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3年湖北省疟疾疫情,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询2013年湖北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湖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29例,发病率0.02/万,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86例、间日疟32例、卵形7例,三日疟4例。病例报告较多的市依次为武汉市76例、宜昌市10例、襄阳市7例,黄石市6例,4市的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6.74%。2013年各月份均有疟疾病例分布,无明显季节特征。病例报告以男性为主(占99.22%),主要为20~49岁的青壮年,职业以工人、农民、干部职员和民工为主。129例疟疾病例感染地主要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11例(占86.5%)和17例(占13.18%)。结论 2013年湖北省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输入性病例数有所上升,今后需继续加强多部门间的合作防控,同时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前后宜昌市疟疾流行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方法对宜昌市2005—2015年疟疾报告病例监测数据收集整理,比较2010年该计划实施前后疟疾流行各相关因素特征,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计划实施前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24/10万和0.36/10万。计划实施前后病例在发病季节、地区、性别、职业、年龄段、分类、分型及感染类别等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计划实施后所有病例均明确疟原虫分型、均为输入性病例,且恶性疟的构成较实施前显著增加。结论宜昌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严峻,尤其输入性恶性疟有上升趋势。在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同时,需进一步联防联控、对重点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镜检能力,以便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随州市随县中小学生和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现状,为有针对性制定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随县19个镇在校学生及15岁以上居民,采用疟疾防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的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2015年共调查2 674人,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0.95%.知晓率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与文化程度有关,学历越高则知晓率越高;与职业无关,在校学生与居民知晓率无差异.调查的五个疟疾防治知识点中,“你或家人得了疟疾怎么办”的知晓率最高,达87.32%;“用什么方法可以预防疟疾”的知晓率最低,为72.47%.获得疟疾相关知识的途径,中小学生主要为宣传单(87.6%)和黑板报(79.5%),居民主要为宣传单(78.5%)和通过别人(主要是在校学生)口传(67.8%),其次为健康宣传栏(42.6%).结论 随县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卓有成效,中小学生和居民知晓率均达到了消除疟疾考核标准要求,但人群对如何预防的知晓率偏低.今后应该把外出务工人员作为重点宣传教育对象,重点加强预防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疫区传染源控制情况,为实现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2016年湖北省湖滩型和山丘型流行区的6个街/村进行人群、家畜、螺情的基线调查和常规调查;于2015—2016年6月和11月对全省人畜活动频繁的有螺环境进行野粪监测调查和野生哺乳动物感染情况调查。人群感染情况采用血清学(IHA)和病原学(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检测;家畜及野粪感染情况采用病原学(塑料杯顶管孵化法)进行检测;钉螺感染情况采用压碎镜检法检测;对野生哺乳动物的感染情况解剖后进行检测。结果 2013—2016年6个街/村人群总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0.59%下降到2016年为0;当地耕牛全部淘汰,其它家畜共调查134头(猪94头,羊40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6个调查村共捕捉野鼠49只,感染率为4.08%。2015—2016年野粪监测调查共收集野粪9 124份,共发现阳性54份,其中48份牛粪、5份羊粪、1份马粪,未发现阳性人粪。出现野鼠、野粪污染的地区均发生在湖滩型流行区。结论影响我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主要传染源人、牛虽然已得到一定控制,但羊、野鼠等其它传染源,在传播控制标准后也不容忽视,需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湖北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对各市(州)级疟疾实验室所送血涂片和滤纸血进行复核检测,评估全省各市(州)级疟疾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方法 湖北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收集2015—2017年全省疟疾病例和疑似疟疾病例样品,采用镜检法和巢氏PCR进行复核检测,以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结果为标准,对市(州)级输入性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2015—2017年,全省16个市(州)送检相对完整样本400份,其中武汉市送样量最多(占32.50%)。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对400份样品进行复核检测,确诊疟疾阳性样品374份,阴性样品26份。16个市(州)级疟疾实验室检测完成率均为100%,将市(州)级各虫种鉴定和阴性检测结果占比与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结果占比进行对比分析,武汉市、鄂州市和天门市鉴定结果符合率为100%,其他13个市(州)级疟疾实验室鉴定结果占比与省级确诊结果占比相比均有不一致情况,主要集中在间日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原虫的鉴定分型上。以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结果为标准,市(州)级疟疾实验室共误判72份,但未出现漏诊判定。确诊的374份疟疾阳性样本均由境外国家输入,其中94.39%来自非洲,5.08%来自亚洲,0.53%来自大洋洲。结论 应持续加强全省各市(州)级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特别是针对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的镜检鉴定水平提升,提高检测准确率,巩固湖北全省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分析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防治措施和流行趋势, 为消除疟疾路径分析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回顾性收 集、 整理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防治资料,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流 行历经4个阶段: 1974-1979年为高发流行状态, 年平均发病率为174.47/万; 1980-1999年为控制及巩固阶段, 采取以控 制传染源和蚊媒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疟疾发病率呈大幅下降趋势, 年平均发病率为17.30/万; 2000-2009年, 采取以传染 源监测和控制疟疾暴发流行为主的防治策略, 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 年平均发病率为0.42/万, 呈继续平稳下降趋势; 2010年之后为消除阶段, 发病率继续下降, 2013年首次无本地感染病例。各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2 = 1 254.36, P < 0.05)。 结论 结论 湖北省疟疾流行趋势历经了高发流行阶段、 大幅度下降阶段、 低发平稳阶段和消除疟 疾阶段, 但影响疟疾发生的自然因素并未完全改变, 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和全面监测工作是今后疟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媒介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以开始击倒时间和击倒率评估Kdr抗性。结果江汉平原区媒介按蚊首只被溴氰菊酯击倒时间为6~25 min,接触60 min击倒率为1.00%~9.62%,KT50为1 003.5~24 099.78 min,抗性指数4.41~105.79,观察24 h死亡率为2.00%~8.65%,为高抗性群体。结论江汉平原按蚊对溴氰菊酯已产生高度抗性,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卫生杀虫剂,确保防治效果,延缓蚊虫抗性升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输入性恶性疟发病态势和处置现状,探索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2010年湖北省输人性恶性疟疫情、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资料,对病例性别、年龄及职业分布,发病初诊及确诊时间进行计数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输入性恶性疟28例,比2009年上升64.71%,死亡1例,发病高峰在7月.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1~54岁,农民工占46.43%、工人占25.0%、工程技术人员占14.29%.输入初发11例,占39.29%,复发16例,占57.14%,健康带虫1例,占3.57%.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3.22 d,至确诊时间平均为5.96 d.感染地为缅甸、印尼、马里等11个国家.结论 输入恶性疟呈逐年上升态势,患者多为出国务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患病后就医不及时,存在继发病例潜在威胁.应加强务工人员防疟知识宣传,提高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加强疫点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的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结果江陵县、襄州区、枣阳市、通城县、天门市、夷陵区、武穴市、广水市、曾都区、京山县和恩施市被溴氰菊酯击倒的首只中华按蚊时间分别为6、20、ll、9、20、6、30、5、14、25和23min,60min时的击倒率(%)分别为9.62、7.69、14.55、2.11、3.00、48.94、2.80、10.78、14.00、1.00和3.06;11个地区中华按蚊在溴氰菊酯区分剂量作用下的死亡率除恩施市为70.85%外,其余均〈50.00%,为高抗群体。结论湖北区域范围内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击倒力强,抗性程度高,抗性发展快,应加强监测,现场应用宜适当加大使用剂量,确保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