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和出血侧海马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细胞调亡的调控。方法:实验于2006-01/10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完成。①取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72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0g左右。②采用脑内囊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动物于苏醒后按Bederson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评分>3分后入选本实验,入选72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24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按8μg/kg剂量肌肉注射,1次/d;生理盐水组肌肉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次/d;模型组不作任何干预。③每组分别于干预后1,3,7d随机抽取8只大鼠,麻醉状态下取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和出血侧海马,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调亡调控基因bax mRNA,bcl-2mRNA的表达。结果:在建立脑出血模型中共5只大鼠死亡,随后对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发现脑内血肿量过大,致脑疝形成而导致死亡,后随机补充动物。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血肿周围脑组织bax mRNA表达:干预后3d,7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血肿周围脑组织bax mRNA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3d:0.54±0.19,0.76±0.23,P<0.05;7d:0.45±0.19,0.71±0.16,P<0.01)。②血肿周围脑组织bcl-2mRNA表达:干预后3d,7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血肿周围脑组织bcl-2mRNA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3d:0.68±0.25,0.39±0.19,P<0.05;7d:0.80±0.21,0.48±0.18,P<0.01)。③出血侧海马bax mRNA表达:干预后3d和7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出血侧海马bax mRNA表达比生理盐水组均明显减少(3d:0.54±0.18,0.70±0.11;7d:0.43±0.24,0.69±0.18,P均<0.05)。④出血侧海马bcl-2mRNA表达:干预后3d和7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出血侧海马bcl-2mRNA表达比生理盐水组均明显增多(3d:0.66±0.11,0.50±0.15;7d:0.72±0.12,0.52±0.22,P均<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调节凋亡相关基因,提高大鼠脑出血后大脑脑组织和海马bcl-2mRNA的表达,降低bax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近视是眼科常见病,也是影响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且可导致多种致盲性眼病。目前对于近视发病的病因学研究备受关注,其中近视发生过程中眼内神经递质变化又是研究热点之一。既往的研究发现在眼内神经递质中多巴胺、5-羟色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及血管活性肠肽等都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及眼球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甚至有些神经递质与近视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具体机制尚有许多分歧。为了进一步了解近视的发病机制,并为实验性近视眼内神经递质变化的进一步研究做文献准备,本文对眼内神经递质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LP)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性肾积水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行LP手术的22例UPJO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儿年龄5个月~5岁(平均3.6岁),其中右侧5例,左侧17例,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2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2~5 ml,术后2 d拔除引流管,5 d拔除尿管,1例术后出现反复呕吐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后治愈,22例均术后7 d出院;1例出院后5 d出现发热、脓尿等尿路感染症状,予以尿培养后抗感染治疗恢复,术后无一例尿瘘发生。22例全部获得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肾积水完全缓解,无再手术病例。结论:LP手术用于治疗小儿UPJO性肾积水安全、可行、有效,具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瘢痕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观察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与传统开放武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小儿外科腔镜中心2007年1月~2011年4月收治6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同期小儿普外组收治600例腹股沟斜疝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儿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腔镜组术中发现523例单侧腹股沟斜疝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193例(37%),并避免解剖腹股沟管结构,无开放手 术组术中出血、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的腹股沟斜疝是安全的,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及恢复快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F-Ⅳ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有限椎管减压、后外侧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方法。方法 36例均行RF-Ⅳ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针对性有限后路椎管减压和自体骨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并进行定期随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果完全解剖复位率为94.4%。全部病例经6个月~2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疗效按Nakai评分标准,优32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7.2%;融合率按Christensen’s分类:3级29例,2级4例,1级3例;3级80.6%,2级11.1%,1级8.3%。无一例螺钉断裂和钉棒松动,无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结论 RF-Ⅳ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有限后路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有限椎管减压既损伤小,又能解除神经受压,脊柱植骨融合率高,自体骨块植骨经济实用,减少住院费用,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与考核系统在神经外科监护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便利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神经外科监护室2个病区5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2个病区的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业务学习培训;观察组应用微信平台进行培训与考核,比较2组培训效果、培训的满意情况及专科实践能力。结果 观察组理论及操作成绩、专科护士实践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培训的满意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59.3%。 结论 微信平台培训提高了NICU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及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增强了NICU专科护士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腹腔镜治疗女孩复发性斜疝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应用腹腔镜、自制的带线缝针和体外缝合体外打结技术为42例女孩腹股沟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总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复发性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简单、快捷、损伤小、疤痕细微,比传统的高位结扎术优越.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微创小儿外科的发展,由《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承办的"2010年全国微创小儿外科新进展论坛"暨"新生儿和小婴儿腹腔镜手术演示与讲座"于2010年11月11~14日在淮安曙光国际大酒店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9.
幽门前瓣膜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引起小儿幽门梗阻的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常与幽门肥厚性狭窄混淆.手术是目前治疗幽门前瓣膜症的有效方法。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自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收治幽门前瓣膜症患儿3例。于腹腔镜下行瓣膜切除加幽门纵切横缝术,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特殊的WasselⅥ型复拇指畸形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990年以来,本院共治疗9例(12侧)特殊的WasselⅥ型先天性复拇指畸形的患者,均在掌骨截骨拇指移位的同时,重建大鱼际肌止点或拇收肌止点的手术方法。手术平均年龄9.5岁。[结果]本组病例随访7例(9侧),随访时间为2~12年,平均5年6个月。参照Kawabata评分方法,优5例(7侧),良1例(1侧),差1例(1侧)为手指瘢痕挛缩。[结论]对特殊的WasselⅥ型复拇指畸形的患者采用掌骨截骨拇指移位的同时,重建大鱼际肌止点或拇收肌止点的手术方法设计合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