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霉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大约80%~90%的霉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10%~20%为其他念珠菌及球拟酵母属感染.霉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大约80%~90%的霉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10%~20%为其他念珠菌及球拟酵母属感染.  相似文献   
2.
复方百肤青抗大肠杆菌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生物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细菌性阴道病,又称非特异性阴道炎,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研究在临床已证实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有显著疗效,以及实验研究中对细菌性阴道病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1]的中药复方百肤青抗BV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生物膜的作用,目的是预防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解决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率高的问题.同时,为寻找抗菌生物膜新药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4.
探讨盐酸小檗碱对菌丝相白念珠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以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标准株与临床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pot assay检测白念珠菌落形成;XTT法检测白念珠菌丝代谢;荧光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丝活力;扫描电镜观察白念珠菌丝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白念珠菌丝细胞壁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白念珠菌细胞壁β-葡聚糖暴露程度;qRT-PCR法检测白念珠菌丝特异性基因ECE1及β-葡聚糖合酶调控基因FKS1和FKS2的表达。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临床株及标准株的MIC为64~128μg·mL-1;512μg·mL-1盐酸小檗碱干预下能抑制白念珠菌落生长,64~512μg·mL-1盐酸小檗碱能抑制菌丝代谢,512μg·mL-1盐酸小檗碱能抑制白念珠菌丝活力,256~512μg·mL-1盐酸小檗碱能抑制形态转化,512μg·mL-1盐酸小檗碱能明显损伤细胞壁结构,128~512μg·mL-1盐酸小檗能促进细胞壁β-葡聚糖暴露,512μg·mL-1盐酸小檗碱能下调白念珠菌丝特异性基因ECE12.72倍及β-葡聚糖合成酶调控基因FKS1与FKS2分别3.49,3.26倍。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盐酸小檗碱可能通过下调白念珠菌丝特异性基因及β-葡聚糖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破坏白念珠菌细胞壁的结构并促使β-葡聚糖暴露,进而影响整个细胞壁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血管活性肠肽参与电针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参与电针对胃粘膜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束缚冷应激胃粘膜损伤大鼠模型,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和中枢迷走背核复合体(DVC)微量注射,观察电针对各组外周血、胃粘膜和脑组织的VIP含量的变化,胃粘膜血流量(GMBF)、损伤指数(LI)和跨壁电位差(PD)的影响。结果:电针模型组外周血、胃粘膜和脑组织VIP含量均增加,GMBF、PD也明显增加,LI下降;中枢DVC微量注射VIP后,外周血和胃粘膜中VIP含量增加。结论:VIP作为信号分子,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对胃粘膜损伤具有整体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EAHD)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Z)对耐药白念珠菌生物膜麦角甾醇的影响。方法:采用CLSI M27-A3的微量稀释法测定EAHD与FLZ对白念珠菌FLZ耐药株的MIC与SMIC80;棋盘稀释法测定EAHD与FLZ联用对白念珠菌的协同效应;稀释涂布平板法考察EAHD与FLZ联用不同时间对菌体的杀伤作用;分别用HPLC和qRT-PCR法检测耐药白念珠菌生物膜麦角甾醇含量及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对于9株白念珠菌FLZ耐药株,EAHD对其MIC介于156~1 250 mg·L-1,FLZ对其MIC介于256~2 048 mg·L-1以上,二者联用后MIC显著降低,FICI(部分抑菌浓度指数)最低达0.066;EAHD单用对其SMIC80均高于1 250 mg·L-1,FLZ单用对其SMIC80均高于512 mg·L-1,最高可达2 048 mg·L-1以上,联用组除个别组具有相加作用外也均有协同效应。时间杀菌(time kill,TK)实验显示当作用12 h,二者联用杀菌效应最强。HPLC结果显示联用组、EAHD组与空白组麦角甾醇量相比,分别降低了近85%,50%。qRT-PCR检测FLZ组ERG1,ERG2,ERG6,ERG7,ERG11均上调,ACS1,ACS2,MET6均下调;EAHD组所有基因均下调;联用组ERG2,ERG6,ERG11均显著上调,ERG1,ERG7,ACS1,ACS2,MET6均显著下调。结论:EAHD协同FLZ抗白念珠菌耐药株,可能与抑制麦角甾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降低麦角甾醇的合成有关,造成细胞膜损伤,抑制菌体生长。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疾病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上最为常见,是全科医生经常面临的问题。感染性疾病要想达到真正有效的治疗必须借助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从而找到病因和规律。因此合格的全科医生,需掌握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原理及相关实验室检验技术。本文针对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专业,探讨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医学模式的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提取物体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XTT法和微量稀释法筛选龙胆泻肝汤各提取部位的抗菌活性并检测各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黏附相关基因ALS1和菌丝形成基因SUN41的表达量。结果:龙胆泻肝汤用石油醚、水、正丁醇、甲醇及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白念珠菌浮游菌的MIC分别为>1 000,>1 000,>1 000,125,125 mg·L-1;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分别为>1 000,>1 000,>1 000,500,500 mg·L-1;SMIC80分别为>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 mg·L-1;1 000 mg·L-1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明显抑制黏附相关基因ALS1和菌丝形成基因SUN41的表达。结论:龙胆泻肝汤抗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下降人群的不断增多,细菌/真菌感染率大幅上升,伴随耐药现象的出现,临床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越来越有限。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黄芩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等多重药理作用,尤其显著的抗细菌抗真菌活性对于治疗日渐增多的耐药性细菌/真菌感染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国内外对黄芩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对近年来其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