种疾病出现的肾阳虚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肾阳虚证"同证异治"的临床运用.认为"同证异治"是在"异病同治"治疗大法不变前提下的具体治法和方药的改变,是对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出血多由热人血分、脾不统血等致血溢脉外而成,临床常法以凉血止血、益气摄血为主,疗效多不显著。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此类患者除出现出血见证外常兼有舌红、苔黄腻、脉弦等肝阳偏亢之症。基于此,我们从“肝体阴用阳”角度出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柔肝养血、抑木潜阳等相关中药而获得奇效。本文拟从“肝体阴用阳”角度讨论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同证异治”广泛存在于古代文献及临床实践中,指出了“同证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区别与联系.文章以肾阳虚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方剂、临床各科疾病分析探讨了“同证异治”的内涵,这不仅是对“异病同治”在理论上的补充,同时也丰富了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历代医书中畏寒与恶寒的含义,阐述畏寒与恶寒的用法,恶寒最初代指一切怕冷症状,宋代用畏寒部分代指外感怕冷,明清则畏寒与恶寒混用。在高等教育的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将畏寒与恶寒严格区分,怕冷这一症状,用恶寒描述的表示外感,用畏寒描述的表示内伤,对临床诊断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认为这容易导致初学者忽略怕冷形成的机理,对一些疑难病证的诊断容易产生错误,所以提出临床上区别畏寒与恶寒,关键在于判断卫气是虚弱还是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