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估羟考酮无背景量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6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吗啡组和羟考酮组,各33例。两组术后均采用无背景量静脉自控镇痛模式。镇痛泵配方:吗啡组:100 ml生理盐水混合50 mg吗啡以及10 mg托烷司琼;羟考酮组:100 ml生理盐水混合50 mg羟考酮以及10 mg托烷司琼。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镇痛前后的静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动态VAS评分,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总量、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羟考酮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吗啡组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的静态VAS评分、动态VAS评分均较本组镇痛前降低,且羟考酮组降低程度优于吗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总量、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63.01±3.42)ml、(12.21±1.45)次,均少于吗啡组的(85.35±5.47)ml、(21.21±1.55)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低于吗啡组的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无背景量静脉自控镇痛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可获得理想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分辨率便携式超声仪器和探头技术的改进,使超声技术从单纯的临床诊断走进了手术室,其具有便携性、无创性、实时性、安全性及可重复性等优势。本综述就上呼吸道超声解剖结构特点及近年超声技术在气管插管术、喉罩置入位置判定、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及评估胃饱患者中的应用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等辐射分析法研究结肠镜麻醉中靶控输注(TCI)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两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择门诊待做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丙泊酚一依托咪酯复合组(C组)3组,采用序贯法确定各组病例数。麻醉诱导前各组以序贯方式静脉TCI丙泊酚、依托咪酯及两药复合药物。病人睫毛反射消失时即开始结肠镜检查,测定P、E、C组半数血浆有效浓度值(EC50),采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P组EC50值为4.15ug/mL,其95%可信区间为3.5—4.8ug/mL;E组EC50值为400ng/mL,其95%可信区间为370—425ng/mL;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其EC50分别降为1.28/220,其EC50比值总和为0.86,位于95%CI左侧,P〈0.05。结论经等辐射分析法证实,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在结肠镜TCI麻醉时麻醉效应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预先注射地佐辛对结肠镜检查时患者丙泊酚血浆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并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麻醉的安全性。方法:82例拟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A组,n=49),干预组为地佐辛+丙泊酚靶控输注组(B组,n=33);丙泊酚初始血浆浓度设为4.5 g/mL,其后根据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有无体动以0.5 g/mL为增减量进行调整,按照升降序贯试验法计算A、B组丙泊酚血浆EC50及95%可信区间,记录结肠镜检查术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丙泊酚EC50为4.15 g/mL,95%可信区间为3.51~4.87 g/mL;B组丙泊酚EC50为3.32 g/mL,95%可信区间为2.91~3.65 g/mL。与A组比较,B组丙泊酚总消耗量明显较少(P<0.05),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A组与B组患者肠镜检查各时间点的MAP、HR与术前(T0)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大部分患者MAP大部分均在30%以内,A组2例需要用麻黄素纠正,A组T3时间点3例心动过缓需要使用阿托品纠正。结论:预先注射地佐辛可以明显降低结肠镜检查时丙泊酚总消耗量,且显著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安全用于结肠镜检查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过程中的胃粘膜保护作用及胃组织TNF-!mRNA与IL-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是否通过抗炎机制发挥胃粘膜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A组,n=10),应激组(B组,n=10),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C组,n=10),在(20±1)℃水温下,B组、C组用浸水束缚应激法(WRIS)复制急性胃粘膜病变模型。6 h后处死取胃组织标本,10×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粘膜损伤指数(GI),采用RT-PCR技术测定各组胃组织中TNF-!mRNA与IL-1"mRNA表达变化。结果(1)与A组比较,B组大鼠经WRIS 6h后胃粘膜损伤严重,GI明显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能显著减轻WRIS后胃粘膜损伤,降低GI(P<0.05)。(2)与A组比较,B组TNF-!mRNA与IL-1"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B组比较,C组TNF-!mRNA与IL-1"mRNA表达显著下调。(3)GI的变化与TNF-!mRNA和IL-1"mRNA的变化呈正相关(r1=0.981,r2=0.992,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能明显下调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过程中胃组织TNF-!m RNA与IL-1"mRNA的表达,阻抑应激后胃粘膜炎性反应可能是参附注射液发挥胃粘膜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产ESBLs菌基因型的流行情况。方法:用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ESBLs的特定引物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基因型。结果:3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30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TEM型、SHV型、OXA型ESBLs,51株产CTX-M型ESBLs,主要为CTX-M-3、CTX-M-14。9株未扩增到ESBLs基因型。结论:南京地区产ESBLs菌基因型主要以CTX-M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督脉温针灸、中药熏蒸治疗肾虚寒湿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就诊的肾虚寒湿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抗炎、镇痛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督脉温针灸和中药熏蒸,2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检查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地距、枕墙距、Sehober试验结果、晨僵时间、腰背疼痛VAS评分及中医证候VAS评分,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指地距、枕墙距、Sehober试验结果、晨僵时间、腰背疼痛VAS评分及中医证候VAS评分、ESR、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督脉温针灸、中药熏蒸治疗肾虚寒湿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6月分离自我院尿液培养标本的 53 6株细菌和真菌进行回顾分析 ,所有病原菌均经ATB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结果 :门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 ,而住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则以真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 ,葡萄球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比例很低。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和头孢噻吩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 83 %、80 %和 81%。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差异较大 ,未检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真菌感染以热带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主。热带念珠菌对咪康唑、益康唑的耐药率均较高 ,分别为 2 4%和 12 % ,白色念珠菌对咪康唑的耐药率也达 11%。结论 :应该加强对微生物的药物敏感性监测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电针前后配穴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进一步探索规范有效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电针中极、关元、气海和八髎穴+盆底肌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接受盆底肌康复训练。在治疗开始前,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测定盆底肌力、评定尿失禁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均有所恢复,但观察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的发生情况及尿失禁严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评分(99.80±4.96)明显高于对照组(87.92±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前后配穴法”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