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烧伤少见,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烧伤28例,其中8例使用银离子敷料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VM)是最常见的血管畸形,根据其临床和组织学特征目前主要可分为普通静脉畸形和特殊类型静脉畸形。特殊类型静脉畸形主要包括家族性皮肤黏膜VM、蓝色橡皮乳头样痣(Bean)综合征、球形细胞VM等。除普通VM外,其余VM多伴有多个部位的病变。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关于这些特殊类型VM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将对这些特殊类型的VM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新生儿整形外科中的应用: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新生儿整形外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8例先天性头皮缺损、血管瘤、黑毛痣等1个月龄内的新生儿,在躯干、头皮、四肢埋入扩张器,扩张皮肤.Ⅱ期切除原发病灶,用扩张皮肤修复躯干、头皮、四肢部的皮肤缺损.结果 本组8例患儿,术后瘢痕小,皮肤回缩少.平均随访8个月以上,效果满意.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以在适当条件下应用于新生儿整形外科,且术后瘢痕挛缩小、皮肤回缩少,临床效果良好,是解决新生儿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丙戊酸治疗躁狂症及其血药浓度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戊酸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血药浓度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60例躁狂症患者分别接受丙戊酸钠缓释剂及丙戊酸镁治疗6周,并于服药后1,2,4,6周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有效病例的血药浓度平均为(77.58±14.45)μg·mL^-1,治疗窗范围为50~100μg·mL^-1之间。结论丙戊酸能有效治疗躁狂症,血药浓度监测有助于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之间关系,探索阿立哌唑血药浓度的治疗窗。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非固定剂量药物治疗8周。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阿立哌唑的谷浓度,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定疗效,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采用受试者运筹特征曲线(ROC曲线)获得血药浓度的最佳截断值,结合四分位间距法推测阿立哌唑血药浓度的治疗窗。并分析血药浓度与药物剂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入组80例患者,治疗有效47例、无效29例,另外4例脱落。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药物剂量、PANSS减分率及TESS分值间呈正相关,与CGI-SI分值呈负相关。药物剂量与疗效无相关性。最低有效血药浓度为363μg/L,发生不良反应的血药浓度阈值为540μg/L。有效组血药浓度的四分位间距为348~623μg/L。血药浓度在350~540μg/L的范围内疗效较好,副反应较轻。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之间存在相关性,较适宜的治疗窗是350~540μg/L。  相似文献   
6.
例1,患儿女,10岁,出生后发现颈前正中有一长条瘢痕,瘢痕的上端有小肿块,下部有一小漏口,反复漏液.于2008年1月2日收入院.  相似文献   
7.
1 一般资料 患儿男,出生后7 h.娩出时即发现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给氧无改善,于2010年5月4日急转入南京儿童医院.体检:张口呼吸,哭闹时口唇发绀,吸气时三凹征明显,血氧饱和度为40%~70%.下颌小而后缩,张口后发现舌如蚕豆大小,悬雍垂粗大而阻塞呼吸(图1a~d),四肢未见异常表现,双眼上下左右活动正常,能闭合,无上睑下垂,患儿哭闹时面部活动正常,咬肌有力,舌活动正常,哭闹时声音无沙哑,吞咽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周细胞是否是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及间充质干细胞与婴幼儿血管瘤消退过程中的脂肪组织增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贴壁筛选法从增生期血管瘤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抗原表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133和PPAR-γ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并以CD31和α-SMA行共染色.结果 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表达CD133、PPAR-γ、CD105、CD90、CD29和Vimentin,不表达CD45、CD34、CD31和flt-1.部分细胞表达α-SMA.大部分细胞表达PDGFR-β.NG2、Desmin和RGS-5无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证实CD133、PPAR-γ和α-SMA共表达于血管瘤组织的微血管周围.结论 细胞形态和抗原表型初步证实,本研究分离的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血管瘤组织的微血管周围.研究结果提示,周细胞是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背景不同剂型的药物在体内的解离和释放速度存在差异,因此其起效和作用时间也有所不同,并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的文拉法辛治疗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血药浓度与药物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女性抑郁症住院患者以单纯随机的方式分别编入文拉法辛缓释剂组(怡诺思组)及文拉法辛速释剂组(博乐欣组),进行为期6周的对照研究。恰诺思组患者每日晨起一次顿服药物,日平均剂量(标准差)为168(32)mg;博乐欣组患者每日分3次服用药物,日平均剂量(标准差)为160(67)mg。在研究第1、2.4、6周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文拉法辛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氧去甲基文拉法辛浓度,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HAMD)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Scale,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HAMD评分减分率≥50%为有效。结果两组均未见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在各研究时点两组HAND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缓释剂组的有效率为65.6%,速释剂组的有效率为69.2%(X2=0.77,P=0.380)。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改变与氧去甲基文拉法辛(r=-0.10,P=0.470)及文拉法辛(r=-0.11P=0.403)血药浓度呈较弱的负相关。结论两种剂型的文拉法辛对女性抑郁症患者均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但文拉法辛与氧去甲基文拉法辛血药浓度未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所以此两项指标不适合用来判定文拉法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内镜技术应用于整形外科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由于其微创性和切口隐蔽性,已成为整形外科学发展史中的又一里程碑[1].我院自2003~2005年,采用内镜手术切除小儿面部良性肿瘤5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