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三质粒系统构建慢病毒颗粒(LV)-PSF。LV-PSF体外感染hRMECs后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其感染效率。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经LV-PSF感染的hRMECs中PSF mRNA表达水平。将实验分为体内和体外两部分。体内实验:7日龄健康C57B/L6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组、OIR+LV-空载体(Vec)组和OIR+LV-PSF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构建OIR模型。OIR组除缺氧刺激外,不做其余处理。OIR+LV-Vec组和OIR+LV-PSF组小鼠分别玻璃体腔注射LV-Vec或LV-PSF。观察LV-PSF对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的影响。体外实验:将hRMECs分为正常组、缺氧组、空载组、PSF高表达组。正常组为正常体外培养的hRMECs;缺氧组为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培养条件24 h的hRMECs;空载组、PSF高表达组分别为用LV-Vec、LV-PSF感染48 h,再用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培养条件24 h的hRMECs。采用MTT比色法观察PSF对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PSF对缺氧刺激下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观察各组细胞中HIF-1α、VEGF及PSF的mRNA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可稳定高表达PSF的LV-PSF,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感染效率为97%,RT-PCR测得经LV-PSF感染的hRMECs中PSF mRNA水平明显上调。体内实验:OIR组、OIR+LV-Vec组小鼠RNV面积较正常组明显增加(t=18.31、43.71),OIR+LV-PSF组小鼠RNV面积较OIR组(t=11.30)、OIR+LV-Vec组(t=15.47)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缺氧组hRMECs增生能力较正常组明显增强(t=2.57),PSF高表达组hRMECs增生能力较正常组、缺氧组、空载组明显降低(t=5.26、5.46、3.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条件24 h或48 h均可刺激缺氧组与空载组细胞明显迁移(t=8.35、13.84,P<0.05);而与缺氧组与空载组比较,PSF高表达组细胞迁移不明显(t=10.99、18.27、9.75、8.93、26.94、7.01,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正常组和空载组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较多,而PSF高表达组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明显减少(t=9.33、6.15,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缺氧组、空载组hRMECs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t=15.23、21.09,P<0.05),PSF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t=0.12、2.15,P<0.05);与缺氧组、空载组比较,PSF高表达组hRMECs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t=10.18、13.10,P<0.05),PSF mRNA表达明显增加(t=65.00、85.79,P<0.05)。结论PSF可减少OIR模型小鼠RNV面积。PSF可能通过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缺氧诱导的hRMECs增生和迁移。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邵征洋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邵征洋教授门诊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107首首诊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方药信息,对每首处方的最主要症状及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类别及性味频次进行频数分析,并运用关联规律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以探究深层次的中医用药规律。结果 所有处方共总结出7大类抽动表现,出现频率最高的3种表现依次为:眨眼、咽部发声、抽鼻。使用频次≥14的中药共有28味,其中甘草用药频数为最。药物类别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等。药性使用频数最多的为温性药,药味使用频数最多的是甘味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主要有甘草→桔梗、荆芥→薄荷、甘草→玄参、荆芥→防风4组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7组常用聚类方,包括芍药甘草汤、六味汤及经验药对等。结论 邵教授认为“外风引动内风”乃儿童抽动障碍最为常见之病机,“肝风内动”为最核心之病机,提出以“内外风同治”的治疗原则,同时兼顾健脾、祛痰、疏肝之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噬在脂肪乳剂解救布比卡因心肌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成空白溶剂组(DMSO组)、布比卡因组(Bup组)、脂肪乳剂组(Lip组)、脂肪乳剂联用布比卡因组(BLp组),相应药物处理24 h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电镜下观察细胞自噬现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监测自噬流情况,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LC3II/I、p6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DMSO组相比较,Bup组心肌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 <0.05),光镜下可见细胞大量死亡皱缩,形态不规则,胞核不清,电镜下见自噬体大量堆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自噬流被抑制,LC3II/I、p6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与Bup组相比较,BLp组与Lip组心肌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下降(P <0.05);光镜下心肌死亡细胞减少,细胞界限清楚,胞浆清晰,胞核清楚;电镜下自噬体减少;自噬流加快自噬体清除;LC3II/I、p62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5)。结论:脂肪乳剂可通过激活自噬流来加快自噬体的清除从而解救布比卡因所致心肌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高表达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下RP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空白对照组(N+AGAGEs组)、空载体对照组(Vec+AGEs组)、PSF高表达组(PSF+AGEs组)。N组RPE细胞常规培养;N+AGEs组只做转染处理但不导入任何外源性基因的RPE细胞联合AGEs诱导;Vec+AGEs组、PSF+AGEs组利用转染试剂脂质体2000将pcDNA空载体或pcDNA-PSF真核表达质粒导入RPE细胞联合AGEs诱导。除N组以外,其余3组细胞进行相应的转染处理,24 h后应用150μg/ml的AGEs刺激72 h。采用HE染色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PSF高表达对RPE细胞凋亡相关形态改变的影响;通过ROS水平检测分析PSF高表达对AGEs诱导的RPE细胞ROS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检测PSF高表达对RPE细胞生存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SF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剂量对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结果HE染色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发现,N组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核呈圆形,细胞质丰富,染色均一;N+AGEs组、Vec+AGEs组细胞体积缩小,嗜酸性染色增强,细胞核致密浓染、固缩甚至碎裂;PSF+AGEs组细胞形态尚饱满,细胞浆染色较均匀,细胞核染色均一。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PSF高表达可有效提高RPE细胞生存力,但该作用可被ZnPP有效拮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6,P<0.05)。DCFH-D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N+AGEs组、Vec+AGEs组比较,PSF+AGEs组细胞中ROS产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4,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SF蛋白以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上调HO-1的表达水平。PSF蛋白作用24、48、72 h的HO-1相对表达水平较0 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91,P<0.05)。0.1、0.5、1.0、1.5、2.0μg PSF蛋白作用下的HO-1相对表达水平较0.0μ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82,P<0.05)。结论PSF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而抑制ROS产生,从而对AGEs诱导下的RPE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中医角度出发,结合对过敏性鼻炎文献、临床案例的研究,发现两者相关联,"正气"不足、过敏性鼻炎病因皆为肺、脾、肾三脏受损,且结合现代研究,正气与过敏性鼻炎皆与免疫力相关。发现"正气存内"对过敏性鼻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临床及影像组学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中轴性脊柱关节病(axSpA)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 年10月至2019 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568 例腰背痛患者,最终诊断axSpA 319 例,非axSpA 249 例。按7:3 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于骶髂关节CT上手动勾画三维感兴趣区(V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mRMR)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降维及选择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诊断axSpA的临床危险因素。最后使用SVM分别构建临床、影像组学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Delong检验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在验证组中具有最佳诊断效能,诊断准确性为0.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79.7%,其ROC曲线下面积(AUC=0.91)高于临床模型(AUC=0.81)及影像组学模型(AUC=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临床和影像组学构建SVM模型对诊断axSpA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COVID-19)肺炎与肿瘤放化疗所致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caused by chemoradiotherapy,IP-CRT)的不同时期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院区2020年1—3月确诊的73例COVID-19感染患者(COVID-19组)及肿瘤院区2019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44例IP-CRT(IP-CRT组)的动态胸部CT资料,评估内容包括:病灶分布、范围、形态、密度、主要征象及伴随征象。结果:①初次阳性胸部CT检查分析显示,两组均以多发、双肺、多肺段受累、多形态共存及磨玻璃密度为主,且均可见条索影、细网格影、"铺路石"征、支气管改变及胸膜增厚(P0.05);COVID-19肺炎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周边区域,可伴"晕/反晕"征及血管改变,"空洞/空泡"征、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在IP-CRT更常见(P0.05)。②临床进展期COVID-19肺炎主要表现为小片状影融合成大片状、伴实变病灶、"铺路石"征;IP-CRT发生的部位和表现形式多样。③临床恢复期分析显示COVID-19肺炎可形成"树上挂网"征,随时间后延纤维化条索影可吸收;IP-CRT所致的纤维化条索影多永久存在,伴随胸腔积液量减少、淋巴结大小恢复(P0.05)。结论:胸部CT检查对COVID-19肺炎与IP-CRT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虹  林婷婷  张蕾 《眼科研究》2011,(9):825-829
背景腺样囊性癌(ACC)是泪腺上皮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侵袭性强,复发率和死亡率高。尽管可以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综合性治疗,但疗效仍欠佳。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移植性ACC的治疗效果,以及粒子放射活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0.1ml ACC-2癌细胞5×10^7个/ml建立荷人ACC裸鼠模型30只。注射后14d选取瘤体体积大致相等的荷瘤鼠25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5只裸鼠。治疗组每只裸鼠分别植入1枚125I粒子,按放射活度分为G1组(0.4mCi)、G2组(0.6mCi)、G3组(0.8mCi)、G4组(1.0mCi)4个治疗组,G0组(对照组)植入无活性的空心粒子1枚,B型超声扇形扫描对125I粒子进行定位监测。每2天测量1次肿瘤直径并计算各组肿瘤体积抑制率,14d后断颈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常规病理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凋亡情况并记录肿瘤坏死凋亡边缘距离125I粒子的最大半径。结果125I粒子植入14d,G0组平均瘤体积为(3713.19±243.23)mm3,G1组、G2组、G3组、G4组分别为(3113.35±316.54)、(2635.85±261.21)、(2538.37±312.16)、(1686.28±231.65)mm3,与G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G3组、G4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0.11±3.09)%、(36.18±2.54)%、(40.83±4.17)%、(66.63±5.34)%,即随着125I放射活度的增加,抑瘤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240,P=0.000)。125I放射活度与抑瘤率呈正相关(r=0.653,P=0.008)。G1组、G2组、G3组、G4组凋亡或坏死距离粒子的最大有效治疗半径依次为(5.2±0.5)、(6.4±0.7)、(7.4±0.4)、(8.2±0.5)r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2,P=0.000);125I放射活度与最大有效治疗半径呈正相关(r=0.609,P=0.004)。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移植性ACC持续照射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周期,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VST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以导丝碎栓、尿激酶溶栓治疗,术后给予抗凝治疗。结果术后DSA显示:栓塞段静脉窦均再通。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8例,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1例。随访10例,时间8~30个月,复发2例。结论 CVST通过机械碎栓及药物溶栓后可达到再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