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杨武  袁东彬  赖峰  陈小丽 《吉林医学》2015,(9):1843-1844
目的:探究分析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对94例采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的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所受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47例,A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B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变换体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指较术前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B组患者在变化体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术前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的患者,给予其全身麻醉的效果更好,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因体位变化带来的心率、血压的变化,降低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2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及72 h抽血检测CD3、CD4、CD8、TNF-α的浓度,并观察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D3、CD4、CD8、TNF-α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和术后72 h TNF-α的浓度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和术后72 h CD3、CD4、CD8的浓度明显低于术前,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和术后72 h 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免疫功能均有影响,但腹腔镜手术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试验组(n=43),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方案,静脉注射1μg/kg瑞芬太尼及1.5 mg/kg丙泊酚,术中则分别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和丙泊酚2~3 mg/(kg·h);对照组(n=41),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方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μg/kg及丙泊酚1.5 mg/kg,术中以全程持续泵注丙泊酚2~3 mg/(kg·h)维持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体动、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0.93%)明显低于对照组(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麻醉诱导期开始便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动脉血气变化并计算呼吸系统顺应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气腹30 min、气腹60 min、气腹90 min及放气时的动脉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a-ETCO_2),水平均显著低于气腹完成时,且各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水平相比较,均P0.05;观察组患者气腹30 min、气腹60 min、气腹90 min及放气时的肺泡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在气腹60 min、气腹90 min及放气时的氧合指数(O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子宫肌瘤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减少肺不张的发生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髋关节疼痛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四川省巴中骨科医院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完整成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翻修手术、长期慢性疼痛、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情况的病例排除在外。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置换类型、术前评估、术中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观察患者术后中重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及上述资料与髋关节中重度疼痛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共有476例(476例髋)患者纳入研究,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9.66%。单因素分析显示,置换部位、疾病类型、高血压、吸烟、饮酒不是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χ2=6.145)、年龄(χ2=7.847)、身体质量指数(χ2=14.704)、髋关节活动时间(χ2=8.043)、糖尿病(χ2=10.356)、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χ2=10.654)、入路方式(χ2=6.746)、假体类型(χ2=5.917)、手术时间(χ2=5.024)、下肢深静脉血栓(χ2=11.145)、术后C反应蛋白(CRP)值(χ2=7.494)是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质量指数≥28 kg/m2[OR=3.224,95%CI (2.059,8.159)]、下肢深静脉血栓[OR =6.902,95%CI (4.574,13.589)]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OR =0.718,95%CI (0.611,0.829)]、关节活动时间>2 d [OR =0.624,95%CI(0.417,0.852)]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保护性因素(P<0.05)。 结论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髋关节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诊的130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行急诊CT平扫,将平扫结果与最后经手术治疗和其他综合治疗诊断的结果比较。结果 130例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79例,检出率为60.77%,其中脾脏损伤21例(26.58%)、肝脏损伤16例(20.25%)、胰腺损伤12例(15.19%)、肠道及肠系膜损伤9例(11.39%)、胆道损伤8例(10.13%)、肾损伤5例(6.33%)、腹膜后血肿2例(2.53%)、膀胱破裂2例(2.53%)、无脏器损伤的腹腔内少量积血4例(5.06%)。其中61例(77.21%)伴不同程度腹腔积血、积液,25例(31.65%)伴肋骨骨折,6例(7.59%)伴胸腹壁积气。CT检出阴性51例,占39.23%。结论急诊CT检查可以作为急诊上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考代评制度下主管护师分层聘任的机制与意义。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现代医院的工作特点对如何实现主管护师与岗位的最佳结合、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分析。结果主管护师是在护理队伍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群体,实施分层聘任制可规范主管护师竞争上岗,科学配置和使用护理人才,达到员工和医院效率的最优化。结论以考代评制度下实施分层聘任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对减少院内环境致病菌落的作用,为防疫安全工作提供保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月21日)进行过生物采样的160个标点(45个采用平板沉降法采样,115个采用擦拭法采样)作为对照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4日)进行过生物采样的160个标点(64个采用平板沉降法采样,96个采用擦拭法采样)作为观察组,比较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后院内环境中细菌致病菌落分布的变化。结果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160个采样标点中有39个(24.4%)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其中45个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中有7个(15.6%)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115个擦拭法采样的标点中有32个(27.8%)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160个采样标点中有18个(11.2%)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其中64个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中有4个(6.2%)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96个擦拭法采样的标点中有14个(14.6%)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率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擦拭法采样的标点和总体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率均低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P=0.020、0.002)。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细菌致病菌落数量为(0.69±0.09)CFU/cm2,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0.85±0.15)CFU/cm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擦拭法采样的标点细菌致病菌落数量为每皿(0.19±0.06)CFU,低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每皿(0.32±0.08)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COVID-19疫情期间,通过加强消毒、提高消毒质量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医院环境中的致病菌落,有助于降低医护人员感染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术后并发迟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原因,探讨鼻内镜下经蝶窦人路脑脊液鼻漏的修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术后并发迟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的原因、部位和鼻内镜手术修补情况.结果 11例患者中,7例予自体脂肪、肌肉、游离中鼻甲黏膜瓣分别修补成功;4例予自体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