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滋肾清肝饮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8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4例水飞蓟宾葡甲胺,3片/次,3次/d;护肝、对症治疗。治疗组64例滋肾清肝饮(生地20g,当归、枸杞各15g,女贞子、旱莲草各20g,白芍15g,沙苑子10g,龟甲20g,薏苡仁30g,首乌制20g,茵陈10g,蛇舌草、淫羊藿各20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分服。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候评分(胁痛、头晕目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ALT、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3.4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候评分治疗组降低/升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滋肾清肝饮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田炯  李秀秀  赵杰  周芹  王慧萍  陈江华 《浙江医学》2018,40(14):1567-1569,1573
目的探讨尿液可溶性巨噬细胞生物标志物CD163(sCD163)对IgA肾病(IgAN)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IgAN患者78例,均行肾脏穿刺病理检查,检测尿液sCD163水平。根据病理检查肾小球中新月体的百分比将患者分为C0组(无新月体形成)、C1组(新月体百分比<25%)、C2组(新月体百分比≥25%),比较3组患者尿液sCD163水平;分析尿液sCD163水平与肾脏穿刺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尿蛋白肌酐比、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肾小球新月体百分比的相关性;以尿液sCD163水平<1.03为尿液sCD163低水平组,尿液sCD163水平≥1.03为尿液sCD163高水平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情况。结果C2组患者尿液sCD163水平高于C0、C1组患者(5.67±7.49vs0.69±0.76、0.57±0.67,均P<0.05)。尿液sCD163水平与尿蛋白肌酐比、血肌酐、肾小球新月体百分比呈正相关(r=0.787、0.271、0.217,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r=-0.299,P<0.05)。尿液sCD163高水平组患者的肾脏生存率低于低水平组患者(84.35%vs98.18%,P<0.05)。结论尿液sCD163可作为预测IgAN临床预后的一项无创性生物标志物。IgAN患者高尿液sCD163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后因血肿对脑组织的机械压迫、脑水肿的继发损害和局部的炎症反应等所致的细胞凋亡,使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受到严重损伤,患者的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变得异常困难[1-2].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措施,在组织结构和功能上修复受损的神经元确实不易,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能切实有效地修复受损脑组织的方法.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能够在特定的微环境中向神经组织细胞分化[3],因此干细胞移植有望使这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紫杉醇加顺铂联合方案同步6MVX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5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紫杉醇加顺铂方案化学治疗4周期,第3周期化学治疗药物结束后开始行6MVX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按期行第4周期化学治疗。结果 5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0例(17%);部分缓解28例(48%);稳定9例(16%);进展11例(19%)。生存情况:58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3个月;1年生存率为85%(49例);2年生存率62%(39例);3年生存率22%(13例);4年生存率14%(8例),5年生存率9%(5例)。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86%(50例),但主要为Ⅰ、Ⅱ度,Ⅲ、Ⅳ度发生较少为5%(3例);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也较高为95%(55例),3%(2例)为Ⅲ度;脱发发生率为100%。发生放射性食管炎70%,1例为Ⅲ度;发生过敏5%,心脏毒性10%。结论紫杉醇加顺铂联合方案同步6MVX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2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2个月于2009年8月17日入院.既往:糖尿病史8年,间断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稳定.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呈持续性,睡眠后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异氟醚麻醉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156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两部分进行实验.①血糖检测:这部分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28只小鼠按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禁食组(n组)和禁食12 h组(f组);各组再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Cn组/Cf组),麻醉组(An组/Af组).进一步实验使用56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和f组,每组28只.两组均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亚组,Cn组/Cf组,An组/Af组,二甲双胍组(Mn组/Mf组)和二甲双胍麻醉组(MAn组/MAf组),每亚组均为7只.Mn组、Mf组、MAn组和MAf组于麻醉前1.5 h腹腔注射二甲双胍40 mg/kg,An组、Af组、MAn组和MAf组均行异氟醚6h麻醉.通过尾静脉取血检测围麻醉期各时间点血糖值.②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tecting system,Q-PCR)检测:共72只小鼠.各亚组分组方法同上,分别于麻醉1、4、6h取材下丘脑,每组每个时间点取3只.Q-PCR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两个亚型AMPKα1、AMPKα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血糖水平变化:与n组比较,f组小鼠血糖显著降低[(8.25±1.02) mmol/L比(6.46±0.65) mmol/L,P<0.05].在f组和n组中,麻醉组小鼠均出现血糖水平升高;与Cn组和Cf组比较,An组和Af组分别在麻醉0.5、1、2h和1、2、3h升高(P<0.05);分别与Cn组和Cf组比较,Mn组和Mf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n组和MAf组均于麻醉2h开始出现低血糖并持续(P<0.05),这种差异分别在麻醉结束4h和1h后消失.下丘脑AMPK mRNA表达:1h,与Cf组比较,MAf组AMPKα1和AMPKα2mRNA表达下调(P<0.05);4h,与Cn组和Cf组比较,An组、MAn组和Af组AMPKα1表达下调(P<0.05),AMPKα2 mRNA表达在MAf组降低(P<0.05);6h,与Cn组和Cf组比较,AMPKα1和AMPKα2在An组和MAn组、Af组和MAf组mRNA表达都降低(P<0.05).结论 长时程异氟醚麻醉可使小鼠血糖呈“先高后低”改变,二甲双胍预处理后麻醉小鼠可出现持续低血糖,这一过程与下丘脑AMPK转录活性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7.
1例45岁男性患者,因确诊肺癌入院,此次化疗同时行颅脑放疗。患者咽拭子及大便中检出真菌,给予氟康唑注射液(100 mg,ivgtt)抗真菌治疗。在输注结束2 min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喘憋、剧烈咳嗽等症状,考虑为严重过敏反应,立即给予持续吸氧(4 L·min^-1),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iv)、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1 m L,im)、二羟丙茶碱注射液(0.25 g,ivgtt)、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iv)、注射用赖氨匹林(0.9 g,iv)等对症治疗。之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3 h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3例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3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7例,疾病稳定(SD)19例,疾病进展(PD)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0.3个月.3~4度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蛋白尿、高血压、鼻出血、经血增加、肠道出血、肠穿孔及静脉血栓等.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见急性中毒之一,多发生在冬春季,中毒主要原因为燃气热水器意外和燃煤取暖。但个别不典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极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或低血糖昏迷。我科于2008年盛夏收治1例因驱蚊致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72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2个月于2009年8月17日入院.既往:糖尿病史8年,间断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稳定.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呈持续性,睡眠后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