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脓毒症是因患者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最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明显的循环、细胞、及代谢异常[1-3]。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UCTD)具有某些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表现,但又不符合任何一种特定疾病的诊断标准。它可能属于某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早期阶段或顿挫型,在部分患者也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本文报告脓毒性休克并发UCTD一例。  相似文献   
2.
3.
从烈性传染病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的依从性、使用细节、流程以及目前研究现状等方面对烈性传染病个人防护装备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医务人员有效应对烈性传染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莎  李桂 《河北医药》2012,34(10):1497-1498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对狼疮肾炎(LN)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符合LN诊断标准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健康教育,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oml治疗;治疗组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0.3 g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液流变学、血凝指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魏酸钠可降低蛋白尿、血脂、血黏度,具有明显改善患者高凝状态的作用,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视疲劳的病因,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103例视疲劳患者,检查其眼前后节、远近隐斜、水平聚散力、集合近点、调节性辐辏/调节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相对调节、调节反应,对视疲劳症状进行评分,分析视疲劳的原因.针对病因给予矫正屈光不正、调节辐辏训练、配戴三棱镜、药物治疗.评价这些治疗对视疲劳的治疗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03例视疲劳患者性别比为男∶女=1∶1.5.其病因分别是:屈光不正38例(36.9%),干眼症26例(25.2%),肌性视疲劳29例(28.2%),调节性视疲劳10例(9.7%).治疗前视疲劳评分为(4.8±0.7)分,治疗后症状缓解,评分为(2.0±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P<0.01).结论 视疲劳常见病因是屈光不正、辐辏异常、干眼症、调节异常,治疗方法主要有矫正屈光不正、视觉训练、配戴三棱镜、药物对症治疗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川产民间药随手香的急性毒性及部分药效作用。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考查随手香的急性毒性;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研究随手香的抗炎与镇痛作用。结果: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随手香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安全性较好;二甲苯致小鼠耳廓急性炎症实验表明,随手香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表明,随手香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结论:初步判定川产民间药随手香急性毒性小,安全性较好,且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与民间用法相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科2013年1月~12月共发生8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出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减少了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出。结论有效镇痛、镇静、加强基础护理,妥善固定胃管,加强巡视及健康宣教,可有效预防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出。  相似文献   
9.
秦七风湿方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秦七风湿方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1 m L/min;测定10批秦七风湿方样品,利用中药色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秦七风湿方HPLC指纹图谱,并通过对照品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建立了秦七风湿方HPLC指纹图谱,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9以上,共标定19个共有峰,8个峰来源于珠子参,8个峰来源于秦艽,5个峰来源于山茱萸(其中1号峰为珠子参、秦艽和山茱萸共有),并通过与对照品比较指认了其中8个色谱峰,分别为马钱苷酸(2号峰)、莫诺苷(3号峰)、龙胆苦苷(5号峰)、马钱苷(6号峰)、人参皂苷Ro(12号峰)、人参皂苷F1(13号峰)、竹节参皂苷IVa(14号峰)、人参皂苷F2(17号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好,可为秦七风湿方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近10年发表的针灸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归纳选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近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 2016、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穴位频次、归经、分布,并对穴位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文献筛选后,共纳入350篇文献,涉及81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648次,文献研究共涵盖42种治疗方案,使用频率最多的方案为穴位贴敷,文献报道最多的疾病为“哮病”(217篇),以距离 ≥ 300为界,可将腧穴分为六组,通过复杂网络得出穴位核心处方为肺俞、定喘、大椎、天突、膻中、肾俞、脾俞。结论 针灸治疗肺系疾病选穴以选取临近部位的腧穴与具有调节肺系功能的腧穴为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治疗中,可选择肺俞、定喘、大椎、天突、膻中、肾俞、脾俞等腧穴,并根据分期特点进行临证加减。本研究结果可为针灸治疗肺系疾病与COVID-19选穴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