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探讨不同人格气质类型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及探讨不同人格气质类型与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变化是否有关联.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EPQ)问卷对108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进行人格分析,确定术后谵妄发生的时间及谵妄的类型.发生术后谵妄的患者,待症状消除后的24 h内,使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再次测量患者的智力及认知水平,并对手术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检测患者术前及术毕0、24、48、72 h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IL-6、TNF-α、IL-1β水平,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内外向患者术毕各时间点和术前IL-6、TNF-α、IL-1β的浓度.结果 内向型患者54例,发生谵妄者8例;外向型患者54例,发生谵妄者2例,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向型组术后外周血中炎性因子IL-6、TNF-α、IL-1β均比外向型组高(P<0.05),患者发生谵妄前后智力及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人格气质类型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存在影响,内向型患者尤其是内向不稳定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谵妄.炎性因子可能是参与术后谵妄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RCC4(X-ray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4)作为检测结直肠癌的新型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切除肿瘤组织21例,应用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中XRCC4蛋白表达情况,并与术前PETCT的标准摄取值(SUV)相比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内XRCC4蛋白高表达,且与PETCT中SUV值密切相关(P<0.01)。结论 XRCC4蛋白作为新一代肿瘤标志物可能参与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结合PETCT检查,XRCC4蛋白可为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接触临床床旁教学模式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麻醉学班2011级及2012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11级60人为对照组,2012级60人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实践为主的床旁教学改革模式,而对照组中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结束后对所有试验对象进行书面理论测试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对两级学生做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临床技能考核和书面理论测试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教学效果评价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接触临床床旁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能够改善临床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醋酸白及碘试验肉眼观察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2008年3月至10月应用醋酸白及碘试验肉眼观察法(VIA/VILI)对华北地区6县市(北京大兴区、天津大港区、河北赤城和曲周、山西襄垣和沁县)6地区部分生育年龄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对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如异常取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病变者依据早诊早治技术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6地区共筛查12208例,大兴、大港、赤城、曲周、襄垣、沁县:VIA/VILI阳性率分别为11.50%、17.95%、21.88%、6.19%、2.95%、6.11%;阴道镜检查的活检率分别为80.43%、83.33%、8.26%、48.00%、100.00%、74.40%;活检病例中宫颈高度以上病变所占比例分别为6.49%、15.67%、18.42%、1.67%、18.33%、21.51%;VIA/VILI对宫颈高度以上病变检出率分别为5.22%、13.06%、1.52%、0.80%、18.33%、16.00%。结论不同地区醋酸白及碘试验肉眼观察法在应用和推广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氯丙嗪(chlorpromazine,CPZ)处理后的大鼠脑皮质中凝血因子Ⅲ表达进行检测及分析.方法 按每组6只,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PZ高、中、低剂量(20 mg/kg、10 mg/kg、5 mg/kg)单次注射组以及中剂量连续注射组(10 mg/kg/2周),采用腹腔注射CPZ的方法制备动物模型.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皮质中凝血因子Ⅲ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中剂量(10 mg/kg)的CPZ单次注射及连续注射均能显著增加大鼠脑皮质中凝血因子Ⅲ的表达(P值分别为0.0007、0.0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PZ高、中剂量(20 mg/kg、10 mg/kg)单次注射(P值分别为0.0141、0.0163)以及中剂量(10 mg/kg)长期连续注射组大鼠脑皮质中凝血因子Ⅲ表达显著增加(P =0.0094).结论 CPZ能够上调大鼠脑皮质中凝血因子Ⅲ的表达.除了已知的多巴胺受体和钙调素之外,凝血因子Ⅲ也是CPZ调控的靶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99Tcm-MDP骨扫描病灶特点。方法 :306例前列腺癌患者均行99Tcm-MDP骨扫描,骨扫描不能确诊骨转移时再经CT、MRI和病理及临床随访等进一步确诊有无骨转移。结果:30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99Tcm-MDP骨扫描阳性病例数为183例,最终确诊骨转移者129例;阴性病例数为123例,最终7例确诊为骨转移。最终经CT、MRI和病理及临床随访等明确骨转移者总计136例,占44.44%。在136例骨转移患者中,99Tcm-MDP骨扫描诊断骨转移Ⅰ级病例数为59例,Ⅱ级病例数为31例,Ⅲ级病例数为46例。99Tcm-MDP骨扫描诊断骨转移总病灶数为648个,其中骨盆骨转移病灶数为197个(占30.40%);脊柱骨转移病灶数为163个(占25.15%);肋骨转移病灶数为125个(占19.29%);四肢骨转移病灶数为79个(占12.19%),其中股骨近端最常见为57个(占四肢骨的72.15%);胸骨转移病灶数为49个(占7.56%);颅骨及其他骨转移病灶数为35个(占5.40%)。结论:99Tcm-MDP骨扫描是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分级的首选检查方法,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的病变部位依次为骨盆、脊柱、肋骨、股骨近端。  相似文献   
8.
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69例,能有效减轻胸部疼痛,促进痰液的排除,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30例,女16例,25~78岁,平均48岁;对照组23例,男18例,女5例,23~60岁,平均41岁。病程为1周。1.2方法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8ml加入生理盐水20ml做雾化吸入,20min/次,1次/d,7d一个疗程。对照组常规应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4000U加生理盐水20ml做超声雾化吸入,20min/次,1次/d,7d为一疗程。2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52.17%),有效18例(3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ET-CT中SUV值与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AK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测定肿瘤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AKT表达。分析SUVmean值与组织病理关系及与HIF-1α、AK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2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为高摄取,SUVmean值为(5.42±1.67)。SUVmean值与HIF-1α(r=0.595, P=0.006)、AKT(r=0.522,P=0.018)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18F-FDG的浓聚与肿瘤组织的缺氧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辅酶Q10氯化钠注射液在食管癌放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科放疗的30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3例,两组患者均在模拟定位机下定位,采用XHA600直线加速器体外常规分割照射,治疗组153例在常规放疗基础上加用辅酶Q10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滴,1次/d,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行常规放疗。结果经过放疗后,对照组完全缓解(CR)3例,占2.0%;部分缓解(PR)39例,占25.5%;无缓解(NR)111例,占72.5%;(CR+PR)42例,占27.5%。治疗组完全缓解(CR)9例,占5.9%;部分缓解(PR)87例,占56.9%;无缓解(NR)57例,占37.2%;(CR+PR)96例,占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氯化钠注射液在食管癌放疗中增敏作用良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